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我1982年畢業,第一個職務是公社團委副書記。我參加了分田到戶聯產承包的過程,做過四個鄉鎮的黨委書記,到2000年辭去鄉鎮黨委書記,參與農村改革整整17年。2000年后,雖然辭去鄉鎮書記了,但一直從事農村發展的工作,在中國改革雜志社跟溫鐵軍等老師學習了3年,后去云南、貴州、朝鮮等地參與農村扶貧9年,在河北大學三農研究中心兼主任研
2015-12-22
互動:335
農村改革后出現了兩種意想不到的現象,一種是小崗村現象,一種是華西村、南街村現象。如何解釋這兩種現象,已成為基層干部群眾極為關心的話題,同時也是頂層設計不可回避的問題。因為曾經激發農民熱情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三十年來不僅沒有使他們邁進共同富裕的大門,而且給他們帶來種種預想不到的麻煩和危機。
2015-11-08
互動:223
資本在土地流轉中巧借上級政府的話語和行政體制的權威使農民達成流轉意向,表面上是踐行了資本“攫取”農村土地的合法性,實質上可能隱含著更深層的危險。
2015-10-16
互動:66
【破土編者按】毛時代的農業集體化只是對農民的殘酷剝奪?農民個個都是白癡,只知迷信“皇帝”毛澤東?改革開放才是農村的唯一出路?如果你也有上述疑惑,那不妨來聽聽高家村的農民怎么看待毛時代的人民公社實踐和文化大革命。高默波教授作為土生土長的高家村人,以親身經歷出發,站在貧困農民的立場寫下《高家村》一書,
2015-10-11
互動:357
繼花生、大蒜出現嚴重病害以后,山東某地村莊的大豆也開始出現嚴重病害,甚至絕產。這與湖南水稻出現大面積絕產出現了南北呼應局面,其實這都是懶人農業出現的問題,是農業生態系統出現嚴重退化,土壤板結、酸化乃至土壤生物多樣性下降造成的嚴重后果。 當今農民種地,采取非常簡單的辦法,機械種植以后基本很少管理,在播種之后打上
2015-10-10
互動:69
【人民食物主權編者按】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的崖口村在整個珠三角地區都是一個異常鮮活的存在。上世紀80年代初“分田到戶”的政策席卷大江南北時,崖口人卻決定逆流而上,繼續走集體生產、共同致富的道路。三十年過去了,如今的崖口已是富甲一方。 崖口的成功雖然不具有可復制性,但它讓我們看到集體經濟與社會主
2015-10-07
互動:129
【破土編者按】今天,中國城鄉關系的不平衡已經在制約中國社會的持續發展。事實上,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城鄉關系的發展曾一度趨于平衡。1960年以來,中共摒棄了過分強調發展重工業和對農業投資不足的經濟方針,提出“工業為農業服務”的口號。在斯諾看來,經濟方針調整的背后,是“毛企求改變中國人的環境—&m
2015-10-04
互動:158
農民實現特色田園化生產,農業實現環保和高效收益。把年輕人,也就是優質勞動力吸引回農村,把城里的老年人吸引回鄉間生活養老。這是蔣教授的生態農場夢,這夢值得為之努力,也有實現的可能。
2015-10-04
互動:105
賣糧難、糧食進口、食物浪費與環境污染 蔣高明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與國際接軌,加上醫療與農業市場化加速,出現的微妙關系值得玩味。這就是國內糧食多了;但難賣了;進口更多了;農田污染重了;食物鏈污染監管變難了;醫院里病人尤其怪病多了;在一些場合食物與垃圾劃等號了。如果將這一系列現象串起來,都可以看到資本的影子
2015-10-02
互動:111
2015年1月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了我國農業現代化面臨的重大挑戰,同時強調要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由生產導向轉為消費導向。這對于以往更多注重“二產化”的農業產業化而言,是更為豐富的“三產化”發展的創新思維。 農業現代化的階段性政策演化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我國農業現
2015-09-27
互動:42
隨著農村土地制度不斷變革和土地流轉的日盛,中國小農經濟正加速解體,取而代之的將是資本化農業。立足生產關系角度,通過對安徽南部一個農業鄉鎮中土地、勞動力、農業服務、糧食等重要生產、生活資源流動關系的建構與描述,本文認為在中國農業生產中兩個新群體正在興起,一個是由農業規模經營主體、農業生產服務主體以及糧食收購加工
2015-09-23
互動:41
中國農業涉及的雇傭勞動比重之低,使得很多學者認為資本化并不必然帶來農民的無產化。本文通過揭示對蝦養殖業中農業資本從“形式隸屬”到“實際隸屬”的轉變來反駁上述假設。在早期階段,由于自然的和社會的雙重障礙,資本只是通過壟斷產業鏈的上下游來榨取農民的價值。然而在近幾年,蝦農在經歷了幾場嚴重的蝦
2015-09-23
互動:39
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正崛起為中國農業的新型經營主體,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中國農業的資本化是“沒有無產化的資本化”,既有自上而下的驅動力,也有自下而上的驅動力。
2015-09-23
互動:30
把階級語言和分析帶回到政策論辯中,是階級分析派的重大貢獻,無論以何種名義和形式,農業直接生產者能夠憑借法定的集體土地所有制,以耕者有其田為本,組織起來建設新型的道義經濟和村社共同體,應該是可能取得共識的最后的底線。
2015-09-22
互動:37
毛澤東如何對待和指導農業合作化 ——學習《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按語 我國合作化初期,經歷了兩場認識上的爭論,一個是關于東北富農問題的爭論,一個是關于山西互助合作問題的爭論,關系到土改后農村走什么道路的大問題,到1951年底召開全國農業互助合作會議并形成決議后,認識上基本統一。此后,各地的農業互助
2015-09-16
互動:185
2015年7月下旬,回湖南老家看望老人,前后正好一周,天氣炎熱,每日不過就是在家閑坐打發時光,間有人來聊天,盡量把來訪者當成一個訪談對象,往往一談就是數小時,偶爾也到鄰居家坐坐,所到之處,都自覺當作一次調查,每日略作筆記,回錫后,根據筆記,稍加整理如下,算是回鄉散記。 星散的人口 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然村落,在我的記憶里,曾經是
2015-09-15
互動:112
今年8月,在夏日雨后初晴的一天,我們的調研團隊來到了廣東省的農業縣——河山縣,在山村里度過了一段靜謐而又充實的時光。河山的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山谷風光優美,明如琉璃的清潭映著浮游的云絮的影子,拂面的山風在耳旁喁喁低語。在調研中我們偶然發現,河山縣除了風景宜人、物產豐富外,還是最早的兩處阿里農村淘寶試
2015-09-01
互動:39
20世紀 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在中國大地上開展了一場農業學大寨運動。曾作為我國農業戰線一面旗幟的大寨大隊,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展和壯大了集體經濟,在提高和改善社員生活的同時,積極向國家繳售商品糧,為支援國家工業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廣大中國農民做出了表率。孕育于此前和此間的大寨精神,成為激勵和鼓舞廣大農民
2015-08-27
互動:133
1、華西村原叫華西大隊,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是我國農村的先進典型,毛澤東同志早在60年代末,看了中央研究室有關華西社隊企業的調查報告后,就有了批示,說“這是農村光明燦爛的希望!”。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華西村頂著很大的壓力還是實行大隊核算。在我國農村取消人民公社
2015-08-26
互動:619
2015年4月11日,廣西來賓市忻城縣古蓬鎮東河村村民在收獲小麥。 最近有論調稱,中國糧食生產面臨“地板”上升、“天花板”下壓、農業資源的亮“紅燈”的困境,而糧食進口才能解決問題。同時,中國的糧食進口也確實在迅速增加。2014年,算上大豆,和直接的肉、奶進口折算,糧食總進口量已經突破1億
2015-08-24
互動: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