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最受關注的是天津疫*情,因為侵襲天津的是傳染性比德爾塔還強的奧密克戎!
1月8日天津通報新增20名新冠陽性感染者,1號病例是一名托管機構工作人員。20個病例中有15個中小學生,分別來自托管服務機構和學校兩條傳播鏈。
1月8日24時,經分析比對,并經中國疾控中心確認,天津最初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均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屬于同一傳播鏈,但與此前天津市已發現的境外輸入病例奧密克戎變異株序列不能確認為同一傳播鏈。
1月9日,天津啟動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
1月9日晚,天津津南區報告再增加20例陽性感染者,有多人是在封控區篩查中發現,這其中包含多名兒童,最小的僅5歲。
1月10日,很多官媒報道:“奧密克戎更易感染兒童”。這是國內一名病毒學專家說的:相對成年人,奧密克戎對兒童的影響更大。他還說:學校里面很容易產生爆發性傳播?! ?/p>
新冠流行2年了,我們看到的情況很多,事實是否真就如此,筆者在看到這個報道的時候,是持探究態度的。但可想而知,這個觀點很可能會引起很多普通老百姓的擔憂和恐慌。
有的地方的“聞風而動”便是這種擔憂的體現。
如上海一小學生發的通知:《奧密克戎感染有明顯低齡化趨勢,非必要不離滬!》,通知的最后,是鼓勵孩子們去接種疫苗?! ?/p>
奧密克戎真的更易感染兒童嗎?筆者暫時沒有看到更確切的科學依據。
1月10日晚新聞1+1節目連線采訪了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穎,在節目最后,主持人問到:本輪天津本土新冠確診病例中兒童占比比較高,超過50%,是因為相對聚集所以被傳染的,還是像有些人說的奧密克戎更易感染兒童呢?
張穎回答:因為最初發現的兩個確診病例是在托幼機構和小學里面,包括后來陸續發現的感染者,確實是因為聚集性造成孩子們在疫*情初期的占比是比較高的,但隨著疫*情不斷地進展,我們也看到,學生的比例其實在逐步地下降,社區里面成年人、青年人、老年人這個比例在逐步地提高,所以并不是說孩子是易感的人群,應該說奧密克戎全人群都易感。
筆者認為張穎的分析是客觀、專業的,學校本身便是容易發生聚集性感染的場所,加之最先發現的感染者一個是托管老師一個是小學生,而且在發現之前,病毒已經隱匿傳播一段時間了,他們的密接者也基本都是中小學生及家屬,而奧秘克戎的傳染性很強,那么在接下來的幾天里,確診病例兒童占比高是完全說得通的。如果單因最初1-2天內確診病例中兒童占比高而忽略其他社會條件就說“奧密克戎更易感染兒童”,這并不嚴謹,容易帶來恐慌。
1月11日,天津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衛健委副主任韓金梅表示,本起疫*情主要以在校學生及其家庭,葬禮活動人員,以及上述人員波及社區為中心,分布于津南區、西青區、河西區和濱海新區。傳播關系較為清晰,所有感染者均與津南區相關。
隨著全員核酸檢測篩查以及流調,傳播鏈逐漸清晰,可以看到兒童感染者占比也在下降。
張伯禮院士也出席了這場發布會,并明確表示中醫藥治療奧密克戎病例有效,改善癥狀明顯、轉陰時間短、轉重癥少,中醫藥在奧密克戎的治療上體現出來的好處更突出,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此外,張伯禮院士還講了中醫藥對確診病例的治療思路以及對密接人群和一般人群的中醫藥預防方案。
張伯禮院士的講話無疑給了人們更大的信心——在我國,奧密克戎不是洪水猛獸,它可防可治。
在1月12日天津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還公布了感染者的疫苗接種史:現發現的107例感染者中,103例完成全程接種(包括完成加強接種32例),3例僅接種1劑次滅活疫苗,1例未接種。
實際上歐美等國的情況也表明,奧密克戎具有較強的免疫逃逸能力,研究表明,在完成兩針疫苗接種后面對奧密克戎基本上還是毫無招架之力,包括mRNA疫苗。疫苗接種優等生以色列完成第三針的比例也很高了,同樣在奧密克戎面前敗下陣來,現在已經在接種第四針了,效果怎樣,有待觀察。
我國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我們有群防群控配合中西醫結合治療形成的一整套疫*情防控體系,在奧密克戎面前,疫苗防疫效果大打折扣的情況下,依靠群防群控、依靠中醫藥中西醫結合治療,奧密克戎仍然是可防可控的。
最后還想說的是,雖說表現出來的是“全人群都易感奧密克戎”,但事實表明,我們在做好常規的防疫方法(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之外,相信并踐行中醫藥防疫方法,養護正氣,則防疫效果會大大增加——全人群可實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