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8月22日發布了《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其中的“不留作業”、“規范考試”和“不推薦教輔”引發社會熱議。受政策直接沖擊的第一線家長們尖銳指出,這是“學校減負,家長增負”。 “布置作業”、“推薦教輔”本就是孩子學習成長規律中所應有之義,取消“布置作業”、“推薦教輔”等學校理應發揮的公共服務職能,本質是將其推向市場。于是,我們將會發現,“布置作業”市場化、“推薦教輔”市場化時代的到來。解決教育問題,要對癥下藥,今日教育的主要問題在教育應試化和教育產業化,不解決這兩個問題,相反,更多地取消學校的服務功能,將導致社會教育資源爭奪進一步白熱化,從而進一步加劇教育的不平等,拉大社會的兩極分化。
關于我國改革的方向問題 周新城 一 中央提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落實十八大確立的改革開放重大部署。為此,要認真回顧和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的歷程,自覺地把握改革開放的規律性。 我國改革開放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它占了我們黨的全部歷史的三分之一的歷程。對這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確實需要認真回顧和深入總結,從中得出一些帶規律性的認識。 鄧小平
一個嚴肅的學者起碼要尊重事實 ——談幾點《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提到的我所了解的事實真相 有林 最近翻了一下三聯書店2012年12月出版的吳敬璉、馬國川所著《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以下簡稱《二十講》。凡引自本書的話,只注頁碼。),發現不符合事實之處頗多。現將我參與的幾件事寫出,還其本來面目。其中有的早就澄清過,但現在又在書中出現,只好簡要復述。 一
這本書名為《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1991年8月由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共8章一個結語,212頁。盡管出版時間已經20多年,但至今依舊十分引人注目。這并不僅僅因為題目很大,頗有誘惑力,涉及到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在之后漫長歲月里,中國所走的道路,也大體上符合書中給出的路線圖;還因為此書出版的時間節點和撰寫者當時及目前的職務、身份——間接折射出他們對
如今身處高墻之內,“薛蠻子”從新聞中得知最高法、最高檢出臺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后,顯得十分關注、緊張不安。而自由派大V、人大教授張鳴等自由派自危,張鳴在騰訊微博上說:“大家都在猜,明天會抓誰,猜的好累。”引發網友圍觀。
兩高于9月初出臺了司法解釋,在治理網絡亂象方面邁出了可貴的第一步。這一點,絕大多數愛國網民熱烈擁護。或許是為了穩妥起見、避免引起國內外反共反華勢力的強烈反彈,該司法解釋并未涉及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方面的犯罪行為。而之前秦火火團伙案,其本質恰恰是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罪。因此,筆者在《遏制網絡顛覆勢力仍任重道遠:一評兩高司法解釋出臺》中提出
近日,中國軍網記者走上雪域高原,邀請錢有武與網友真情互動,講述他28年駐守高原無怨無悔的心路歷程。錢有武,阿里軍分區保障部部長,一個將生命與高原緊緊擰在一起的人,一個深深扎根于阿里軍民心中的人,一個始終保持普通一兵本色的人。 (據解放軍報)
中國有句古話,叫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意思是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業,留給后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于此,“澤”,是指一個人的功名事業對后代的影響;“斬”,意謂斷了,沒法再繼承。民間還有傳統說法是富不過三代,也是相同的意思。 而用于例證家族衰敗的即如: 東漢袁紹: 《三國志·袁紹傳》便稱:“自安以下,四
“9.11”/2001 美國左翼學者邁克爾•帕倫蒂(《少數人的民主》的作者)這樣評論道: 為什么“9.11”襲擊事件會引起如此大的轟動?在過去半個世紀里,世界上發生了數千起恐怖襲擊,為什么惟有這次襲擊事件如此引人注目?一句話,因為它發生在紐約和華盛頓,而且美國死了很多人......再說一遍,“9.11”襲擊事件的死難者幾乎全是美國人,而不是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