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00 篇文章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已經成為一句非常時髦的口號。我們的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應該說就是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使人人平等,過上共同富裕的生活。 那么,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需要什么條件呢? 1958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有明確的表述,是毛澤東此前在修改決議稿時加進去的,概括起來就是五條: 一,社會產品極
2025-03-26
互動:18
如何面對復雜的工作局面,毛澤東教給干部兩個工作方法:一個是走馬看花與下馬看花;一個是多端善要與多謀善斷。 1959年3月2日,毛澤東在第二次鄭州會議上作第四次講話。他說,山東歷城的東郊公社12萬人,有154個生產隊,這個公社的書記比我的工作還難做。要告訴他一種工作方法,無非是一條走馬看花,一條下馬看花。走馬看花,這些生產隊你得分期分批地走一走。下馬看花,你得研究一個到幾個典
2025-03-26
互動:15
【何思齊薦語:紀念劉老石最好的方式就是成為他那樣的人,而不是成為他反對的那樣的人。而現實是紀念他的人大部分都走向了后者……小編應:小崗村的土壤必須累死沈浩。同樣,紀念劉老石的人為什么現實中大部分走向了后者?根子在于綱有問題。】 劉老石(1968-2011),本名劉相波,天津科技大學講師,2002年加入“新鄉村建設團隊”,中國人民大學鄉建中心項目主任、北京
2025-03-25
互動:16
【原編者按及作者的話】本文是郝貴生老師下周日(3月30日)晚上擬講“人境講壇”講座的基礎講稿,下面作者的話是郝老師2023年在昆侖策網重發本文時親自做的按語,本站對按語及原文均未作刪減,供大家閱讀參考。 郝貴生:最近在線上給一些紅色網友輔導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本周六(5月27日)解讀《提綱》第六條,主要是馬克思評論和批判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觀,闡
2025-03-25
互動:77
剛才看到《農村的耕地拋荒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今日頭條:2025-03-22 08:28·品史悟事兒)一文。文章分析了耕地拋荒的直接原因。 文章認為現在耕地所以拋荒,是因為農民種地不劃算。“種子、化肥、農藥價格年年漲,一畝地種水稻一年成本1000元,收成1200斤稻谷(按1.3元/斤),收入約1560元,辛苦一年凈賺500多元。而進城打工,一個月賺3000元很輕松,兩個月抵種地一年。”于
2025-03-25
互動:39
2020年3月26日,美國兩院通過“2019年臺北法案”[1],許多人驚呼;2025年,賴清德又高調“臺獨”,許多人又擔憂了,這些都簡單了。與歷史上歐洲在軍事上從沒有打敗過俄羅斯因而今天的歐洲也不可能打贏普京的道理一樣,看看兩千年歷史,臺灣就沒有一天的獨立史。螳臂不能擋車,蚍蜉如何撼樹?歷史面前無大事,大事前面無新聞。研究臺灣,要看二十四史。毛澤東說:“研究問題
2025-03-25
互動:23
然而,當年這支不穿軍裝的“支前大軍”所面對的嚴重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 淮海地區是敵人長期掠三十年前和連年水災的災荒區域,群眾生活疾苦,糧食負擔力微弱。戰區就地吃糧,除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征用外,是不能作過高依靠的。對于糧食供應的主要辦法,還必須依靠后方運糧。但運輸線是空前的延長,火車只從濟南通到兗州,離前方尚有二百余里,當時計算每天需三百萬斤原糧供給,從幾
2025-03-24
互動:30
筆者在寫作本書時,曾經想就陳毅所言的“小車推出的勝利”寫幾句話。 ——討論淮海戰役,這是不能不提及的一大奇觀。 然而,當筆者找來相關史料作功課時,卻發現自己對自己還是過于自信了:這個格局,這個內容,實在是太宏大太浩瀚太復雜太豐富,遠比戰場上的運籌帷幄血肉相搏更為精彩更有張力,其深厚凝重的內涵和魅力,絕非筆者一支淺陋之筆所能承載所能傳遞,非得花
2025-03-24
互動:24
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 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問題應該屬于哲學范疇和科學社會主義范疇的問題,也就是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研究這個問題的人不能說沒有,但是恐怕并不多,很少見到相關的理論研究文章。有些文章雖然涉及到這個問題,比如“補課論”、社會主義搞早了,搞錯了等,也屬于研
2025-03-24
互動:6
專題介紹 勞動田野調查 | 顯微鏡下的勞動世界 如今的技術進步正成為新的勞動群眾之監工、鐐銬,廣大勞動者的重重社會困境在技術進步下非但從未松動,反而似乎進入無盡的鞏固與重建中——怎么辦? 以了解其處境為任務,為未來廣泛的干預目的做準備的社會調查迫在眉睫。本專題嘗試同諸位朋友一起刺穿"靈活用工""共享經濟"修辭外衣下的強權者的共謀,解剖勞動現場控
2025-03-24
互動:8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主要的原動力是農民起義。不過,雖然農民支持與否是內戰的決定因素,它還不足以使共產黨戰勝蔣介石。 共產黨要打贏戰爭,取得天下,還必須使相當一部分知識分子、商人和軍隊拋棄國民黨政權。否則,整個革命就可能蛻變成單純的農民起義,等到進攻城市的時候就會垮臺。 01 自掘墳墓 共產黨要找到聯系蔣管區人民的橋梁是很困難的。國民黨地區具有政治敏感的人大
2025-03-24
互動:30
(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兩種社會 兩種外貿》第十章)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和對外關系的日益擴大,我國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貿易也在不斷發展。尤其是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運動,我國和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更加廣泛,貿易活動更加活躍,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大好革命氣象。 這些年來,我國政府和有關的民間貿易團體以及外貿公司,多次派遣貿易代表團和貿易小
2025-03-24
互動:20
在公眾號交流時,【松瓷君】說,勞動者有至少兩種人,無產者和有產者? 我的回答是,現實的勞動者遠不止兩種人。 事實上在現實的社會中,勞動者的生存狀態有多種類別: 1,沒有自己生產資料的打工人,即靠出賣勞動力換取工資的雇傭勞動者,也就是常稱為無產階級的勞動者。這在私有制條件下是必然存在的。 2,以生產資料公共所有為前提的、且享受企業生產成果(參加企業盈余分配)的勞動者
2025-03-24
互動:14
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正如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一樣,是曲折中前進的。也就是說,是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反復斗爭、相互影響、相互轉化中螺旋式上升、波浪式發展的。毛主席的話精辟地概括了這一過程:“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再斗爭,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因此,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必然要經歷大大小小的高潮和低潮的多次反復,才可能成熟起
2025-03-24
互動:14
無論什么人,一切言行自覺不自覺地都由一定的世界觀 (宇宙觀)支配著,只是有正確與不正確、系統與不系統、穩定與不穩定之分。但根本的是正確與不正確的界限。人們之所以對同一事物、特別是重要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蓋自世界觀的差異。世界觀決定著人生觀、價值觀、幸福觀、榮辱觀、苦樂觀、婚戀觀和權力觀、政績觀等各領域的基本觀點,同時決定著方法論。世界觀正確與否,對人們認識
2025-03-23
互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