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片仔癀瘋了”的話題在各路財經媒體刷屏:片仔癀的一則提價公告,將片仔癀的零售價格從590元提高到了760元。
2021年年中,在某些人的瘋狂炒作下,片仔癀就曾經出現一輪搶購潮,多地線下店斷貨,網上售價被炒至千元,片仔癀也因此被稱為“中藥界的茅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提價卻是片仔癀官方行為。
而在資本市場,財經評論人士早就預測片仔癀會是下一個“茅臺”,而被投資者瘋狂追捧,從而讓片仔癀實現了“2019年雙增長”,“2020年開門紅”,成為中藥板塊的龍頭:
片仔癀受資本市場追捧,一方面是其品牌效應,另一方面則是其驚人的利潤率。
近十幾年來,片仔癀已經多次提價。2019年,片仔癀的官方零售價在每粒235元-270元,毛利率高達81.99%;2020年片仔癀的門店指導價一下子提到了590元,即便考慮原材料上漲的因素,新的毛利率也是非常驚人的。
實業投資中股權轉讓的10倍市盈率以下的價格才是真正合理的估值,10~30都屬于極為優質的股票了,而片仔癀在高點的時候市盈率超過了167!片仔癀藥價和股價的雙增長,無疑是實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共同推動的結果。
然而,片仔癀去年以來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卻比較糟糕。截至今年5月初,股價較1月31日回撤超過15%,較歷史峰值回撤42%。
即便有原材料上漲的因素存在,但片仔癀本輪的提價幅度已經遠遠覆蓋了其成本上漲的幅度,更多的原因為了給業績提升留下更大空間,從而給予資本市場更優厚的回報,改善其在資本市場的表現。
這種行為,對于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而言,實在不是什么幸事!不僅給了中醫黑口實,更實實在在地增加了真正需要片仔癀的患者的用藥負擔。
興于社會主義改造
片仔癀是一款用于熱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成藥,目前由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片仔癀是國家級中藥保護品種,也是國家保密配方名單里獲得“國家絕密級別”保護的兩款中藥之一,保密期為永久,而另一個就是鼎鼎大名的云南白藥。
據傳,片仔癀起于明代宮廷秘方。明末政治動蕩,宮廷御醫攜片仔癀秘方出逃流落至漳州。
片仔癀作為一款有著悠久歷史的中成藥,藥效自然不是虛構。對于急慢性肝炎、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燙燒傷等有獨特功效,也能消炎止痛,防止傷口感染,加快愈合。1988年上海甲肝爆發,對肝炎有特效的片仔癀曾經歷過一藥難求的歷史。
解放前,藥方傳至李珠的注冊商標馨苑藥局,生產片仔癀八寶丹,只在漳州本地的各個藥鋪藥局出售,規模與產量均不大。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6年,政府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馨苑茶莊與同善堂等八家藥店聯合組建公私合營同善堂聯合制藥廠;1957年12月,同善堂聯合制藥廠與公私合營存恒聯合神粬廠合并,改名為公私合營漳州制藥廠;1966年,漳州制藥廠徹底發展成為地方全民所有制企業。
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改造讓這款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傳統中成藥終于發揚光大,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公私合營前的片仔癀年產量僅7.6千克,產值數千元;為了使片仔癀生產有一個大的發展,讓普通的工農群眾也能用得起、用得上這個藥,在廠方的反復動員之下,李珠獻出了秘方和工藝。
因為毛主席對中醫藥事業的重視,現代化的工藝被不斷運用到中成藥的制藥領域。獲得秘方和生產工藝后,漳州制藥廠對片仔癀的生產工藝不斷改進,藥效還得到了進一步提高。1963年片仔癀產量增加到57.03千克,比1956年增長7.6倍;此外,1966年地方國營之后,在外貿部門的配合下,片仔癀打開了國外銷路,年產量增至174.09千克,為新中國創造了大量外匯,用于國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毛主席甚至也幫片仔癀做過海外“推銷”。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片仔癀隨著《楚辭集注》一起被當做“國禮”贈送,引發了日本民眾的片仔癀崇拜,甚至還成立了專門的片仔癀研究會。
到1978年,片仔癀的出口總額更是比1956年增長了158.6倍,遠銷日本、瑞士、美國、英國、法國、阿根廷以及東南亞。
片仔癀在2006年獲得商務部“中華老字號”稱號;2009 年再次獲得“消費者最喜愛的中華老字號品牌”;2011年,片仔癀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至2019年蟬聯健康中國品牌榜“肝膽用藥第一品牌”。
這些成就的取得,與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社會制度鑄就了片仔癀的輝煌地位。
“瘋”于市場化
1999年,生產片仔癀的國營漳州制藥廠改制為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其后還完成了上市。
改制之后的制藥公司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也有了獨立定價權。根據有關研報,片仔癀錠劑從2004年的125元/粒升至2020年的590元/粒,而今更是提到了760元,短短十幾年間共計提價13次。這樣的價格上漲背離了藥品治病救人的初衷,更是對公有制的背離,畢竟公私合營時,藥方已經被捐贈給了人民。
定價的提高固然有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則是資本市場炒作。上面說了,片仔癀有獨特療效不假,但絕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藥。
治療肝病的中西藥物有很多,片仔癀絕非不可替代,況且中醫遵循的是辯證施治、對癥用藥,方能藥到病除,而且,醫院臨床基本用不到這個藥。
片仔癀之所以瘋狂,更大的原因是在輿論的熱炒下,老百姓把它當禮品買,特別是南方那些“先富”人群。埃博拉病毒肆虐時,片仔癀就被某些媒體炒作為“抗埃神藥”,中醫養生熱讓片仔癀更進一步被傳得神乎其神。
瘋狂的熱炒導致片仔癀價格畸高,且一藥難求,那些真正需要片仔癀的病患反而買不起或根本買不到,早已背離了中藥為人民服務的本來屬性,這完全是在敗壞中醫藥的形象,危害中醫藥事業的生命,資本市場之惡再次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僅僅是片仔癀
本號以前曾經介紹過同仁堂這些老字號的歷史,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與片仔癀相似的命運變遷。
老字號同仁堂創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藥,歷經八代皇帝188年,靠著“御藥”身份創立了金字招牌。
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同仁堂數次險些被德資拜爾和日資企業控制;“父傳子家天下”的管理模式不僅沒能使同仁堂壯大,反而因為歷次的子女分家陷入各種家族內部紛爭。加之舊社會中醫凋零的背景,到北京解放初期,同仁堂已經陷于無人管理狀態。
一場勞資糾紛后,在職工代表的推舉下,外姓人樂松生當上了北京同仁堂經理。1954年,樂松生帶頭參加公私合營,被毛主席接見。
公私合營之后,同仁堂才進入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1957年,同仁堂中藥提煉廠正式成立,開創中藥西制的先河,也標志著我國的中藥事業走上了全新的發展道路。
然而,上世紀80年代以后,同仁堂也變了:因藥品質量問題屢上黑榜,藥品價格不斷提升,旅行團帶著旅客去北京的同仁堂去“享受”天價診療費和藥費……
蛻變同樣發生于改制。1997年,120家大型企業集團被確定為現代化企業制度試點單位,同仁堂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中醫藥企業名列其中。2000年5月,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10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2010年7月,由北京市政府授權的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同仁堂至此徹底走上公司制和資本化運作的道路。
2019年2月1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通知,撤銷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中國質量獎稱號,收回證書和獎杯。一個百年老字號自此徹底砸了牌子。
資本市場的故事繼續下去會怎樣?
如果把資本市場“洗牌”中醫藥的故事繼續講下去,這里還要提到云南白藥,當年曲煥章的傳人繆蘭英獻方、周總理親自指示“保護”、“調研”、建廠的全民所有的白藥,今天已經成了一家無實控人的資本巨無霸企業。白藥旗下的產品療效怎么樣且不評價,反正價格相比其他品牌的同類中成藥就一個字——“貴”……
類似的資本市場洗牌中醫藥的故事還能列舉出很多。然而,“青睞”中醫藥這塊“肥肉”的不僅是國內資本,國外資本也在早在20年前就開始布局。
前不久,媒體報道擁有115年歷史的陜西紫光辰濟藥業被日本津村藥業控股的平安津村出資49億日元(約2.5億元人民幣)全資收購。而前兩年,紫光辰濟才剛剛投資5億元人民幣建造醫藥生產基地。
考察紫光辰濟藥業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它的前身同樣是在解放前瀕臨滅絕,1958年公私合營成立國營寶雞制藥廠才鳳凰涅槃、發揚光大。
實際上,紫光辰濟并不是日本津村收購的第一家中國中藥企業,2022年,日本津村與健民集團成立了一家制藥公司;2021年,日本津村作價12億人民幣,收購了天津盛實百草的股份……圍獵中醫藥企業的外資不僅僅來自日本,阿斯利康全面進軍四川中醫藥,羅斯柴爾德入駐惠州藥王谷,賽諾菲、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國藥企也都曾涉足中藥產業……
這樣的故事繼續講下去,是要令人心頭滴血的!
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藥……他們是時代變遷的樣本。
中醫藥事業在新中國得到蓬勃發展,登上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歷史高度:傳統中醫的濟世情懷與社會主義制度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很好地融合起來了,幾千年來中華先民們醫學智慧的結晶被充分發掘并發揚光大,以極其廉價的手段解決了勞動人民的病痛,造福了中國乃至世界的億萬普通的勞動人民。這個歷史過程充分說明,只有社會主義公有制才能救中醫藥,只有社會主義公有制才能發展中醫藥。
新中國成立20多年間的轟轟烈烈的中藥獻方運動中,各種秘方的“所有權”已經交到了全體人民手中;勞動人民艱苦奮斗建立的起來的中藥廠更是勞動人民共同的財富;幾千年來中醫先輩們的集體智慧和歷史經驗同樣應該是全體人民共同的財富……而今,怎么就一步步淪為資本市場的“私屬”玩物,讓內外資本不斷“圈地”,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醫藥負擔?
資本市場正在一步步蠶食原本屬于人民的中醫藥!不僅如此:
因為中醫藥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與勞動、與實踐、與樸素的集體主義和唯物辯證法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在樸素的集體主義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中醫藥工作者懷著“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感,跨越時代、跨越地理,進行著智慧和知識的傳承與交流,讓中醫藥事業幾千年來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這也是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公有制能夠將幾千年歷史的中醫藥真正充分發揚光大的根本原因;
而資本市場對中醫藥的“圈地運動”正在將中醫藥重新推回到“互筑壁壘”、“閉門造車”的境地,按照西醫標準的“中藥西化”的實驗室改造,也很有可能要徹底埋沒中醫思維的真正精華,這樣的“軟刀子”比民國時期“廢止中醫案”的“硬刀子”更可怕……
這才是對中醫藥事業的毀滅性打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