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958年10月11日,毛澤東在《衛生部黨組關于西醫學中醫離職班情況成績和經驗給中央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這一批示為我國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六十余年的實踐證明,毛澤東的這一批示是中醫藥學及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史上最光輝的經典篇章。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醫藥療效顯著,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當下,重溫這一批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重溫毛澤東彪炳史冊的重要“批示”
1958年10月11日,毛澤東對《衛生部黨組關于西醫學中醫離職班情況成績和經驗給中央的報告》做出批示。全文如下:
尚昆同志:
此件很好。衛生部黨組的建議在最后一段,即今后舉辦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由各省、市、自治區黨委領導負責辦理。我看如能在1958年每個省、市、自治區各辦一個70—80人的西醫離職學習班,以兩年為期,則在1960年冬或1961年春,我們就有大約2000名這樣的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其中可能出幾個高明的理論家。此事請與徐運北同志一商,替中央寫一個簡短的指示,將衛生部的報告轉發給地方黨委,請他們加以研究,遵照辦理。指示中要指出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閑視之。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指示和附件發出后,可在人民日報發表。
毛澤東
十月十一日
毛澤東在批示中指明:“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這一批語意義深遠。一是,彰顯出毛澤東對中國醫藥學的科學認識和論斷,熔鑄了這位偉大的思想家、理論家、哲學家、戰略家的思維、理想、信念、情操、真知灼見和博大情懷。二是,具有扭轉乾坤的劃時代意義,使過去西醫反對中醫,認為“中醫是封建醫”“中醫不科學”,歧視、排斥中醫的狀況,在這一科學論斷的深刻啟發和引導下,開始重視和加強中醫藥學研究。三是,成為我國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工作者的行動綱領,極大鼓舞了廣大西醫學習中醫。四是,為黨中央和國務院制定衛生工作、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方針政策奠定思想和理論基礎,為開創中西醫結合研究和創造統一的新醫藥學提供了理論指導。
批示中指出,培養“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其中可能出幾個高明的理論家。”體現了毛澤東中西醫結合思想,以及對我國培養西學中人員的充分肯定和寄以厚望。實踐證明,運用中西醫結合研究方法發掘中醫藥學偉大寶庫,確能為全人類健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并造就出卓有成就的中西醫結合醫學家。六十年來,我國的西學中人員,有的成為院士,有的成為全國或全世界知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其中最令中國驕傲的是我國西學中老前輩、著名的藥學家屠呦呦教授,她對傳統中藥青蒿——青蒿素的抗瘧研究,為人類健康做出偉大貢獻,榮獲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零”的突破!證明了毛澤東的“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科學論斷;彰顯了毛澤東的培養“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可能出幾個高明的理論家”的科學預見。2017年實施的中醫藥法,明確規定“國家發展中西醫結合教育,培養高層次的中西醫結合人才”的條款,與毛澤東批示培養“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一脈相承。
批示強調,“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閑視之。”遵照這一批示,衛生部又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天津舉辦了6個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而且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也相繼舉辦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據報道,從1955年到1966年,共培養了4700多名“西學中”人員,他們成為全國各地、各醫學學科中西醫結合研究的開拓者——在中國醫學史上開創了中西醫結合研究。
六十年的實踐證明,毛澤東批示肯定了我國首創舉辦西學中班,組織西醫學習中醫,培養西學中人才,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包括現代醫藥學方法及中西醫結合方法等研究中醫藥、開展中西醫結合研究,無論是在繼承發揚中醫藥、促進中醫藥現代化發展及中醫藥走向世界,還是在促進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使其成為我國在世界上首創的一個新學科,以及改變現代醫學界對中醫藥認識等方面,都取得了國內外矚目的巨大成就和歷史性貢獻。因此,這一批示是中醫藥學及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史上最光輝的經典篇章,它像一座燈塔永遠照耀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發展方向。特別是,由于我國不斷涌現出挖掘、整理、提高中國醫藥學的重大科研成果,引起全世界對中國醫藥學偉大寶庫的矚目和青睞,形成了全世界的中醫藥研究熱。
毛澤東為什么能做出如此實事求是、高瞻遠矚的精辟批示,他為什么能率先認定“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這源于毛澤東對人民衛生工作尤其是中西醫學的關注和研究、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及中醫藥文化的弘揚,以及對“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思想的倡導,構成了他對中西醫藥學認識的深厚底蘊。
2
毛澤東學習研究中西醫藥學拾零
毛澤東是一位博覽群書,好學勤思,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知識淵博的千古偉人。歷來重視、研究和傳承包括中醫藥學在內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又潛心學習研究現代科學知識。
毛澤東的女婿孔令華和女兒李敏撰文說,他是“從細胞學到進化論,從星云學說到奧林巴體,從化學反應到光合作用,從火成說到水成說,從季風理論到太陽系學說,從牛頓力學到相對論,從量子說到基本粒子,從原子能技術到人造衛星技術,從西醫到中醫,從水利到氣象等等,凡是現代科學知識,只要毛澤東能找到的他都學到了。”
1913年,20歲的毛澤東在讀書筆記《講堂錄》中寫道:“醫道中西,各有所長。中言氣脈,西言實驗。然言氣脈者,理太微妙,常人難識,故常失之虛。言實驗者,專求質而氣則離矣,故常失其本。則二者又各有所偏矣。”說明青年時代的毛澤東便對中西醫學進行比較研究,認識到中西醫學各有所長、各有所偏,醫理各有特點等。
1932年,毛澤東到福建汀洲福音醫院住院休養其間,有一次傅連暲(福音醫院院長,解放后曾任衛生部副部長、總后衛生部副部長等,長期為毛澤東的保健醫生)陪同毛澤東在山上散步時,看到很多松樹的樹干上掛著一條條黃色半透明的膠汁,毛澤東對傅連暲講,這種膠汁是從一塊傷痕上流出來的,樹受傷了,用自身流出的膠汁來治療。人也一樣,負了傷,得了病,主要靠自己的抵抗力恢復健康。毛澤東不是醫生,卻由這一現象,道出了醫學上的一個重要理論。
1955年4月,毛澤東與著名針灸專家朱璉一道吃飯,毛澤東說起她的《新針灸學》一書。這本書是3月23日呈送毛澤東的,毛澤東不但全看了,而且頗為贊同其中說到針灸與現代醫學理論發展的關系。毛澤東對朱璉說:“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理論,對針灸治病的神秘提供了解釋的鑰匙,反過來針灸又能夠給它提供豐富的實際材料。如進一步研究,一定能發揮更大的效果,豐富和充實現代醫學。研究針灸對醫學理論的改革將發生極大的作用。”可見毛澤東不但熟諳中醫針灸,對現代醫學也甚為通曉。1934年,瑞金中央紅色醫院院長傅連暲就講:“毛主席是很熟悉醫藥衛生的。”
3
評價中醫,歷來高瞻遠矚
1953年12月,毛澤東在聽取衛生部副部長賀誠匯報工作時講道:“我們中國如果說有東西貢獻全世界,我看中醫是一項。”同年12月底,毛澤東在杭州劉莊賓館開會小憩時說:“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第一是中醫……”足見他對中醫的了解和認識。
1954年,毛主席嚴厲批評當時衛生部的主要領導歧視和排斥中醫的錯誤態度,指出要“重視中醫,學習中醫,對中醫加以研究整理,并發揚光大,這將是我們祖國對人類貢獻的偉大事業之一”。
1955年4月,毛澤東在杭州邀請著名針灸專家朱璉一道吃飯時,毛澤東不僅高度評價她的《新針灸學》一書,而且在開宴舉杯之時說:“今天——是祝針灸萬歲!你們不要以為針灸是土東西。針灸不是土東西,針灸是科學的,將來世界各國都要用它。”這是毛澤東關于中醫藥的又一著名經典科學論斷。
如今,中醫針灸已走向世界,全世界已有183個國家和地區應用中醫針灸防治疾病及康復保健等,并在全世界興起了針刺療法研究熱,證明了毛澤東當年高瞻遠矚的科學預言。
1958年毛澤東在關于“西學中”的批示中提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更表明毛澤東對中醫藥學的科學洞徹和高度評價。
4
相信中醫,傾聽名老中醫意見
毛澤東曾多次接受中醫治療,還請名老中醫隨身保健。在接受中醫治療時,總是抓住機會向給他看病的著名老中醫請教和共同討論有關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等問題。
1941年,陜西著名中醫李鼎銘當選為陜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后仍然給大家看病治病。毛澤東在長征途中患過關節炎,到延安后又復發,胳膊抬不起來,吃了不少西藥不見效。有人介紹李鼎銘,毛澤東欣然同意。當李來到楊家嶺窯洞時,毛澤東親自到門口迎候。經詢問病情、診脈等,他拿出毛筆即開了四劑中藥。毛澤東服完四劑中藥,疼痛果然消失。后來,李鼎銘又用按摩療法治好了毛澤東的胃病。這使毛澤東愈加相信中醫。當時,延安衛生界對中西醫爭論很大。有一次,毛澤東問李鼎銘:現在延安有些西醫看不起中醫,你看邊區的醫藥衛生事業應如何發展?李鼎銘說: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求得進步。毛澤東說:“你這個辦法好,以后中西醫一定要結合起來。”從而“中西醫一定要結合起來”成為毛澤東關于中西醫結合的著名經典論述,一直鼓勵著我國醫藥科技工作者努力開展中西醫結合研究。
在毛澤東中西醫結合思想影響下,陜甘寧邊區醫務界在延安最先開展了西醫學習中醫的活動,許多西醫虛心拜中醫為師。例如魯之俊、朱璉就曾拜老中醫任作田為師,學習針灸知識。陜甘寧邊區政府表彰了任作田與魯之俊團結中西醫的成績,授予他們特等模范獎。后來魯之俊和朱璉均成為著名針灸專家并分別擔任了中醫研究院(今中國中醫科學院)首任院長和副院長。
20世紀50年代,林伯渠(1886-1960,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延安五老之一。建國后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患久呃不止,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周總理親自參加林老的病案討論會,建議改用中醫方法治療。根據周總理的建議,章次公老中醫三劑中藥便把林老的病治愈了。周總理感慨地說:“中醫好,西醫好,中西醫結合更好。”這句話,成為指導中國醫學界的名言。中央辦公廳一位同志在閑談時對毛澤東說:“衛生部新來了一位老中醫章老,那醫術可神了……”接著把林老案例講給毛澤東聽。毛澤東高興地說:“我早就對你們講過,中醫不比西醫差嘛,你們還不信。”過了幾天,毛澤東身體不適,指名請章次公為他看病。此后,毛澤東曾兩次約章次公徹夜長談中醫。他看過不少中醫書,提了許多問題,章次公均對答如流,毛澤東會心地說:“難得之高士也。”
1957年夏,毛澤東在青島開會時患了感冒,請山東著名老中醫劉惠民看病,因為劉惠民大夫開起藥方來多用一般醫生不太敢用的毒性較強的藥材,因此,保健醫生和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都表示擔心,不同意毛澤東吃。毛澤東則說:“我不怕!”服藥3天感冒癥狀便消失了,睡眠也好了。同年11月,毛澤東赴莫斯科參加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大會,劉惠民被指定為保健醫生,隨同毛澤東前往。
1959年冬,毛澤東感冒了,請劉惠民老中醫看。開方時,毛澤東忽然提了個問題,問劉惠民民間常說的“上火”怎樣解釋。劉惠民用中醫理論解釋后,毛澤東笑著說:你講的這些我不懂啊,你看怎么辦?劉惠民略微思索一下,回答說:“西醫學了中醫,再用西醫的話講出來,主席就懂了。”毛澤東聽后,非常高興地站起來,說:“對嘍,所以我說,關鍵的問題在于西醫學習中醫。”
毛澤東接受中醫治療最精彩的一幕是新針撥術治療白內障。1974年底,毛澤東患雙眼老年性白內障,雙目已近失明,已到必須手術治療階段。經過慎重考慮,中央決定由中國中醫研究院著名眼科專家、新針撥術的發明人唐由之教授為毛澤東實施針撥術。
毛澤東了解了自己的眼病和將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新針撥術治療方案后,欣然同意。術后毛主席無任何不適。術后24小時,給主席換藥,經檢查一切正常,眼底亦很清晰,已有1米指數的視力。當唐由之要將手術眼重新遮蓋敷料時,一位醫生拿一個+10度的鏡片放在主席手術眼前,主席頓覺視力已正常,不愿意再包上。經向主席再三解釋,最后給主席戴一個預先做好的中心有+10度透鏡的塑料眼罩,主席連續看了4、5個小時的文件,并伸著V字形二個手指,示意勝利了。經詳細檢查眼睛,未發現異常,在充分沖洗手術眼結膜囊后,點上抗生素等藥,重新包好手術眼,主席還伸著V形的手指,唐由之對主席說:“您也勝利了,因為您要我們把中醫中藥的知識和西醫西藥的知識結合起來,今天給主席做的白內障手術,就是在這種思想指引下研究成功的。”毛澤東聽了后會意地笑了。主席的手術眼完全恢復后,臨別時毛主席說明年再請唐由之做第二只眼睛手術。豈料1976年9月9日,舉國哀悼,偉人與我們長辭。唐由之說,中西醫結合方針和毛澤東思想一樣,永遠是中國人民和衛生事業的寶貴財富。
5
強調團結中西醫,倡導中西醫結合
1928年,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講道:“作戰一次,就有一批傷兵,由于營養不良、受凍和其他原因,官兵病的很多。醫院設在山上,用中西兩法治療,醫生藥品均缺。”那時,在井岡山紅軍醫院里,有西醫也有中醫,許多病都是用中醫治療,且多數是采用自制中草藥。毛澤東說:“草醫草藥要重視起來,敵人是封鎖不了我們的。”當時紅軍醫院收住200多名反“圍剿”的傷病員,全部采用中醫中藥治療。2007年10月陳可冀院士參觀了井岡山茨坪的紅軍醫院舊址,認為:“井岡山是我國政府一貫提倡團結中西醫和中西醫結合方針政策的發源地,井岡山是革命的搖籃,也是中西醫結合的搖籃。”
1933年3月,汀州福音醫院舉遷江西瑞金,正式命名為“中央紅色醫院”。當時毛主席指示,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要結合進行,要教育大家講衛生,要軍民兼顧,中西醫合作等。醫院中不但有西醫,還有中醫,第一位中醫是從上海請來的鄧穎超的母親楊振德。毛主席很重視中醫,主張中西醫結合給傷病員治療。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在毛主席領導下開始偉大的兩萬五千里長征,長征路上傷病員很多。然而“要藥沒藥,要設備沒設備,只有想些土辦法治療。沒有西藥,還可以用一部分中藥來代替”,實行著毛澤東1928年就提出的“用中西醫兩法治病”。
1940年11月12日,在延安中國醫科大學紀念白求恩逝世一周年大會上,毛主席講了團結中西醫的重要意義,強調必須團結中醫,發揮中醫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在許多重要會議或其他場合,都十分強調中西醫團結合作、互相學習等。有一次毛澤東宴請一些知名人士,其中有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先生。施今墨與著名西醫專家黃家駟、林巧稚等同桌。毛澤東風趣地對施今墨說:“你很有名啊,我在年輕時就聽說過你。你們同行是不是冤家啊?”施今墨回答:“主席,我們團結得很好,互相很尊重。”毛澤東聽了很高興。
1950年8月,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在北京召開,毛澤東主席為會議題詞:“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藥衛生工作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生工作而奮斗。”體現了他在衛生工作中重視中、西醫,團結中、西醫的思想和主張。
1954年6月,毛澤東為籌備成立中醫研究院指示:“即時成立中醫研究機構,羅致好的中醫進行研究,派好的西醫學習中醫,共同參加研究工作。”于是,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在1955年12月正式成立,并在周恩來總理親自組織安排下,從全國邀請了一批著名中醫到中醫研究院工作,同時由衛生部舉辦了全國第一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全面落實了毛澤東主席的指示。1958年衛生部首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學員結業,培養出我國首批“西學中”人員,開創了我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我國的中西醫結合研究發展史即始于1958年,至今已60多年。
1956年,毛澤東提出“把中醫中藥的知識和西醫西藥的知識結合起來,創造中國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學術界認為“中西醫結合”這一概念即導源于毛澤東的這一思想和論述,中西醫結合就是“把中醫中藥的知識和西醫西藥的知識結合起來,創造中國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邏輯學上稱之為“規定性語詞定義”。毛澤東提出來的“中西醫結合”理論一直指引著我國醫藥衛生科技工作者為創造新醫藥學而奮斗。
1956年8月24日毛澤東在《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中講道:“要向外國學習科學的原理。學了這些原理,要用來研究中國的東西。我們要西醫學中醫,道理也就是這樣。……要把根本道理講清楚:基本原理,西洋的也要學。解剖刀一定要用中國式的,講不通。就醫學來說,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學來研究中國的傳統醫學的規律,發展中國的新醫學。”“中國的和外國的,兩邊都要學好。半瓶醋是不行的,要使兩個半瓶醋變成兩個一瓶醋。這不是什么‘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學’是指基本理論,這是中外一致的,不應該分中西。”特別是毛澤東講道:“非驢非馬也可以,騾子就是非驢非馬。驢馬結合是會改變形象的,不會完全不變。……應該是在中國的基礎上面,吸取外國的東西。應該交配起來,有機地結合。”這些論述對西醫學習中醫、中醫學習西醫,開展中西醫結合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以上說明毛澤東一貫主張中西醫結合。王季范是毛澤東的姨表兄和老師,與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時常交往,深刻地認識到中醫是博大精深,國之瑰寶。但也認為中醫確實存在著自身的局限和不足。經過和施今墨的深入切磋和虛心請教,并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王季范和施今墨聯合提出了中西醫結合是中國的醫療發展方向的建議。毛澤東看到后,非常欣賞。他當時表示,我個人很同意王老和施老的見解,但這個問題,不好由我這個當主席的出面來下令去執行。這是個學術問題,最好將他交給學術界去研究討論。但我自己是很贊成你們二老意見的。
新中國有關中醫藥、中西醫結合方針政策的制定,尤其是在中國開創了舉世矚目的中西醫結合研究,均與毛澤東的思想和主張相關。沒有毛澤東及其醫學思想的指引,就沒有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繁榮發展的今天。重溫毛澤東批示及其中醫藥與中西醫結合思想,希望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中醫藥與中西醫結合及其密切關系,在中醫藥學及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的新時代、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遵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為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繼續奮斗!
來源:淄博黨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