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業化三百周年回眸(十一)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偉大任務》的社論,指出“1953年將是我國進入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將“開始執行國家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圖為1954年使用的中學地理掛圖。 中國常以“地大物博”自居。然而自清代以來,中國社會的長期矛盾,便是人口爆發性增長,與生產力不足
所以要真正保衛國家安全,僅僅抓高瑜一人肯定是不夠的,還需要將她背后的這個炎黃幫、胡氏幫、反毛幫、憲政幫徹底盤查清查,對罪證確鑿的通敵賣國機構、個人予以取締、入罪,剿滅帝國主義在我國的內奸國賊。
壹基金剛成立就受到美國甚至國際社會的重視,實在罕見,除非他們已知壹基金的意義和使命。從壹基金的大事記來看,似乎壹基金的重點始終在“公募”而非“公益”。
再說政治層面的問題,新加坡籍的李連杰是達賴的崇拜者,王石、周其仁,馬化騰等理事會成員都是現行體制的批判者,他們批判的目的不是為了讓體制完善,而是要推倒重建,建設一個資本主導的政治體制,也就是公知常說的民主憲政。
其種種表現已經完全超出一個公益組織的思維,分明是從經濟到政治的一盤大棋,從境外媒體、國際掮客到國內資本勢力、政府官僚、媒體喉舌無不參與其中。
縱觀工人們罷工維權的正義斗爭,讓我們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有人高喊要“殺開一條血路”,實際上是犧牲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利益,放手讓資本驅使他們流血流汗,為新資產階級的崛起而開辟道路;也有人高喊“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實際上由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所誤導的我國的市場經濟只會充分體現資本和資產階級的意志,而雇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往往遭到無情踐踏;還有人高喊要“公平地分蛋糕”,實際上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只是淪為替資產階級“做蛋糕”的“師傅”,而沒有“分享蛋糕”的權利;更有人高喊讓“改革紅利”惠及百姓,實際上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辛辛苦苦創造的“紅利”都被剝削階級貪婪地吞噬了,自己只能被逼向絕對和相對的貧困狀態,甚至連勞動力的簡單再生產都難以為繼,中國的貧富兩極分化在世界上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