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堪稱中國“國寶”,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 匯聚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歷代醫家智慧的結晶,更是九州華夏運用最廣泛的醫學。數千年來,炎黃子孫賴以靠中醫方法養生治病, 其理論體系自有科學性。鴉片戰爭前,在醫療行業,中醫可謂一枝獨秀。西方列強入侵后,西方文化和西醫漸漸在中國落地生根,兩種異質文化和醫學體系并存,加上清政府和國人一味地崇洋媚外,導致中西醫之爭日益激化。
一、臭名昭著的 "廢止中醫案"
時間到了1929 年2月, 國民政府衛生機構主管部門(負責人余云岫)在一次工作會議上提出“廢止舊醫(中醫), 以掃除醫藥衛生之障礙案”,另擬"請明令廢止舊醫學校案"呈教育部。
并具體規定了6 項消滅中醫的辦法:
1、施行舊醫登記, 給予執照方能營業, 登記限期為一年。
2、限五年為期訓練舊醫,訓練終結后, 給以證書。無此項證書者停止營業。
3、自1929 年為止, 舊醫滿50 歲以上、在國內營業20年以上者, 得免受補充教育,給特種營業執照, 但不準診治法定傳染病及發給死亡診斷書等。此項特種營業執照有效期為15 年, 期滿即不能使用。
4、禁止登報介紹舊醫。
5、檢查新聞雜志, 禁止非科學醫學宣傳。
6、禁止成立舊醫學校。
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 "廢止中醫案"。曾留學日本學習西醫的余云岫,是廢止中醫派的代表人物。他一向攻擊貶低中醫學,把中醫等同于巫術,甚至直指"中醫是殺人的禍首",必欲廢止清除而后快。
此提案無疑是對中醫藥的全盤否定。這一荒唐之舉, 與清末時期, 西方強國強行入侵無不干系。因列強的入侵, 也將西方醫學帶入中國, 當時國內革新派盛行, 更有崇洋媚外者推波助瀾, 主張全盤西化,意圖徹底消滅中醫。故一場中、西醫間的博弈瞬時展開。
同年2月,上海《新聞報》首次披露此事。消息傳出,舉國上下中醫人士義憤填膺,全國為之震動, 醫學界的有志之士熱血沸騰,紛紛請愿, 要求撤除該提案。全國中醫界空前大團結、大覺醒,在全國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廢舊醫”風潮。
上海名中醫張贊臣以刊物號發起了對“取消舊醫藥”的抗命,上海市中醫協會首先發起召開上海市醫藥團體聯席會議,邀集神州醫藥總會、中華醫藥聯合會、上海中國醫學院、醫界春秋社等40余個中醫藥團體的代表商討對策。
會上決定籌備召開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定會期為3月17日。
二、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
1929年3月17日,全國17個省市、242個團體、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開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會場上懸掛著"提倡中醫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藥以防經濟侵略"等巨幅標語,高呼"反對廢除中醫"、"中國醫藥萬歲"等口號。
大會成立了"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組成赴京請愿團,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議案。上海中醫藥界全力支持大會,罷工半天并提供全部交通工具。同時,全國總商會、中華國貨維持會、醫藥新聞報館,以及南洋華僑代表等電請保存國醫。
改稱中醫為國醫
同意成立"中醫學社"
三、抗爭的勝利!
社會公眾為了表示對大會的支持和擁護,上海中醫藥界停業半天,并在藥店門前張貼了許多醒目的標語,如"擁護中醫藥就是保持我國的國粹"、"取締中醫藥就是致病民于死命"、"反對衛生部取締中醫的決議案"等聲援口號,一時間群情激憤,運動的浪潮頗似"五四"運動在中醫問題上的重演,可見廢中醫是何等地違背民心。
國民政府沒料到會造成如此軒然大波,當時正值召開國民黨第三次代表大會,葉楚傖、李石曾、薛篤弼等人親自接見了請愿代表并表示慰問。這迫使衛生部不得不公開表示對中醫并無歧視,并向代表表明:該提案雖獲通過,但暫不執行;改稱中醫為國醫;同意成立"中醫學社"。
為了紀念這次抗爭的勝利,并希望中醫藥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弘揚光大,造福人類,醫學界人士將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
時至今日, 回眸歷史, 青松再次感慨那場轟烈的保衛運動,感謝先輩們的努力, 讓中醫中藥繼續閃光, 并代代傳承, 踵事增華。
國家領袖2015年在致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的賀詞中指出“中醫藥學是我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中醫的基礎理論“陰陽五行學說”是《易經》的分支,中醫藥學是《易經》在中華先祖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具體表現,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礎保障;中醫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從《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到“醫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醫藥雙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再到我國四大溫病學家之一,清代醫學家葉天士的《溫熱論》,無不體現著中醫藥學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醫藥學萬年傳承,生生不息,從未凋零。
中華文明史上有文字記載的大小瘟疫有320多次,中華先祖在同瘟疫做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華民族雖經歷了一次次規模不等的人口大滅絕,可繁衍至今仍然有14億人口,無不靠的是中醫中藥的護佑!
四、失去中醫,將是全人類的損失!
己亥年末,庚子年初,新冠病毒肆掠中華大地,在英明的高層堅強領導下,中醫中藥再次身負歷史使命——以中國中醫科學院黃璐琦院長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領銜的中醫國家隊臨危受命;以中華臨床醫學會國醫傳承發展聯盟專業委員會孫愛國會長龔泓志涂獻之秘書長、武漢好人圈志愿服務協會中醫抗疫醫療隊侯立新會長、浙江古中醫團隊領導人張新國陳柏松醫生、浙江健康產業研究會領導人章文媛醫生、北京宋玉明國際疑難病研究院宋玉明院長、四川泓鑫中醫志愿服務隊領導人陳均賢醫生、中國百姓健康民醫聯盟領導人蔣順英、中國援漢抗疫道醫代表唐道易道長、“慈善中醫之家”領導人戴新瑞、抗疫奇方“愛肺一號、二號、三號”原創人張勝林醫生、武漢本地戰疫英雄張勝兵醫生、武漢本地中西醫結合戰疫英雄李躍華醫生、全國民營中醫院戰疫代表武漢中陽中醫院嚴開榮院長等為代表的廣大民間中醫抗疫英雄,不畏艱險,排除萬難,勇戰疫毒,立下蓋世奇功!全球近百萬中醫同仁(民間中醫占97%左右)無不歡欣鼓舞!迎接著中醫藥復興發展春天的到來!
今天我們中華民族14億同胞的平安幸福生活真的來之不易,這都應歸功于我們中華先祖萬年傳承下來的中醫藥文化和中華文化。如今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和中華文化,正經歷著自鴉片戰爭以來,近二百年的屈辱史和衰落史!
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做為中醫藥文化和中華文化護佑著的14億中華民族同胞,特別是廣大民間中醫人士,有責任和義務來做好傳承發展工作!更應該把傳承復興中醫藥文化,發揚國粹瑰寶,以此來打開中華文明寶庫,做為義不容辭的光榮和神圣的使命!
復興中醫之路漫漫,吾輩將砥礪前行!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