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崛起和中華民族自豪感的提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加被中國人民重視。在《本草綱目》的曲調中,年輕人和中老年人(意義主要在于年輕人,年輕人是未來)掀起了重新賦予中醫價值的浪潮。
顯然,這是好事。
但是,“資本是逐利”的,隨著中醫在現代的冉冉升起,資本像嗅到血腥味的鯊魚,蜂擁入中醫行業。我認為,為了保護、延續和發揚中醫,對中醫行業的去資本化(受限于國情,至少要限制資本在中醫行業的擴張)是有必要的。而且對于所有中華文化這可能都是有價值的。
寫這篇文章的起因,是我母親覺得她身體不適,在現代醫學檢查下并未發現問題也沒有解決方案,于是她去找了某正規的中醫開藥調理。一共四千多人民幣!就手提袋一袋子那么多藥。一袋很小的藥水,要五十。
當然中藥吃下去是很有效的,但這反應了中醫行業普遍的一個問題,貴。
如果說我們只是把中醫當作圈錢的工具或者掌中玩物,價格不是問題。但我們的目的顯然是要讓本該平民化、性價比極高的中醫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的,遠高于人民群眾可接受的價格就是很大的障礙了。
這里要提一下,中醫藥行業的暴利是廣為人知的,人民群眾一眼就能看出資本在其中的操控。
一.資本會使中醫無法服務廣大人民群眾。
歐美發達國家的醫療資源是極其昂貴的,盡管我國有政府對醫院的管控和國有化,醫療資源仍是較為昂貴的,我們絕不能讓中醫步此前程。這是市場經濟的副作用,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政府管控和國有化是限制資本的利器。
我建議對于中醫,因為其蘊含中華文化的重要性,不妨再進一步,國家像對待教育一樣嚴格對中醫國有化,以防資本的滲透。
二.市場化的中醫行業會降低中醫本身的效果。
中醫和現代西醫有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中醫的不確定性。如果現代西醫有醫療事故,可以直接查出不符合規范的醫生。但因為中醫的不確定性,現在還無法確定中醫開的藥是否是最有效的,再加上市場經濟、資本逐利和中醫本身不具有太大副作用以及不涉及生命安全,缺乏監管和責任制的中醫群體當然傾向于開貴的藥而不是最有效的藥。這在現代西醫中更是廣泛,特別是在歐美,生一次病就破產真不是開玩笑的。
因此,中醫向來是對道德要求極高的職業。不過“資產階級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圣光環”,市場經濟中道德常常是第一個被淘汰的。我們共產主義者也從不對他人有道德上的要求,我們可以通過拆除中醫生本身利益和藥品販子的利益鏈來解決這個問題。中醫藥國有化或者公有化是很好的。
對于資本主義社會人民群眾,他們是需要中醫的,但中醫的推廣是很不便利的。一來資本主義政府對中國的污名化使人民不傾向接受中國文化,二來中醫藥本身無法用現有的科學完美解釋。
這需要很多屠呦呦般的人,把中醫漸漸歸入科學的范疇,才能更好地對中醫進行揚棄,讓中醫步入現代醫學。想想未來全世界人民去的醫院(目前看來療養院更有可能)、醫學生學的基礎課程都是現代中醫,那才是中醫該有的模樣,是要為全世界人民服務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