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人,一提起中醫,往往就想起那些在中醫院行醫的醫生,仿佛他們是中醫的代表。但真正到中醫院治過病的人都知道,當下的中醫院,已經基本上沒有什么好中醫了,如果你真想治好病,還是到周圍去找一找民間中醫,雖然這里的好中醫也不多,但一般情況下都比中醫院的水平強些。如果你能在這里遇到高水平的中醫,那么再大的病都不是問題。
那么為什么中醫院往往沒有好中醫呢?原因有以下幾個:
首先,這里的中醫都是科班出身的,而當下的中醫藥大學是很難培養出好中醫的。一是所學的中醫理論西化,他們治病往往只會機械地病藥對應,而把中醫辯證論治的精髓弄丟了;二是沒拿證之前不讓臨床,學的是啞巴中醫,出來還是什么都不會;三是中醫藥大學分科嚴重,中醫和中藥分了家,針灸和理論分了家,這樣的中醫出來很難找到最適合的中醫方法給病人治病,療效大打折扣;四是大學臨床經驗豐富的老師奇缺,不會臨床的老師是教不出會臨床的學生的;五是課程一大半是和中醫無關的,比如西醫,英語,計算機,政治等,這浪費了學子們大把的學中醫的時間;六是大學的評價機制,看的是分數,迎合西方科學的實驗,這使學子們根本沒有把精力放到臨床療效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謂的科班中醫,基本上都是中醫藥大學培養出來的廢才,根本不用期望他們治病的療效。如果你認為中醫院的中醫治不好病是因為中醫不好,就大錯特錯了,不是中醫不好,而是這里沒有好中醫。
其次,是醫院的評價機制,平時看的是掙錢的多少,晉級看的是迎合西方科學的論文,療效反倒是放在了其次,這使醫院的中醫沒有動力、也沒有時間不斷提高自已的中醫水平。中醫這一門學問博大精深,想要學好往往需要一輩子的努力,它要求中醫一面臨床,一面學習,不斷提高自已的臨床水平。而醫院的中醫把精力入到了為醫院掙錢、職務的升遷上,當然很難有精力提高自已的水平。
其三,醫院作為一個經濟單位,盈利是第一位的。而中醫往往收費低,掙不到錢,這使醫院往往走向西化,靠西醫的精密儀器的診斷,靠西醫手術來掙錢,中醫在這里反而變成了輔助。作為科室的中醫,基本上都是有任務指標的,完不成恐怕收入就很低,這就逼著這里的中醫小病大治,開大方,讓病人長服藥,如此療效當然就慢多了。
其四,集體的特點就是出了責任醫院擔,這往往使這里的中醫缺乏應有的責任感,不思提高自已的臨床水平。反正醫院是中醫的代表單位,從來不缺乏病人,只要不治死人就行了,于是,不痛不癢的藥開上一大堆,可療效卻不怎么樣。最典型的就是不少中醫院的國醫大師給病人開方一開就是一個月的藥,這哪里是治病,分明是斂財。
其五,中醫學習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師承,大學幾年基本上沒有臨床,畢業到了中醫院,可這里水平高的中醫已經極少了,跟師學習基本上不可能,而到民間跟師往往沒時間,因此,他們往往只會機械地病藥對應來治病,雖然也能夠治好一些病人,但更多的是療效不佳。原因很簡單,西醫病名下的疾病在中醫上都有兩個病因,一個是細胞的功能亢進引起的,一個是細胞的功能低下引起的,兩種的治法是完全相反的。用西醫思維來治病,只有可能一半對癥,一半不對癥。
事實上,中醫是個性化治療,它只適合于個體行醫,而不適合于醫院這種規模化、標準化的形式。用中醫院來為病人服務,就大大增加了中醫的治療成本,使中醫簡便效廉的優勢丟失了。比如,一個不錯的中醫基本上就是一個全科醫院,什么病都可以治,而一個中醫帶兩三個徒弟,就可以抵得上一個中醫院所看病人的數量,個體行醫這里需要三四個人,而醫院卻需要幾十人。因此,只有在個體這里,才敢簡便效廉,而到了中醫院,由于要養活一大批人,必須要昧著良心來從病人身上斂錢,否則醫院就倒閉了。一個真正有良心的中醫肯定是在中醫院呆不下去的,不僅醫院不愿意用你,而且自已良心上也過不去。
如果你真的想找到一個不錯的中醫,那就到民間來找吧!他們雖然可能無證,但水平普遍比中醫院的強。原因很簡單,雖然他們的臨床沒有療效,肯定是活不下去的,為了自已的生存,也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已的臨床水平。特別是在政府嚴打非法中醫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療效,一點生存空間都沒了。如果能夠在這種情況下活得不錯,那么一定水平不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