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藥學學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首個中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相關不良反應調查報告出爐》,很值得一看。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等單位與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合作,利用信息技術,從2012-2016年600余萬份ADR(藥物不良反應)數據中篩選出了DILI-related ADR報告(藥物性肝損傷報告)94593份,建立了國際最大的DILI-related ADR專業數據庫,首次開展并完成了中國大陸DILI-related ADR調查,得出了幾個主要的研究結果。
其中之一即是我國藥物性肝損傷相關不良反應的藥物構成特點。
調查分析顯示,在2012-2016年DILI-related ADR報告中,化學藥占94.5%,中草藥占4.5%,生物藥占0.8%,其他占0.2%;DILI-related ADR報告頻次前50名的懷疑藥物均為化學藥和生物藥。在化學藥中,抗生素、心血管藥物、抗腫瘤藥位居前三位,其中抗生素以抗結核藥為主,抗結核藥的DILI-related ADR以欠發達地區為主。
調查分析提示,中草藥不是中國大陸DILI的主要原因,對中草藥肝損傷問題的嚴重性,不要夸大,但也不要小視。
這是一個很好的證據,造成藥物性肝損傷最最主要的是化學藥,占比94.5%。
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中草藥傷肝”的認識被嚴重夸大了。
我們常會發現有些人帶有一些固有的“偏見”:認為中藥會傷肝。帶有這種認識的不只有普通人,還有一些西醫大夫。西醫大夫產生這樣的“偏見”可能與一些學術論文有關,而普通人這樣的認識則可能來自產生這種“偏見”的醫生或是一些帶有片面性的報道。
這篇最新報道中也提到了2019年的一篇我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的研究報告,但當時那篇論文經報道后在中草藥占比方面引起了較大的爭議。
2019年,中國的兩位醫生在消化類疾病的專業期刊Gastroenter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率及病因學》,文章發表后,立即在國內外引發高度關注。
這是中國大陸首次大規模藥源性肝損傷流行病學研究結果,文章報道了中國大陸地區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住院患者藥物性肝損傷診斷率,并以此為依據估算了中國大陸地區普通人群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率。
文章中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普通人群中每年藥源性肝損傷發生率約為23.80/10萬人,高于歐美國家報道數據。最讓人意外的是,文章數據顯示,藥源性肝損傷的最主要原因為傳統中藥和草藥或膳食補充劑(26.81%)。
更通俗地來說,原文中數據顯示,在藥源性肝損傷的原因構成中,占比最高的是各種保健品、草藥和中藥(是的,原文把各種保健品、草藥、中藥歸為了一類),占26.81%;剩下的是各類西藥,加起來占比73.19%。
也由此,曾經出現過這樣標題的文章:《重磅:中國近三成的藥物性肝損傷,來自草藥和保健品》、《重磅:中國超七成的藥物性肝損傷來自西藥》。這也代表了文章作者不同的傾向。
針對這篇文章所得出的結論,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叢偉紅教授等致信《Gastroenterology》雜志,指出這篇文章存在關鍵性問題,其結論需要被重新考慮。這個觀點現在也已經被該雜志主編接受并在線發表。
叢偉紅教授等提出的關鍵性問題有如下幾點:
1、該研究所采用的導致藥源性肝損傷的相關藥物分類可能嚴重影響了結論的可靠性。
公認的藥源性肝損傷研究方法是:根據治療目的或藥理學類型將西藥常規藥物分為幾類,比較藥源性肝損傷中每一類藥物所占的比例。但是,該研究卻沒有把傳統中草藥、草藥和膳食補充劑分到各自相應的藥物類別中,而是將他們合并為一類與常規藥物進行比較。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按照這種邏輯,假如把所有常規西藥歸于一類,那么西藥所占比例則為73.19%,遠遠高于傳統中草藥和草藥或膳食補充劑(26.81%)。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還將抗結核藥物與抗感染藥物分離開來,分別進行比較,如此,數據呈現上就有了明顯的不一樣:在該研究中,抗感染藥物致藥源性肝損傷比例為6.08%,但如果將抗結核藥物歸于抗感染類,則比例為28.07%,便高于傳統中草藥和草藥或膳食補充劑的26.81%了。
2、研究采用的藥源性肝損傷診斷方法不適用于中草藥引發的肝損傷。
因為缺乏明確的診斷指標,臨床上常用排除法診斷藥源性肝損傷。但據歐美的報道顯示,其誤診率較高。并且這個診斷系統不包括中藥的品質變化、摻假和有毒物污染等。此外,傳統中草藥等使用基本都是復方組成,還有誤用與不合理使用、體質、遺傳等因素,有別于西藥的單靶點作用,因此其臨床診斷難度更大。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中醫大夫的分析也非常在理,他說:西藥如果有毒性,誰用都會存在,怎么用都會存在,如雷公藤多苷片,即使是最頂級的西醫腎病教授用,損傷肝臟的副作用也會存在;可是,附子雖然是有毒性的,正規的中醫用就不會有毒,非正規的中醫不按中醫的理論去用,就可能出現毒性。
由此可以看到,2019年的這篇論文會給多少醫生以及醫學生帶來誤導,尤其是對中醫藥了解甚少的西醫醫生和尚未能對中醫藥建立起信心的醫學生。這種誤導進而會通過他們的言行傳遞給患者。
從藥學學報報道的最新的我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不良反應調查報告可以看到,這篇報告中對藥物性肝損傷相關不良反應藥物構成的分類才是明晰的、科學的、合理的。不會像2019年那篇論文那樣,產生那么大的爭議以及嚴重的“誤導”。
最新研究表明,化學藥(占比94.5%)是我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的最主要的原因,中草藥只占4.5%。
這一研究結果是個有力的證據,要打破人們固有的“中草藥傷肝”的偏見。不要再夸大“中草藥傷肝”的問題了,這會對老百姓選擇帶來嚴重誤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