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飯后在小區遛彎,迎面過來兩個小伙子,西裝革履,白面溫存,像學生又不像學生。他倆各自手里都拿著一疊廣告,筆者下意識地躲了一下想繞過去。誰知,倆小伙卻擋在了筆者正面,笑容可掬的往筆者手里塞廣告紙。嘴里還介紹說,這是什么老年人需要吃的“養生藥”。一聽這個,筆者來了興趣便站住了腳,笑瞇瞇的問他倆:“你們怎么知道這是老年人需要吃的藥?”。他倆搶著回道:“這是養生專家說的。”
“養生專家怎么說?”筆者接著問。
“養生專家說這藥吃了‘有病治病,沒病防病,還能長壽’,專家經驗可豐富了!”他倆很自信的回道。
筆者樂了,真好,世上竟有這般神仙藥。這專家也真好,竟要把自己的長壽經驗傳授給別人,大善啊。筆者一邊想著一邊又問:“專家高壽?”
倆小伙也樂了,以為筆者被捋上路了,急忙回答:“有四十歲吧。別看專家年紀不大,可是回國的博士呢!”
筆者笑出了聲,有點想噴飯,伸了下脖頸,下咽了口氣,心想,怎么也不能把吃到肚子里的好飯食浪費了。頓了一下便說道:“小伙子,你們穿幫了,四十歲的人哪來的長壽經驗呢。你倆倒不如聽聽我的,好吧?”倆小伙子一聽,愣了……
筆者告訴他倆:“千萬不要為了倆錢,替那些忽悠人的人來忽悠,這樣不好。尤其是忽悠人‘吃藥’。要知道,‘是藥三分毒’,弄不好會傷人的。”
“這都是中草藥,沒有任何毒副作用,好多老人都吃過的。”他倆生怕筆者不信,很認真地回答。
筆者知道,他倆準實不是學醫的,只不過聽了那所謂“專家”的“花哨語”,出來“學舌”的。而那“專家”,也未必是真專家,恐怕又是一個打著“洋牌”來斂財的主。筆者耐心且有些嚴肅地說到:“你們隨便對任何人都說‘有病治病,無病防病,還能長壽’的說法是不妥當的。看來你們并不是學醫的,尤其是中醫。中醫治‘未病’是有前提的,簡單地講是通過‘望、聞、問、切’看出一個人將要發生的病,有潛在目標的去‘防’或‘治’的,并不是盲目的隨便‘無病防病’的。”他倆茫然的目中,有點不知所措。
“你們知道嗎”,筆者很誠懇地繼續對他們說:“曾經名震京城的‘北京四大名醫之首’蕭龍友先生曾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用藥如用刑,一有所誤,人命系焉。’難道你們的那位‘專家’也不懂嗎?”他倆似乎不太明白我的話,但又好像知道話里與“人命”有關的嚴重性,便詭異的笑著點著頭走了……
筆者沉思著慢慢地踱著步,腦海里翻騰著那倆小伙詭異的笑面,心底久久不能平靜,自忖那位為了賺錢而教唆人忽悠的“專家”,難道不知道“謀財害命”的罪孽?!筆者遂又想起了清·尤乘《壽世青編》中《妄庸議病》的那段話:“其人曾不經一事,未讀一方,自夸了了,談說異端,或言是虛,或言是實,或云是風,或云是氣。紛紛謬說,種種不同,使亂病人心意,不知孰是。遷延已久,時不待人,欻然至禍,各自走散。”
筆者納悶,那些為了私利而自以為高明不顧一切的人,難道他們的眼就只有看錢的功能嗎?遂又聯想到而今為美國輝瑞“新冠特效藥”的吹鼓手們的表演,可以說是極盡簧舌“亂病人心意”。鼓吹者們當知道美國輝瑞“新冠特效藥”“不如喝水”的實驗效果時感受會如何?在他們高調鼓吹其“特效”的當兒,就不知道“人命至重”的道理嗎?這到底是為了什么……別以為“各自走散”就會了事的……
善耳辨音,蕓蕓眾生一定要守住心性,千萬別被那些無良“妄庸醫者”的“甜言蜜語”再給蠱惑了。切切!
(朱樹松·2022年5月3日重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