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風向轉得比較快。
不過,雙十一發布的“二十條”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預告。
國際莊先是試了一下,算是一個預熱。
11月的最后幾天,人們都在關注張核子、張XX實控或關聯的核酸檢測公司,因為這些核酸檢測公司有不少出現了問題,曾多次被處罰。有人發現似乎張核子實控的深圳核子基因分公司開到哪里,疫*情似乎就出現在哪里,而一直沒有第三方核酸檢測公司參與,核酸檢測網點主要是醫院和社區衛生院的廣西柳州,沒有搞過全民核酸,被人們譽為“病毒繞著走的城市”。
到此時,核酸亂象已讓人深惡痛絕。
隨后,幾個疫*情比較突出的地方紛紛調整,如廣州多區發布通告,無社會面活動的人員,可以不參加全員核酸檢測;重慶等地也表示,“無疫小區”“無疫社區”不許參加近期三輪全員核酸檢測。
再到11月30日,廣州多個區直接放開,恢復了正常生產生活,廣州塔燈光秀更是提示人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12月1日,連續幾個熱搜所指更是明顯。
12月1日9點多,人報發布消息稱: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要減少因疫*情給群眾帶來的不便。要持續整治層層加碼,對群眾的合理訴求及時回應和解決。
幾分鐘后,環報發布消息:國內科研團隊實驗驗證:奧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降低。以國內外幾項科研數據為底,想給人們吃下“定心丸”。
再一個小時候,某京報又貢獻了一個熱搜:專家稱目前無證據表明新冠有后遺癥。顯然這很像是對前一個熱搜的補充。就算奧密克戎致病力大幅下降了,但海外一些國家,如日本、英國美國等長新冠問題已經很突出了,尤其是英美,這個人群數量龐大,其勞動力市場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所以對這個問題,專家得出來說一說,以釋群眾的擔憂。不過筆者認為,專家的解釋顯得蒼白了一些,沒有把問題講清楚。(參考閱讀:專家稱目前無證據表明新冠有后遺癥,可信嗎?)
我國新冠后遺癥的問題可能確實并不突出,去年張伯禮院士在一次節目中講到過,我國新冠后遺癥比歐美等國要輕得多少得多,他們做過研究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普遍使用了中醫藥。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回到主線上。
今天又一個熱搜,更是明白:多地已經推行“陽性居家”。據報道,在北京、廣州等地,讓符合特殊要求的無癥狀或輕型新冠陽性感染者居家,一部分成為默認模式,無需經過鄰居簽名同意。病毒學專家常榮山表示,一旦發生接觸感染,同住者也無需過度焦慮,因為無癥狀或輕型新冠感染者攜帶病毒載量很低,發生病毒傳播,被感染的密接人員也大概率為可自愈的無癥狀或輕型感染者,不需要進行轉移進行醫學治療。
從雙十一的“二十條”到今天,逐漸放開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
在這種形勢下,對中醫藥的放開也顯得尤為重要。
中醫藥抗疫的成效筆者已經寫了快3年,案例很多。如2020年初的武漢中藥漫灌;如今年4月內地中醫專家馳援香港,快速有效地降低了重癥率和死亡率。其中德叔團隊接管的亞博館6個區,收治了近千名新冠老年患者,實現了零死亡(參考閱讀:德叔援港凱旋,收治近千名新冠老年患者,實現零死亡!);再如今年3-5月的上海,較長一段時間內疫*情形勢都十分嚴峻,出現了數百例死亡病例。后來張伯禮院士都去支援了,并形成老年新冠感染中醫藥救治專家共識,用中醫藥打造第二道防疫屏障,多省派出整建制的中醫團隊接管方艙醫院,才逐漸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參考閱讀:上海中醫藥戰疫,張伯禮黃璐琦院士講了這些重要信息)。
凡此種種,都說明了中醫藥是防疫利器。
盡管奧密克戎致病力大幅降低,對于免疫力較差的人群,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仍然要非常小心。
因此,放開后,更要充分發揮起中醫藥的優勢,要讓更多的中醫參與到新冠的診治預防上來。
然而,目前中醫是被困住手腳的,比如基層的中醫診所等,不能接診十大癥狀的病人,如果違規,輕則被罰款、警告,重則不但丟掉賴以謀生的飯碗,還有可能吃牢飯。
香港中醫@香洲醫客在香港已經治療1000多例被感染的新冠患者,他表示,我國其實是最有條件開放的國家,因為我們有中醫,面對不斷變化的病毒,辨證論治和傷寒溫病所發揮的作用,比Y苗肯定是更主動、更個體化。
既然都要放開了,那么請放開對中醫的束縛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