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日,寫個輕松點的話題。
前些時日(3月23日)在翻看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個關于“八段錦”的問題上了知乎熱榜,頓覺十分的新鮮。
知乎的用戶是以年輕人為主的,而且知識文化水平都不錯,這是筆者看知乎的一個感受,是不是準確就不知道了。
另外,知乎里似乎有不少中醫黑,表現在一些問答的爭論中。
以前筆者也不太看知乎,這兩年看得多一些,不過關于中醫話題上熱榜還是比較少見的。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題主:“我堅持八段錦差不多一個月了。白天沒時間,都是晚上練3遍,晚上睡覺總心神不寧。請問什么原因?”
問題補充:“一開始都是凌晨4-5點心神不寧會醒來。目前整晚整晚地心神不寧。可以感覺到很累很沉很想睡,但是就心神不寧翻來覆去。請大家幫助。謝謝!練的是體育總局的那版。最近第2式,第5式,馬步扎得深一點后,跟著要求的呼吸,發現喘不上氣,很累,第3遍沒什么勁了。開始前3個星期,馬步淺淺地扎,配合呼吸,感覺是沒有問題的。”
這個問題當時已有101個回答了,里面不乏一些比較好的分析和建議。
比如有一位答主的朋友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問他是哪里出了問題。他分析是因為他朋友不會用力,特別是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要蹲得比較低時,很吃力。這樣一來,鍛煉后就會覺得比較累,當覺得累時,就證明身體的氣血有較大的損耗率。肝主筋,筋骨活動太多時會損傷肝血,肝又主魂,當肝血不足時晚上就容易睡得心神不寧。
他給出的意見是:先練站樁。因為站樁是太極拳和許多功法的基本功,練站樁可以讓我們先學會正確的身形和用力方式,使我們在做不同招式時能做到行而不散。這樣在練習八段錦時,才能高效安全地增強體質、活通氣血、放松身心。
筆者看到這個答案時是比較認同的,筆者這兩年也常做八段錦,最近這幾個月也越來越喜歡做八段錦,也搜羅了一些中醫老師對八段錦各式動作的一些講解以及示范視頻,經常會有新的一些啟發,將這些啟發融會到做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一些良好的變化。這其中有一位中醫,便每天都堅持站樁和八段錦,身體受益良多,非常享受。
還有一位答主,也說任何氣功(包括八段錦、太極等)的基礎是站樁,沒有樁,練任何功就都和廣播體操一樣了,另外他還說,這個樁也不是馬步扎深了就對的。這里他講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即尾閭。
武術氣功講“尾閭中正神貫頂,氣透三關入泥丸”,練內家功的也講這句話。
在“搖頭擺尾去心火”中的擺尾就是擺“尾閭”。關于尾閭,筆者也還需要去細細體會。
再有就是氣的導引,題主實際上還做不到正確的引氣,上述這位答主便說:什么時候把樁站得比較熟了,或者通了(他自己的感受是,站著的時候,深呼吸會感覺頭頂有麻的感覺)再去試試把呼吸配合到八段錦的動作里。如果引氣還有不適,那就繼續隨意呼吸,繼續找樁。
筆者現在做八段錦時有的地方可以比較好地配合呼吸,有時也只是隨意呼吸,以自己舒服為度,還在繼續找。
再者,還有一些答主指出,題主應該在白天練習八段錦而非晚上,還一晚練習三次,這都屬于不太正確的練習時間和練習強度。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由于新冠的流行,這兩年八段錦也被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所了解了。實際上,現在年輕人的身體健康素質確實不怎么樣,一些疾病也越來越年輕化,除了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合適的鍛煉也是非常必要的。
八段錦便是非常好的養生功法。有人拿它和廣播體操比,筆者見有位中醫說過,養生功法和普通的體能鍛煉相比,有一個區別是,養生功法可以積累。
昨日又見針灸匠張寶旬老師的一條微博,講的也是八段錦。他說:“頸椎問題不是簡單的治療問題,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習慣糾正,談到生活糾正,我們覺得八段錦效果是最好的,我研究生寫論文的時候得了嚴重的頸椎病,要捧著脖子才能夠小心躺倒入睡。就是那段時間瘋狂地練八段錦,結果幾十年了,基本上算是穩定,沒有再復發……”
筆者現在給一些20多歲年輕小伙伴的建議就經常是:練八段錦吧。中老年人就更可以練了,孩子們也可以練。它確實是一個整體調節的養生功法,誰做誰就能體會到它的益處,誰堅持做則更會收獲它的益處。學習也是無止境的。
(國家體育總局八段錦口令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