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1986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幾位演員演出了停演多年的《紅燈記》片段,結果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此后二十年,圍繞樣板戲所代表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以及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學術界展開了廣泛的爭論。反對者如巴金,認為樣板戲不過是“‘三突出’創作方法的結晶。它們的確為‘四人幫’登上寶座制造過輿
2013-05-28
互動:126
樣板戲開創了戲曲表現程式改革的先河。對傳統程式在現代生活中的表現,對現代人物利用程式進行的藝術創造,以及對音樂、舞臺美術等方面的改革,應該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戲曲改革、戲曲現代化的最高成就
2011-11-10
互動:90
毛澤東年青的時候極喜歡京劇,沒有想到的是他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和譚元壽一家的交往,竟成了后來京劇改革的一段佳話。毛澤東當初給譚元壽的祖父譚小培點煙的那只火星,也就成了燎原之勢。歷史證明,這樣的文化建設對于弘揚民族文化起到的積極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這完全可以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09-07-29
互動:24
樣板戲已經不是一個完全被否定的歷史文化形態,對于這一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開創性,革命性的事物,可以進行批判性的研究,但是更需要我們進一步挖掘這其中積極的文化意義。我們都知道毛澤東是文化大師,老人家很多文化思想在提出來的時候,連周恩來這樣有智慧的人也沒有完全理解,過了幾十年之后,我們為什么不深入感悟一下呢?這對弘揚中華文
2009-05-09
互動: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