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媒體,對華夏中醫藥的報道和宣傳,真的有些“太摳門”了,摳門到無法讓常人理解的地步。
冷月為啥要這樣說呢?不是要挑上海本土系媒體們的刺,而是因為在有些方面,上海的媒體實在沒有“大局觀念”,甚至連最起碼的“感恩”的觀念都幾乎沒有。
本次上海疫情中,支援上海疫情防控治療的中醫院士——張伯禮院士為首的國家中醫藥援滬團隊,在昨日的2022年5月20日這天已經完成救援使命,回到天津了,但是試問:中國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消息呢?
冷月查看了全網的互聯網新聞媒體,只有天津市政府自己主辦的“北方網”進行了公開報道。
5月20日,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專家組中醫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團隊圓滿完成上海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指導工作,返回天津。市政協副主席王建國等前往車站迎接。
4月15日在上海本輪疫情的關鍵時刻,張伯禮院士再次臨危受命,再披戰袍,重上抗疫一線,攜助手楊豐文博士奔赴上海,開展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治指導工作。
5月17日,上海全市實現了社會面清零。在上海奮戰的36天,張伯禮院士、劉清泉及嚴世蕓等國家和上海中醫專家一道,團結協作,共同戰斗,使中醫藥在此次疫情防控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滬期間,張伯禮和中醫專家們共參加了30余次定點醫院重危癥患者會診和病例討論,一人一策,綜合施治提高治愈率;多次深入方艙指導治療工作;根據上海疫情特點,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了《老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中醫藥救治工作專家共識》等5個診療指南,優化患者中醫治療方案,整體提升了救治能力和水平。
張伯禮院士說:“上海的疫情和以往不太一樣,有60多萬人感染,患者規模大,患病的老人和兒童的比例較高,重癥患者也比以往更多,所以救治難度比較大。在抗擊上海疫情這場戰役中,中醫藥做了很大的貢獻,我們采取中西藥結合協同作戰的方式,‘一人一策’進行治療,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真是令人心寒!
其他兄弟省份的媒體可以不報道,但是這一次被以張伯禮院士為首的國家中醫團隊大力支援疫情的上海本土系媒體,居然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真是刷新了做媒體人的底線!
冷月這樣說,這不是對上海本土媒體挑刺,真的,這是事關大是大非的大局問題!換句話說:新聞媒體的黨性何在?
張伯禮院士在4月15日去上海支援新冠疫情抗疫治療,當時的媒體們幾乎沒有報道的,上海系的媒體更是全部沉默,沒有一個發聲的。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方進行報道后,上海的部分媒體才跟著做了簡單的報道。
這是很奇怪的一種狀態。
中國老祖先們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中國人非常會感恩,但是到了上海這邊,似乎就出現了異常情況。按照道理來講,以張伯禮院士為首的國家中醫藥援滬團隊,雖然是國家派遣過去的攻堅戰疫隊伍,但是最起碼的“禮節”是不是還要講一下呢?
難道以張伯禮院士為首的國家中醫藥援滬團隊,在上海疫情爆發最嚴重的時候(連續每天2萬+感染),臨危受命,前往支援上海。上海的大大小小的本土媒體們,是不是應該主動報道一下呢?
報道一下,并不會有損上海系本土媒體的面子,而且中國其他兄弟省份的人,還會覺得上海人很有胸懷,懂得感恩,識大體懂大局。
往大了說,既然張伯禮院士為首的國家中醫藥援滬團隊,是國家派遣過去的,那就是代表國家整體的意志,某些人眼中的上海市再是“國際化大都市”,那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不能因為“國際化”,就不講“中國化”。
站在這個高度下,上海的本土媒體,主動報道下以張伯禮院士為首的國家中醫藥援滬團隊,對上海戰勝本輪疫情的辛勞付出和功績,那也是對國家派遣中醫藥援滬團隊的肯定,更是讓整個國家有面子,臉上有光的表現。
但是,令冷月感到很遺憾的是:上海系的本土媒體,似乎沒有這個“覺悟”。在他們看來,國家派遣以張伯禮院士為首的國家中醫藥團隊援滬,是理所當然的,報不報道,都沒啥大驚小怪的。
在當初,4月15日在上海戰疫進入關鍵時期,張伯禮院士臨危受命,逆襲上海抗疫一線,進行上海疫情中醫藥防治指導工作。
在上海奮戰36天的張伯禮院士、劉清泉及嚴世蕓等國家和上海中醫專家一道,團結協作,共同戰斗,使中醫藥在此次疫情防控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知道點全球新冠疫情抗疫史的人都知道,這已經不是張伯禮院士第一次逆襲抗疫一線,張伯禮院士曾經在武漢抗疫了83天,在河北省抗疫了18天。也就是說張伯禮70多歲高齡仍然多次奮戰在新冠疫情戰疫一線,可謂勞苦功高。
但是,與中醫人張忠德逆襲十一座城市的輿論宣傳類似,中醫人張伯禮的逆襲也幾乎沒有什么輿論報道,更不必說熱搜。
想想以張伯禮院士為首的國家中醫藥團隊,在這方面也是挺悲催的,苦活累活都干了,得不到媒體們的宣傳和贊揚就罷了,有些人到現在,還對華夏中醫藥冷嘲熱諷的,即使全球疫情爆發3年來,鐵的事實擺在眼前,這些人還是裝作睜眼瞎,就是不承認華夏中醫藥的定海神針的作用。
其實從本輪上海疫情的全過程來看,上海的本土媒體一直對華夏中醫藥的宣傳不積極,甚至可以說有些抵觸。
這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出來,尤其是本輪上海疫情爆發以來,上海的中醫藥總體使用情況一直是一個謎。
比如,同樣是3月份爆發的本輪奧密克戎病毒疫情,本輪吉林省疫情有6萬多人感染,但只有2例死亡,但是上海疫情卻已經死了500多人。
上海的的醫學網紅專家們解釋聲稱“均死于老年性基礎性疾病”。
那就奇怪了,為啥同樣和上海疫情一樣的嚴重的吉林疫情,僅僅死亡2例,而上海卻死亡500多例?
要知道,上海市和吉林省,在新冠肺炎治療上都是在堅持“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為輔”的總治療指導方針上進行的抗疫。
為啥兩個省份都是在以中醫為主的治療總方針下進行抗疫救治工作,上海的死亡人數卻遠遠高于吉林省呢?
要知道,中國自從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新冠疫情多地多點爆發的情況下,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數總共才2例。
上海疫情持續2個多月,因新冠肺炎感染卻死亡500多人,這種情況是絕無僅有的。
不要拿2019年12月爆發的武漢疫情死亡人數相比,因為那時候新冠病毒還是一個新病毒,全球各國對這個病毒的了解都為零,原始新冠病毒毒性很強,遠不是奧密克戎可以相比的;在治療上,也是逐步摸索出來的,最初武漢疫情的死亡人數也挺高,后來國家明令在治療上必須堅持以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才逐漸的控制住并最終戰勝武漢疫情。
但是2022年3月爆發的上海疫情,死亡人數500余人,這已經是異常的高了,尤其在某些網紅醫學專家當初大肆宣傳的“奧密克戎病毒就是大號流感”、“奧密克戎毒性很低”的言論基礎上來看,上海疫情導致死亡500多人,更是讓人無法理解的。
冷月記得,張伯禮院士在2020年接受人民日報采訪的時候,略顯期待的說道:“疫情過后別遺忘了中醫藥”。
作為一位醫術精湛的中醫,又具備一定的戰略格局的中醫人張伯禮,一眼看透了過去與當前華夏中醫學面臨的巨大困境。
這個困境:不是華夏中醫學理論體系有問題,也不是華夏中醫藥療效有問題,而是在華夏中醫學的背后,一直有一股國際資本掌控的勢力在抹殺華夏中醫學的功績和地位,有一股國際資本掌控的輿論在掩埋華夏中醫學彪炳史冊的戰果,有一股國際資本掌控的現代西方醫學勢力總是等著摘華夏中醫學的桃子。
張伯禮院士擔憂地提醒大家“疫情過后別忘了中醫藥”,不是華夏中醫學矯情,更不是華夏中醫學為了爭奪名利,而是為了華夏中醫學在今天這個大轉折時代的全面復興與崛起的發展的需要。
因為全部的人類歷史已經表明:只需要給華夏中醫人公平的發展環境、輿論環境和獨立自主的中醫學領導權,華夏中醫學的全面復興是必然的,而且這個進程會越來越快。
華夏中醫學,必將在未來20年內全面復興,現在依然有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更不相信,那就讓歷史鐵律來說話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