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單日確診新冠病例連續12天低于500宗,疫情持續緩和,5月4日晚,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宣布關艙備用,香港第五波疫情得到有效控制。5月5日,內地援港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返粵休整。香港特區政府為內地援港醫療隊舉行歡送儀式。
作為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副組長、內地援港醫療隊副領隊,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大家喜稱“德叔”)全面負責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他表示,在港抗疫一個多月,中醫藥實現了多項突破:一是行醫資質突破:首次取得“榮譽員工”身份,醫療隊中醫醫師進入紅區診療;二是中西醫共同組建隊伍、共同排班、共同查房、共同收治病人、共同制定診療方案,發揮1+1>2的效應;三是中醫藥救治方案的突破:擴大中醫藥使用范圍,減少使用禁忌,修訂及完善中醫診療方案,提升中醫治療率,提高臨床療效;四是群體辨證處方的突破:實施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的診療模式,減少重癥,減少死亡;五是中醫藥參與危重癥救治的突破:組建中醫重癥專家隊伍,參與新冠肺炎危重癥救治;六是香港中醫醫師進入住院紅區的突破:帶領香港中醫醫師歷史上首次進入紅區參與住院新冠肺炎的診治。
19年后,德叔帶隊出征,中醫藥香江再戰疫魔
2003年,香港發生“非典”疫情,應香港醫管局的邀請,廣東省中醫院派出楊志敏、林琳兩位中醫師赴港援助抗疫。在港期間,兩位專家運用中醫藥對癥下藥,迅速有效緩解了“非典”患者的癥狀,引起廣泛關注,打破了中醫藥不能進入香港公立醫院的先河。
19年后,2022年香港暴發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應香港特區政府請求,在中央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各部門的組織協調及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來自25家廣東三甲醫院、391名具有豐富抗疫經驗的內地援港醫療隊隊員分批奔赴香港援助抗疫。3月16日,十二次出征抗疫的張忠德副院長帶領300人“大部隊”赴港。
抵達香港后,疫情形勢比張忠德想象的還要嚴峻復雜:雖然之前在內地已經到過多次支援,但香港的疫情比以往嚴重多,在亞博館遇到的病人幾乎都有多種嚴重基礎病,年齡多數在七八十歲以上。而且香港的醫療系統對中醫有很多限制,包括治療方式及治療的病癥范圍。
隊員們深入學習醫療操作系統
如何“破局”?中醫治病講究“對癥開方”。張忠德介紹說:
突破行醫資質:首次取得“榮譽員工”身份,醫療隊中醫醫師進入紅區診療。香港中醫醫師因保險、法律保障等問題,未被允許進入紅區查房。內地醫療隊抵港后,與香港醫管局的相關部門進行了積極的溝通和協調,中醫醫師首次取得香港醫管局“榮譽員工”身份,獲得在港行醫豁免,并首次被允許進入紅區,參與住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3月11日,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鄭丹文作為第一批醫療隊中醫組組長,成為首位進入亞博館紅區的中醫師開展中醫診療。
張忠德帶隊查房
突破隊伍組建及工作模式:中西醫共同組建隊伍,中西醫結合,發揮1+1>2的效應。內地醫療隊進駐新冠治療中心(亞博館)后,安排了74位醫生的醫生隊伍參與臨床一線救治工作,其中有中醫醫師19人,西醫醫生55人,共同參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形成了中西醫共同組建隊伍治療模式,促進中西醫協同,中醫參與率由原來不足3%提高至近80%,發揮1+1>2的臨床效應。
內地援港醫療隊護理組副領隊凌傳仁在隔離病區質控護理工作
突破中醫藥救治方案:擴大中醫藥使用范圍,減少使用禁忌,提升中醫治療率。隨著疫情的發展,亞博館收治的病人群體發生明顯變化,90%的患者均為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原有中醫診療方案使用受到較大限制。張忠德帶領醫療隊中醫師結合香港的氣候、人群特征,特別是針對老年患者基礎疾病多、生活自理能力差、病程長,以及咽干、咳嗽等上呼吸道癥狀和便秘、腹脹、納差等消化道癥狀,快速修訂、完善原有方案,擴大中醫藥使用范圍,中醫治療率提升至80%,提高臨床療效。
突破群體辨證處方: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的診療模式。醫療隊抵港后積極推動香港中藥藥事保障體系的完善。4月14日起,對重癥傾向的病例、重癥病例和殊病病例實行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的治療方式,從而最大限度減少重癥、減少死亡。
突破中醫藥無法參與危重癥救治:中醫重癥專家隊伍參與新冠肺炎危重癥救治。由于受到當地條件限制,中醫藥在香港抗疫過程中,特別是在重癥、危重癥患者的治療中尚無法參與。內地醫療隊抵港后,組建了中醫重癥會診專家隊伍,有序開展工作。4月20日,張忠德帶領謝東平、鄭丹文、陶蘭亭、凌傳仁等首次到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伊麗莎白醫院的深切治療部進行新冠肺炎危重癥的中醫會診,提出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湯劑內服、針灸和中藥外治法等中醫綜合療法,促進患者呼吸機功能、胃腸功能恢復,盡快脫離呼吸機。該治療方案得到伊麗莎白醫院重癥專家的認可。并建議此次會診病例和診療模式,可作為香港中醫參與住院病人診療的一個范例,指導香港今后中醫參與住院病人的診療。
突破香港中醫醫師不能進入“紅區”:帶領香港中醫醫師歷史上首次進入紅區參與住院新冠肺炎的診治。香港中醫醫師因保險、法律保障等問題,未被允許進入紅區查房。醫療隊抵港后,積極推動,2022年4月4日帶領香港中醫醫師歷史上首次進入紅區參與住院新冠肺炎的診治。
亞博館內中醫鐵粉說想再開些中藥
在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工作的最后一個星期,廣東省中醫院護理隊員李志方遇到了一位熱愛中醫的鐵粉患者。這天我上的下午16點到20點的班,接班后開始挨個床位查看患者的情況,當走到H16號床位時,阿伯說:今天有沒有中醫過來查房,明天我要出院了,我想再開點中藥。
一句簡短的“我想再開點中藥”,說明了中醫治療效果得到患者的認可。我馬上回復說:“有的,中醫每天都會來查房,我現在就去聯系中醫醫生。”我把患者想看中醫的需求告訴組長。
很快,有幾個身穿著“大白”服的醫生進來了,阿伯迫不及待問:“是中醫嗎?”
“是的!”得到肯定的回答,特別是看到大白服上面寫著中醫二字,阿伯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只見阿伯把凳子讓給醫生,自己快速地躺回病床,讓醫生開始望聞問切。
待醫生開過中藥處方后,阿伯起身連連道謝!
溫暖“大白”凌傳仁:送上一碗爺爺奶奶想吃的面
4月4日中午,凌傳仁如往常一樣從駐地酒店到亞博館,這次他要特別去跟進一件事,就是看看在“紅區”接受治療的的爺爺奶奶們有沒吃到他們想吃的面。
2020年,凌傳仁作為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隊員赴武漢抗疫,根據在隔離病區的經驗,這次赴港后,在紅區里巡查時,凌傳仁都會習慣性地會和患者聊天,而他經常會問的就是:今天吃的如何?就在前一天,有一些老年患者同他講特別想吃面,還有部分人想吃蛋糕、香蕉......聽到這些,凌傳仁的內心很開心:病人胃口好,說明他們的身體在慢慢恢復,也說明醫療隊的救治和護理工作是有效果的。特別是患者服用了中藥后,輔助胃腸功能的恢復,說明中醫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于是,凌傳仁立馬就組織各個病區的護士長盡快統計各病區患者想吃的食物或水果。等收集好后,凌傳仁和香港的管理人員協商,盡可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
凌傳仁一到亞博館病區護士站,就聽同事說:今天爺爺奶奶有面吃哦!當看到患者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并說今天吃的好滿足時,凌傳仁心里也甜滋滋的。
自香港發生第五波疫情后,根據上級要求,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先后派出47人赴港援助。
內地援港醫療隊
張忠德、鄭丹文、謝東平、吳廣平、陶蘭亭、張軍、王維亮、黃凱峰、凌傳仁、陳維生、方坤洋、王二嶺、庾浩堅、李觀康、陳海振、李志方、陳名桂、李醒龍、王新、羅景和、陳漢利、歐德華、劉昶良、李上志
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成員
張忠德(兼任專家組副組長) 鄒旭 張睿智
核酸檢測隊
魏琳、周海麗、羅映樺、劉思婷、陳適達、陳麗琴、盧玉樺、黃日媚、鄺淑瑩、吳嘉明、徐健瑩、杜潔梅、高涌、賴雅靖、廖嘉輝、林昊志、楊艷婷、阮筠琳、丘偉忠、鐘志聰、曾思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