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衛健委發布,5月5日0-24時,上海新增本土死亡病例12例。
從4月17日到5月5日,上海這輪疫*情已經累計通報死亡病例515人,在每天的通報中,除了有一例33歲的是心源性猝死,其他的全部都是“死亡直接原因均為基礎疾病”。知乎還有網友細心地分類羅列了各種基礎疾病在通報中出現的次數,排名前三的是:冠心病、腦梗后遺癥、高血壓,此外,阿爾茨海默氏癥也是高頻詞。
(截取部分,侵刪)
很多人已經無力吐槽這個邏輯了。
這是上海疫*情中魔幻的一面,但是它不應該掩蓋上海疫*情中的另一面:還有不少有各種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中西醫結合救治。
5月1日,新民晚報報道了一則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西院定點醫院里,一位感染了新冠的101歲的老人吳奶奶康復出院了!
吳奶奶是在4月24日入住曙光西院定點醫院的,吳奶奶101歲,伴有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血癥等多種基礎疾病,剛入院時老人家看上去十分虛弱。
我們后來才知道,中醫老將張伯禮院士在4月15日便臨危受命去到上海指導抗疫,并很快主持制定了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醫藥救治工作專家共識,4月19日,通過上海市衛健委和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發布。
對老年有基礎疾病人群的救治,是一定要重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2年多的抗疫經驗證實,中醫藥在降低轉重率上效果明顯。在重癥危重癥的救治上,在降低病死率上,支援過武漢抗疫救治過2020年初武漢新冠重癥危重癥患者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的葉永安教授曾總結道:“西醫撐得住,中醫救得活。”
據報道,針對101歲有多種基礎疾病的新冠患者吳奶奶的中醫藥救治,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扶正氣;二是通腑氣。老年人正氣不足、臟腑虛損,因此要扶正氣也增強抗邪能力;胃口不好、大便不通是老年新冠患者的常見癥狀,因此要通腑氣讓邪有出路,解決老年新冠患者的便秘問題,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從而提升患者的抗病能力。
從4月24日到5月1日,不到一周時間吳奶奶就轉陰出院了,這對于高齡且有多種基礎疾病的老年新冠患者來講,是非常成功的。
這也才是這兩年來我國在新冠救治上最最最常見的救治成效。
實際上,在魔幻的上海,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上海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數終于從一周前的每日50例左右,下降到了近幾天的每日10幾例,還有新增確診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的持續下降,這樣的成效,是因為國家的強力干預,因為全國各地數萬醫護的馳援,因為全國重癥專家的支援,因為張伯禮院士指導的中醫專家組對上海救治工作的全面介入。
現代社會有基礎疾病的人太多了,用基礎疾病來試圖掩蓋新冠的影響,不是可以服眾的理由。
中醫在治療新冠患者的時候,并不單純是就新冠而治新冠。張伯禮院士講的一個原則是“新老疾病兼顧”,即治療新冠肺炎,要更重視基礎疾病治療,尤其重視基礎疾病的變化。這一點,在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醫藥救治工作專家共識中可以體現。仝小林院士在3月底援港時,便明確指出過:香港長者的新冠病人較多、病癥較重、死亡率較高,中醫不單會治療新冠病毒,也會就長者過去的基礎性疾病作出調理。出征過12次的德叔同樣用實際戰績證明了這一點。
這里很重要的一點是,中醫藥越早介入治療越好,要“先癥而治、截斷病勢”,畢竟當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中醫也可能回天乏力。
不管怎么說,在對有基礎疾病的高齡老人新冠患者的救治上,中醫藥救治效果已經明顯顯現,上海戰疫已經看到了曙光。希望能有更多的事實報道鼓舞人心給人們以真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