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基于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發出“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于是,幾千年來困擾中國人民的醫療衛生問題得以奇跡般解決。改開以來,中國人民又重新背上了醫療高費用的大山。紀念626指示,反思醫療市場化,對當今中國的醫改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潛心學醫實現老師遺愿 《醫藥春秋》惠澤天下眾生 ——志愿軍女戰士何素云不尋常的人生路 蔡金安 ▲ 何素云老師 她,曾經是一名志愿軍衛生員,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她意外結識著名中醫師鄢榮光后,酷愛上了中醫,從此,她多年如一日邊幫鄢醫師寫處方邊學習中醫,還堅持參加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17次進考場,以67歲高齡獲得了高教自學考試中醫大專全部
因無利潤,治療甲亢的國產基礎用藥他巴唑幾乎全部停產。 記者在深入采訪后,了解到,除了對短缺藥物的價格哄抬、炒作外,甲亢患者們依賴的他巴唑短缺現象,集中暴露了目前廉價基本藥物在中國的尷尬處境:企業放棄生產,醫藥公司拒絕銷售,醫院不愿開藥。苦尋治病良藥的患者卻只能被迫購買更高價的進口藥才能滿足需求。 國產藥斷貨、進口藥緊缺 蘇州人孫武(化名)于今年4月在張家港
春節前夕,名老中醫李可去世了。他曾創造出許多起死回生的奇跡,徹底改變了外界對中醫“慢郎中”的看法。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調查,在農村邊遠地區依然生存著至少15萬名民間中醫,他們長期處在有用、有益卻“非法”的狀態。倘若不能從源頭上解決民間中醫的合法從業、生存和傳承問題,民間中醫就失去了發展空間和活力。(據人民網)
毛澤東的角色是顯而易見的。60年代,他收到了越南的求救信息:當地的瘧疾似乎可以抵抗任何藥物的療效,軍隊士大批死亡。他于是命令頂級科學家伸出援手。在接下來的14年里,來自60個軍方和民用機構的500名科學家致力于這項研究。
從全球歷史角度看,其實,如今中醫藥已經全球化、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為全體成員國醫療保健所推薦的戰略選擇之一,而在故鄉中國卻面臨著成為“絕學”的命運。若毛澤東在世,當他看到中醫在故鄉中國的糟糕局面之時,他會怎么想和怎么說呢?
王國強認為,中醫藥是我們的國粹,應該有國法做保障,把祖國醫學的精髓以及當前在維護人民健康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李慎明認為,從哲學上講,中醫藥學凝聚著中華各個民族的智慧,蘊涵著優秀、豐富的人文科學和哲學思想。要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解決十幾億人的醫療衛生保健問題,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切實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必須充分利用中醫藥這一寶貴的衛生資源。
王國強和李慎明在今年的兩會上都提出了關于大力發展中醫藥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