分享

2014年04月15日

責任編輯:昆侖

中國必須為水而戰:威立雅橫掃中國與全球反水務私有化

中國必須為水而戰:威立雅橫掃中國與全球反水務私有化
水務私有化改革導致蘭州自流溝長年失修,導致此次苯污染事件。公眾呼吁國家反思水務私有化改革,收回自來水控制權。公共事業交由國際逐利資本來壟斷經營,本身就是對人民利益和國家戰略利益的出賣。

威立雅,為何總有人為你站臺?

4月11日中午時分,蘭州市自來水被報苯含量嚴重超標。當日下午,蘭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事故情況。

什么原因導致了水污染,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直接責任方外資企業威立雅瞬間站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4月13日,各大網站轉載《蘭州自來水事故原因查明 系中石油蘭州分公司管道泄漏》稱:“事故原因查明,確認污染源主要為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的一條管道發生泄漏,污染了供水企業的自流溝所致。”

事故責任方由【威立雅】踢給了【中石油】。不過沒有人或機構為這個說辭負責。第二日這個說法不攻自破。“遭到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以下簡稱蘭州石化)和蘭州市委宣傳部新聞處的否認。”、“官方從未披露自來水污染系蘭州石化原油管道泄漏所致。”

4月14日官方調查給出的說法是:“蘭州市‘4·11’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副組長鄭志強介紹,1987年的爆炸事故造成34噸渣油未能回收,滲入地下;2002年的爆炸事故未統計渣油滲入地下的渣油,兩者造成了水廠自流溝受到污染。”

威立雅自來水污染源頭的自流溝,使用年限達到60年,可謂超期服役。蘭州威立雅人士介紹,被污染的自流溝1955年安裝,為水泥材質,將近60年時間從未更換過。

人民日報社甘肅分社社長林治波稱:

“威立雅方面牢牢控制著公司的經營大權,在不增加投資、不提升技術、不更新設備的情況下,一門心思謀求利潤最大化。中方對此不滿,要求召開董事會,提出的意見卻往往被法方一票否決,作為控股方和擔任董事長的蘭州一方有時甚至連個董事會都開不成。威立雅自來水公司【設備老化】,技術陳舊,用了幾十年的自流溝也不修繕清理,甚至聽說威立雅使用的凈水劑和消毒劑也是低成本的。低成本運營的確增加了他們的利潤,卻降低了自來水的水質,受害的是蘭州廣大市民。筆者在蘭州生活了四年多,每天早晨刷牙時都注意到,牙缸里的自來水中能夠清晰地看到雜質。”

與此同時,騰訊制作了一期話題,公然為“洋水務”站臺。

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2762.html

2014-04-15_093254.jpg

該話題結論是:

2014-04-15_093831.jpg

4月15日,蘭州新聞發布會稱“經過調查,威立雅水務集團公司對水質安全存在著監管不力的問題。”。下面為新聞內容:

@中國之聲:【蘭州官方承認外資合作企業監管不力】今天下午,蘭州緊急舉行自來水苯污染事件的第四場新聞發布會,在對整起事件做了回顧以及目前正在采取的措施進行了介紹之后,蘭州市委外宣辦主任王檸表示,經過調查,威立雅水務集團公司對水質安全存在著監管不力的問題。(記者焦健張磊)

但這條新聞被騰訊轉載后,自擬標題成:“蘭州官方承認對威立雅水務公司監管不力”,又將責任方從外資【威立雅】企業身上悄然轉移到【官方】。

2014-04-15_212932.jpg

水務私有化是為利益集團牟利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美壟斷資本控制了政府,自由經濟之風由英美強勁刮向世界。自由經濟理論大力鼓吹市場化、私有化。

邁克爾•赫德森在其《全球分裂》(2005年4月美國普盧托出版社再版)一書序言中指出,美國大力推動的自由化不是為了促進真正的創新或發展,其興趣不在于創造新財富,而是以自由化的名義接收第三世界已有的人民的財富,如資源、不動產或者奪取水、電、交通等公共服務業的壟斷權,以牟取暴利。

2000年,在世界銀行贊助下,第二屆世界水務論壇在海牙召開,出席論壇的是大型水務公司代表、言必稱市場的政府官員以及自由派經濟學家。論壇最后的結論是,有水吃不應視為“人權”,只應視為“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最好由市場及私人企業來滿足。

跨國水務公司、相關政府官員與自由經濟學者競相標榜,私有化、市場化會惠及所有人。可是,世界各地的經驗說明:

第一, 改革使得供水服務的收費標準急劇提高。

第二,水務民營化后,公眾監督權利大為降低,飲用水水質和服務質量不斷下降。

對私營公司的老板和股東來說,其首要目標是獲取最大利潤,而不是保證人人有水可用。在私有化、市場化后遇到的常見情形或跨國水務的經營方針是,鼓勵消費而不是節約用水,大眾消費越多,企業賺得越多。

英國是最早實行水務私有化的國家,英國水務市場化后,從1989年到1995年水費上漲106%,私營水業公司的利潤在此期間增加了692%,因不能按期交付水費而遭停止供水的英國顧客增加了50%。

法國水務民營化后,水費上漲了150%。

印度水務私有化后,一些家庭用于購水的支出竟然占家庭收入的25%。

非洲部分國家的水務私有化不僅沒有擴大服務的范圍,反而導致貧困地區的設施得不到及時維修,窮人飲水更為困難。

跨國水務公司破壞環境、貪污賄賂的案件不斷被報道。正因如此,水務私有化、市場化在全世界正遭到越來越廣泛的抵制。

全球反水務私有化抗爭

在玻利維亞、烏拉圭、阿根廷和委內瑞拉等拉美國家,在印度、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在南非等非洲國家,紛紛掀起各種抵制水資源私有化的運動,甚至出現起義或騷亂(左派贊譽為“起義”,右派、跨國公司則指責為“騷亂”)。此外,在發達國家,意大利反對水資源私有化的運動也很有影響力,比利時政府一直就對水的私有化持懷疑態度,2004年荷蘭議會通過法律禁止水資源管理私有化。

最典型的例子是,1998年世界銀行以拒絕為玻利維亞的2500萬美元貸款作擔保,來威逼玻利維亞政府把該國第三大城市科恰班巴(Cochabamba)的水務私有化。結果由美國工程巨頭貝克特爾公司(Bechtel,參與建造中國三峽工程)的分公司獨家中標,并獲得16%的利潤保證。1999年1月,該公司接手科市水務后,立即把水價提高了一倍,甚至連那些吃井水的社區居民也要安裝水表以便付水費給貝克特爾。眾多貧民不堪重負,一些家庭因此所付水費竟然達到收入的兩成。被收買與要挾的政府官員忠實執行與世界銀行、貝克特爾公司達成的協議,在多方努力無效后,科恰班巴市民最終于2000年3月發動大規模抗爭。這時候,政府不得不向人民低頭,宣布取消私有化,但要補償貝克特爾公司40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玻利維亞市民與買辦政府、跨國水務公司的宏大抗爭,引起了世界多國?間團體聯合起來,積極反對水的商品化與私有化。當2000年世界水務論壇召開時,全球幾十個民間團體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批評跨國公司以及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機構推動水務私有化。同年12月,幾百個民間團體代表在玻利維亞的科恰班巴市召開會議,發表以下聲明:“水理應屬于地球及一切物種,水對生命來說是神圣的。因此,為了將來世代以及自然環境,世界水資源必須好好保護及由人民拿回來。用水是基本人權,必須受各級政府所保護。因此,不能把水商品化、私有化或為商業目的而買賣。這些權利必須得到各級政府尊重,特別需要一條國際公約來保障這些權利。由當地居民來保護水資源是最恰當的,因此在保護水源及其調節上,當地居民應被視為同政府平起平坐的伙伴。人民自己才是促進民主及保護水資源的力量所在。”

中國水務改革史:塞進產權改革的私貨

我國水務改革出現外資的身影,始見于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通過直接或間接擔保,獲得政府間貸款或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在主要大城市建設了100多個水務項目。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鼓勵外資投資中國公用事業設施建設的政策出臺,洋水務開始直接投資。但這一階段水務業開放領域僅限于水廠和污水處理廠,未涉及管網,合作方式也以BOT和合作公司的方式為主。

2002年3月出臺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將原禁止外商投資的供排水城市管網首次對外資開放。外資水務公司和投資機構以參股、控股,甚至買斷獨資的形式開始滲透。

2002年12月,建設部發布《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鼓勵社會資金、外國資本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參與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

2004年3月,建設部發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由此,大規模的外資和民營資本開始進入水務市場,掀起了水務改革“第一波聲浪”。威立雅、中法水務等外資水務巨頭紛紛與國內水廠進行合資。

在2006年9月召開的第五屆世界水大會上,建設部進一步明確中國未來水務市場發展方向,就是鼓勵水務行業的【市場化】運作。政府部門出臺市場化舉措理由更是言之鑿鑿,核心是“欠賬太多”,尤其是環境欠賬太多,國家要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就必須建設更多的市政設施,這些市政設施的投資令國家不堪重負。

江涌認為,“在決策部門那里,水務市場化的初衷是推進【特許經營】制度,即經營層面的改革。但是,只有市場方向,沒有實施細則。自由化理論本身就存在諸多不足,加上政策的粗糙,如此到貫徹執行時,必然會出現嚴重問題。正是有些部門的語焉不詳,地方政府膽子更大、步伐更快,在【特許經營】之中,塞進了【產權改革】的私貨,‘市場化’升級為‘私有化’,即出讓當地水處理企業的股權,再限定經營年限。地方之所以紛紛‘偷天換日’,是因為‘產權改革’比‘特許經營’更有短期‘油水’。

清華大學水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認為,對城市供水行業改革而言,影響最大的表面上是特許經營政策,實質上卻是產權改革政策,而其中的關鍵點又是城市水業資產的處置方式問題。

“雖然建設部一直在推進特許經營制度,但是,在中國城市供水新的改革項目中,許多項目背離了特許經營。因為大部分自來水公司的改革出讓了部分或者全部完全意義上的產權,實現了【專營】。”傅濤說。

威立雅橫掃中國:高價收購令人咋舌

在“市場化”與“私有化”尤其是“國際化”的感召下,包括威立雅、蘇伊士里昂、泰晤士等跨國水務巨頭挾其強大競爭實力紛紛登陸。

1997年6月,威立雅水務從天津市供水部門獲得了改造并經營凌莊水處理廠這份合約。這個合同服務覆蓋400萬居民,威立雅以占合資企業55%的股份控股,合同有效期為20年。

一年后,威立雅水務又與日本合作伙伴,共同贏得了第一個由中國政府批準的水務BOT合同,該項目投資額為1.06億美元,合同期 18 年,可滿足320 萬居民的飲水要求。

隨后,威立雅開始在中國市場橫刀立馬,四處征討,可謂鋒芒畢露,銳不可當——

2002 年,威立雅水務通過國際招標獲得上海浦東自來水公司 50% 的股權,并被許可投入2.66億歐元。

同年11月,威立雅水務與寶雞市自來水公司及北京首創集團簽署協議,共同投資 4500 萬歐元組建寶雞創威資產有限公司及寶雞創威運營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日供水能力23 萬噸的自來水廠,合作年限為 23 年。

一個月后,威立雅水務集團又與珠海簽署了一份“總投資額為 2700 萬歐元,運營期為 32 年”的污水處理合同。

2003 年11月威立雅水務與青島市排水公司(Qingdao Drainage Company)和光大集團合作,在中國獲得一份新合同,這份為期25年的合同涉及青島市兩座污水處理廠——麥島廠和海河廠的運作。

一個月后,威立雅水務集團和深圳水務集團簽訂了深圳水務集團國有股權交易協議,獲得深圳水務45% 國有股權,這次交易是2003年度中國大陸最大的外資購并,也是中國水務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一項購并交易,合作期為50年。

2004年4月,威立雅獲得投資北京北苑污水廠項目的資格,這份BOT項目合同期限為 23 年,日處理能力為40000立方米。

同月,威立雅水務以1.52億元的價碼,獲得貴州省遵義市南郊、北郊兩個城市供水廠35年的維護和運營合同,兩座水廠日供水能力為20萬立方米。

僅過一個月,威立雅又與呼和浩特春華水務開發有限公司簽署了一份合作開展供水項目的協議,威立雅投資3.55億元人民幣,收購現有水廠51%供水資產,春華水務擁有49%資產,雙方合作期限為30年,預計日供水量為40萬立方米。

兩個月后,威立雅-通用水務、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2.48億元,改造陜西渭南市區舊供水管網和老水廠,并負責修建新水廠,合同期限23年,預計日總供水量將達到17萬立方米。

2005年6月,威立雅水務集團與邯鄲市簽訂了一份為期25年的BOT污水合同。合同所涉項目為邯鄲市東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日處理能力10萬立方米。

2005年9月1日, 威立雅水務與烏魯木齊市政府正式簽約,威立雅水務投資3.7億元,以51%的股份控股河東污水處理廠,合作期限23年,該廠當時日處理能力為20萬立方米,預計三年內污水日處理能力可以達到40萬立方米。

當月底,威立雅水務與香港中信泰富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在常州獲得常州自來水集團49%的國有產權,合作期限30年,在合同期內,威立雅水務集團負責運營和管理日總供水能力為79萬立方米的5個水廠(共有員工850名),以及總長為1,750公里的配送管網和客服中心。

同年11月,威立雅水務通過國際招標,獲得昆明市自來水集團公司49%的國有產權,威立雅水務負責管理水電生產和網管維護。合同期為30年。

2007年1月29日,威立雅水務集團與蘭州供水集團簽約,以17.1億人民幣高價獲得蘭州供水45%股權。

兩個月后的3月20日,威立雅再次以9.5億人民幣的懸殊報價擊敗中法水務和首創水務,獲得海口水務集團50%國有股權。

2007年9月27日,威立雅水務以21.8億元人民幣奪得天津市北水業49%股權轉讓項目,這一出價超出凈資產額3倍。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水務市場上單項合同額最大項目。在天津項目中,威立雅擊退的是香港中華煤氣和中法水務,二者的報價分別是9.2億元和11.9億元。

從1997年正式出手,到2007年,11年間威立雅幾乎席卷了整個中國水市場,獲得了參與中國10多個城市的供水經營,期限均長達20年以上,總涉及近億人口。

威立雅主席:中國“是對非本地技術最開放的國家”

如今,威立雅是中國水務領域最大的投資運營商,占中國水務領域的60%。迄今為止,在中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地區都擁有正在運營項目。

據新華社2012年底電,世界水務行業巨頭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董事會主席、全球首席執行官安東尼·弗萊羅近日在香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是吸引和善待威立雅的市場。

威立雅15年前進入中國市場,如今,已在中國內地與港澳臺地區50多個城市投資和運營了70多個項目。“中國是吸引和善待我們的市場,是對非本地技術最開放的國家。同時,威立雅也致力于以最優惠的價格為中國客戶提供最好的技術和服務。我們與中國的合作是雙贏的局面。”弗萊羅說道。

威立雅在供水項目爭奪上的大手筆,令業界咋舌。在國內水業的版圖上,以威立雅領銜的外資已成為主導力量。

在中國這樣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為爭取獲得最大利潤而鼓勵水資源的消費,更會給脆弱的生態環境帶來一個重擊。同時,當部分地方政府在獲取短期的高額溢價時,也是在逃避其保護生態資源穩定性與提供公益服務的的必要責任。

威立雅什么也不干,除了賺錢

中國水協會長李振東一針見血:“外商今天高溢價收購供水資產,明天都要成倍地賺回去。一屆政府的政績,將成為今后歷屆政府的嚴重隱憂,最終都會轉嫁給老百姓。”

“它(威立雅)玩得太狠了,依照最簡單的邏輯,投資就是為了賺錢,但我們怎么計算也無法理解如此高的溢價能通過正常渠道獲得回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營水務集團負責人告訴《中國企業家》。

逐利是資本的本性,而且跨國壟斷資本積極謀取的還是高額壟斷利潤,外資高溢價競購水務資產隱藏諸多玄機。2007年9月,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發出《關于城市水業資產溢價轉讓行為的公告》指出:在政府定價的背景下,水業資產溢價是地方城市用以后預期的水價和水量收益進行的短期資產融資,溢價的收益最終將進入消費者的支付體系中。跨國水務付給中方的高溢價最終都要在中國收回。

發展中國家水務私有化、市場化與國際化的弊端,如今正一一在中國再現。

漲價

威立雅曾經期望蘭州政府作出承諾,即每2年上調一次水價,每次上調0.2元。但是在合資后的第二年,就提出目前水價低于供水成本,申請水價上浮49%。兩年之后,蘭州市正式宣布將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上調0.3元。

在天津,自2008年以來,天津市居民用自來水公司售水成本逐年下降,2010年成本平均為3.54元/噸,去年約在3.4元/噸,今年或更低。自2007年以后,天津市居民用自來水價格每隔兩年上漲0.5元/噸,截至目前,居民用自來水價格為4.9元/噸。

法國威立雅公司在收購蘭州供水集團之后,除了名字換成了之外,取水、處理水的絕大部分設施,都是2007年公司被收購以前的資產,有的還保持著20世紀50年代修建時的模樣,辦公樓和樓內的裝修也是以前的樣子。

根據蘭州威立雅水務黨群工作部部長田華強所說的,除了幾位高管來自威立雅公司之外,其他的都沒什么變化。

這個“什么事情都沒有干”的公司,卻表示成本上漲需要漲價,那么,多出來的成本是從哪里來的。

最終,迫于輿論壓力,威立雅公司公布合同,按照合同,蘭州市必須上調水價。郎咸平指出,根據合同,威立雅對水價進行上調的依據不是成本,而是蘭州市物價水平和收入水平。

威立雅水務用以保證運營盈利的技術模型,可以從它對水價進行核算的一個公式——△F=aE bL cCH dCur eCPI——得到核心體現,在“△F=aE bL cCH dCur eCPI”這條公式中,囊括了E(電價)、L(勞動力成本)、CH(化學品成本)、Cur(幣值變量)與CPI等參數,△F值,則為以百分比形式出現的調價系數。將這個系數乘以政府采購的基準價,就能得到當年政府采購的每噸處理價。

也就是說,威立雅水務賣給地方政府的水價是與這一系列變量掛鉤的,隨著CPI等變量上漲,地方政府必須逐漸以更高的價格收購威立雅水務的產品。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使市場水價上漲,就不得不動用財政資金、國有企業收益等來支付威立雅水務的高水價。

除了利用合同條款保證自身收益外,威立雅水務等外資水務公司收購內地水務項目股權雖然都不超過50%,但是都對項目擁有【絕對控制權】。一旦地方水務項目與外資合作,則水廠的總經理等負責人全部換成外方的人,由外方發放工資,而且都是高薪。

在控制了水廠的控制權后,外資水務公司會通過與項目公司的系列關聯交易來賺錢。例如,威立雅水務等外資水務公司會給項目公司簽署顧問咨詢服務協議,項目公司每年要向威立雅水務支付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顧問費,而在市場上,項目公司只要花幾十萬元就可以聘請國內一流的水務顧問公司做全年顧問咨詢。

除此以外,項目公司還要向外資公司花高價購買設備。

污染,節省成本

威立雅在青島威立雅接手青島的污水處理項目后,就曾遭到當地環保部門的點名批評。知情人士透露,威立雅將達不到向海里排放標準的污水排放到海里。

“污水需要經過隔離、藥劑消毒等數道程序才能向海里排放,每省一道程序就會減少一些成本,威立雅這么做,無非就是想省錢,節約成本。”據朱平分析,污水處理費一般城市為0.8元/噸,并且計入水價代收。青島目前每噸水價為2.8元,其中1元為污水處理費。

朱平認為,像威立雅這樣的外資水務公司,十分注重控制成本。清華大學水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曾經總結過外資水務公司的成本轉移途徑。

資本運作

資本運作是威立雅水務降低自身風險和實現高收益的另一條道路。

威立雅水務并購內地項目慣用的資本運作手法是:先與內地水務項目和地方政府簽署一個保證收益的協議,這個協議包括該地區未來幾年水價上調的內容,隨后,威立雅會拿這個協議到國際資本市場上去融資,由于水務概念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比較熱,而且資本也比較認可政府出具的協議,因此威立雅完全可以輕松融資,“利用別人的錢來給自己賺錢”。

例如,威立雅水務可以拿一個國內項目到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假如國際融資成本可能是7%左右,但是威立雅在內地的項目回報率可以高達30%,因此威立雅水務還有23%的收益率。

2005年之后,威立雅先后收購柳州自來水公司、海口水務集團、天津自來水公司等水務集團股權,表面上看威立雅獨立投標、出資收購相關股權,但實際上轉身就尋求資金接盤股權。2006年10月威立雅出資1.56億元競購柳州自來水公司49%股權,之后與平安信托合作設計“柳州自來水項目股權投資”信托計劃,并在2007年6月15日獲得保監會的審核通過。實際上,威立雅通過中國平安信托,實現了柳州自來水廠的資產證券化,融資模式進一步翻新。

政府最終兜底

除了對未來水價上漲的預期外,威立雅在蘭州項目上,與蘭州市政府簽訂的有償轉讓協議,為其收益能夠得到保障埋下了伏筆。

“據我了解,威立雅與蘭州市政府簽署的協議內容之一,就是經營期滿后的有償轉讓方式,這樣威立雅的壓力就小了很多。”國內某水務公司高管朱平說。

特許經營期滿后,運營企業一般會通過有償轉讓和無償轉讓的方式,將水務資產移交給當地政府。

“合同到期之后的資產處置問題,很容易被政府忽視。威立雅在蘭州項目上,與蘭州市政府簽訂的是有償轉讓協議,當地政府最終要從威立雅手上把這些資產買回來。”朱平表示,“威立雅在蘭州的特許經營期限為30年,這期間產權的權重和不確定性將加大,現在已向蘭州供水集團注資了10億元,30年經營期滿后,如果以清產結算的方式,即使按全部折舊來計算,最終轉讓給蘭州政府的價格也不會低于10億元。”

“可以相信,30年時間,威立雅完全可以把這部分資產做大數倍,再按照當時的資產價值賣回給蘭州政府,這樣威立雅就能把投資和預期利潤都收回來。”朱平說。

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地方利益使得一些部門與地方政府完全拋棄了水業的公益性、長期性、戰略性,于是便出現了“把自己賣了還要給別人數錢”這樣啼笑皆非的困境。其他國家的私有化改革教訓反復表明:一個缺乏戰略性預見的國家注定要被國際資本洗劫。

相關話題

毛澤東時代農民的“中國夢”
從不畏強權到韜光養晦:前后兩個30年的外交戰略
毛澤東時代晚期的教育革命

網友評論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欧美 | 五月天AV在线资源站· | 亚洲精品分类在看在线观看 | 午夜亚洲精品专区高潮日w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中文在线字幕第一页 | 日本中文字幕aⅴ高清看片 亚洲欧美性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