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韓國媒體發布了一則消息,韓國前總統全斗煥11月23日上午去世,終年90歲。韓國前青瓦臺秘書官閔正基當天透露,全斗煥接種輝瑞新冠疫苗后健康急劇惡化,從接種第二天起,連續10天沒有正常進食,暴瘦20斤。去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白血病,并住院12天,此后便一直在家中服藥治療。
韓國媒體還表示,2019年的時候,全斗煥還被拍到打高爾夫,當時他看起來很健康,但從今年開始,其健康明顯惡化。
接種輝瑞疫苗后確診白血病,這種情況在韓國也不是個例了。
今年8月底的時候,央視就報道過,韓國出現了多起民眾在接種了新冠疫苗后,疑似患上白血病的案例。
如,韓國一名30多歲男性在接種首劑輝瑞疫苗后背診斷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而據這名男性的家屬所述,當事人平時不抽煙、不喝酒,一直堅持運動,身體非常健康。因此,其家屬懷疑這和接種疫苗有關,并在政府網站上發布了請求徹查的請愿貼,得到了數萬人的支持。
還有在韓國軍隊中服役的一位21歲年輕小伙子,分別于今年6、7月接種第1和第2劑輝瑞疫苗,在8月2日晚間開始出現發高燒、疑似重感冒癥狀,8月8日在首爾一家大型醫院被診斷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這名小伙子原本身體強健。
更小的還有一名高三學生在接種輝瑞疫苗后,8月9日被診斷患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截至8月底那一周,韓國政府網站上已經有11篇有關疑似接種疫苗后引發白血病的帖子,且其中兩名當事人已經離世。
一般來講,年輕人的身體總還是要強壯一些的,相對來講,不良反應的風險會小一些,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可能還有伴有基礎病,不良反應的風險可能大一些。
全斗煥已經90高齡了,以他的身份,應該感染新冠的風險是比較低的。以筆者的認識來看,認為他接種新冠疫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的風險還大過他感染新冠的風險。
當然,不知道他接種新冠疫苗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比如,做“表率”以鼓勵韓國民眾更多地接種新冠疫苗以接受“與新冠共存”的模式。
不過,韓國近來首都圈已經陷入非常高風險的狀態,重癥病房告急,接種疫苗仍被感染的病例激增,接種疫苗仍被感然并發展成重癥的患者也大幅增加。
這種狀態迫使韓國政府又在考慮收緊防控了。疫苗的效果已經在下降,這一塊要補上來,大概只能推進加強針的接種了。
話說回來,輝瑞疫苗不良反應的報告已經很多了,抗體水平下降,就需要接種加強針,但是接種次數增多,產生的不良反應會有什么變化呢?
比如FDA已經承認的輝瑞疫苗可能會引起心肌炎心包炎的不良反應。英國政府的數據顯示,每100萬18歲以下的兒童接種一劑新冠疫苗,就有9人患上心肌炎,相當于每11萬人就會出現一例心肌炎患者,如果是接種兩劑疫苗,則幾率增大到每2.4萬人就會出現1例。
那如果接種3劑呢?這個幾率會變成多少?目前還沒有看到相關的數據,因為現在很多國家三針接種的數據還并不多。
海外很多疫*情嚴重的國家,不得不依靠疫苗來防疫,或者說,那些躺平過的國家,過于依賴疫苗防疫了。對于他們來講,疫苗的正面效果還是更高一些的。
但,隨著新冠病毒變異,可能需要第三針、第四針…,那么,這個時候,疫苗安全性的問題也可能會更加凸顯。
我國已經有一套成功的抗疫模式,在疫苗接種方面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也一貫講的是“知情、同意、自愿”原則。
雖然說,滅活疫苗是最成熟的疫苗技術路線,也是最為安全的,但在老年人接種上,還是要更為謹慎才好。畢竟70-80這個年齡群的老人,他們年紀大了,活動范圍也小了,國內也很安全,感染的風險多數是很小的,接種與否更要考慮身體情況。
中疾控專家也說過:不斷地加強免疫、不斷地開展加強接種,不是我們最終的選擇。現在再看這句話,便會想到疫苗安全性和接種劑次之間的關系的問題,沒有多少數據,但這個問題應該不容忽視,尤其是不良反應不少的國外的一些疫苗。
所以,除了疫苗防疫,我們也應該更加重視安全有效的中醫藥防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