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5月4日晚,香港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宣布關艙備用,5月5日,內地援港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返粵修整,德叔凱旋而歸。
德叔凱旋后,羊城晚報對德叔進行了專訪,我們得以從更多細節(數據)方面看到中醫藥在港所創造的亮眼成績。
德叔是3月16日帶領300人醫療團隊援港抗疫的,他們入駐的是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在熟悉亞博館病區工作流程、掌握信息系統后,3月21日,內地醫療團隊全面進駐亞博館開展醫療救治工作。亞博館一共8個病區,內地醫療隊成建制接管了其中6個區。
亞博館屬于社區治療設施,其定位不同于內地的方艙醫院,主要收治一些行動不便、基礎疾病比較多、需要特殊護理的老人。從3月21日起,亞博館累計收治了1000多名患者,其中60歲以上占93.7%,70歲以上占85.3%,最大年齡為105歲,患有嚴重復雜性基礎病的占大多數,大部分患者臥床,生活無法自理。
高齡+嚴重復雜性基礎病+新冠,這意味著什么?想想香港這輪疫*情在中醫全面介入抗疫之前每日超百例死亡病例的情形以及魔都通報死亡病例的情況,都能明白,這意味著重癥風險大、死亡風險高。
但是,在德叔帶領的醫療團隊成建制接管的6個區里,所管轄病床的患者無一例死亡。
在中醫藥全面介入香港抗疫后,香港的死亡病例開始持續下降,但仍然還有,而在德叔團隊所轄病區,還是高齡有嚴重復雜基礎病患者占絕大多數的病區,卻能夠出現“零死亡”,這個成績實在讓人驚嘆。
這就是中醫藥戰疫的巨大優勢!
內地援港醫療隊所創下的這個成績值得濃墨重彩地記錄下來,尤其是在香港,因為在此之前,香港的中醫藥發展是非常受限的。
在德叔援港之前,中醫醫師此前從未能進入香港新冠救治的“紅區”查房。內地醫療隊抵港時,亞博館的中醫參與率還不足3%。德叔團隊入駐后,才使中醫治療率提升到了80%。只有中醫藥真正地全面地介入抗疫后,香港的疫*情才得以緩和。
德叔還總結了中醫藥援港抗疫的六項突破:
一是行醫資質突破,首次取得“榮譽員工”身份,醫療隊中醫醫師進入紅區診療;二是隊伍組建及工作模式突破,中西醫共同組建隊伍、共同排班、共同查房、共同收治病人、共同制定診療方案,發揮1+1>2的效應;三是中醫藥救治方案的突破;四是群體辨證處方的突破;五是中醫藥參與危重癥救治的突破;六是香港中醫醫師進入住院紅區的突破。
這里的六個突破在香港是意義重大的,因為這一場戰疫,香港政府表示要為中醫藥在香港的發展拆墻松綁,香港已經動工興建第一間中醫醫院,且已將中醫藥納入醫療系統。
2020年武漢戰疫,讓人們重新認識了中醫藥,這個過程中,中醫藥漸漸發揮了戰疫主力軍的作用。中醫藥是抗疫有效藥物,這一點有很多人認識到了,但仍然有很多人沒有認識到,畢竟在宣傳領域上,中醫藥并不占優勢,所以會有去年某部抗疫電影的出現,幾乎完全忽視了中醫藥在新冠救治上所發揮的作用。
近日有微博博主反映,他們發布的德叔援港抗疫的信息閱讀被限制,轉發按鈕被沒收,這操作真是讓人感到悲憤。德叔是抗疫英雄,出征抗疫12次,救治了多少新冠患者,尤其是在重癥患者的救治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參考閱讀:力證!德叔用中醫藥讓西安一重癥患者免插管!),這樣的正能量報道不應該更多一些,讓更多人知道嗎?
從3月16日到5月5日,德叔帶領團隊援港抗疫51天,創造了所轄病區高齡基礎病新冠患者零死亡的亮眼成績,(包括仝小林院士帶領的內地專家組對香港抗疫的指導幫助),讓中醫藥正式走入香港抗疫,實現多個突破,這些事實歷史會記錄下來,人們不會遺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