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任何針對林達沒有還原一個真實和全面的美國的質(zhì)疑,以及認為其作出的諸多論證經(jīng)不起更多事實糾錯的質(zhì)疑,在我看來,其實都是偽質(zhì)疑,因為正如《波斯人信札》的作者真正關(guān)心的始終是法國一樣,林達實際要談論的,始終是中國。這是林達與其他諸多談論美國的中國學者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唯有心心念念的是中國,所以他才會大刀闊斧地選擇適合自己
2013-07-01
互動:32
原文出處:《真實筆記》 出身香港、著名戰(zhàn)地記者張翠容的博客 伊拉克戰(zhàn)爭爆發(fā)至今已有五年光景,當新聞價值逐漸消失之際,很高興閱讀到十二月十四日一期《亞洲周刊》有關(guān)伊拉克的封面標題故事——「你不知道的伊拉克」(http://www.yzzk.com)(《帶一本書去巴黎》的作者旅美中文作家林達按現(xiàn)場觀察撰寫而成。) 作者首
2013-07-01
互動:20
“林達這幾本破書,這么大影響,真是很難過。就好像當年三毛和瓊瑤的流行,在嚴肅文學里是不值得討論的,這么膚淺的書流行,它們造成的混亂是很嚴重的。” 日前,著名作家、評論家李陀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溫故沙龍”上批評林達,“林達這幾本破書,這么大一個影響,真是很難過。就好像當年三毛
2013-07-01
互動:17
今年2月到4月初,法國工人和學生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對企圖讓資產(chǎn)階級“自由”、“靈活”、并更殘酷剝削和處置勞動者的“首次雇傭合同法”的偉大斗爭,并獲得了斗爭勝利。2006年4月20日的《南方周末》,刊登了評論這場斗爭的、林達的題為《法國勞工改革的啟示》的文章(以下簡稱林文)。《南方周
2013-07-01
互動:24
昨天看到劉漢鼎發(fā)表的一篇時評文章《啟蒙不需要借助謊言》。文中提到一些騙人和被騙事件,不是財產(chǎn)方面的詐騙,而是知識上的騙人。而受騙者渾然不覺,反而熱捧。其中一件事是民辦教育家信力建先生把一篇偽造的《耶魯大學前校長撰文批判中國大學》推薦給讀者,網(wǎng)民們不以為假,反而發(fā)出一片掌聲和喝彩聲。其實這篇偽造文章去年就鬧
2013-07-01
互動:22
原題:美國政治老太太和華人美國通 (《環(huán)球》雜志) 美國的政治活動總會時不時冒出點匪夷所思的花絮。比如,94歲高齡的老太太不在家好好養(yǎng)老,偏要去競選參議員,而且還成了正式候選人,就是一件空前絕后的壯舉。 哈老太太是何許人 這名老太太名叫多麗絲·“D奶奶”·哈多克(Doris“Granny D”
2013-07-01
互動:15
去年春夏期間在教育界和各種媒體上哄傳了整整半年的一篇偽文—— 《耶魯大學前校長撰文批判中國大學》,最近又被著名民辦教育家信力建先生當成檄文翻騰出來推薦給讀者,招來網(wǎng)民的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這篇文章稱,曾任耶魯大學校長的小貝諾·施密德特,在耶魯大學學報上公開撰文批判中國大學,說了很多讓人聽
2013-07-01
互動:19
有筆名“林達”的“美國通”,近來在中國報刊上連篇累牘發(fā)表時事評論,有關(guān)美國政治、法律、文化、歷史、社會等等,無所不談,而且常常有標新立異的見解。比如卡特里娜颶風為何給新奧爾良造成如此慘重的出乎意料的損害呢?美國輿論一般把矛頭指向美國政府救災工作的不力,但林達認為這是“簡單化和政治化
2013-07-01
互動:19
2008-12-28
互動: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