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居里夫人、愛因斯坦和圖靈,入圍BBC評選的"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2019年1月初,BBC二臺的新欄目ICONS(偶像)進行了一個題為“20世紀最偉大人物”的評選,屠呦呦是科學家領域唯一在世的候選人,也是所有28位候選人中唯一的亞洲人!
BBC制作了人物推介短片講述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傳奇故事,主持人表示:“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么毫無疑問,屠呦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與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時,國內主流媒體報道該事件、鮮提毛澤東時代和毛主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BBC這個資本主義的媒體卻忠實地還原了中國上馬抗瘧項目的歷史過程,出現了毛澤東主席指示研發抗瘧藥物的鏡頭。
2015年12月7日下午1點(瑞典時間),應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邀請,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用中文發表題為《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的主題演講,講述了青蒿素的科研成果及過程,并介紹了自己及科研團隊在青蒿素研制中的貢獻和中國傳統的中醫藥寶藏。
這次演講,屠呦呦在全世界媒體面前引用了毛主席指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屠呦呦在演講中講述了從1969年中國“523”抗擊瘧疾研究立項到青蒿素的發現及臨床實驗與制藥的艱辛歷程。回顧了1959年到1962年參加西醫學習中醫班,在著名生藥學家樓之岑指導下系統學習了中醫藥知識,為自己從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準備。
屠呦呦把自己的成績歸功于那個火紅年代,歸功于黨和國家的信任和支持,歸功于中國科技界的萬眾一心、攻堅克難,同時期望全球抗瘧工作者共同努力解決瘧原蟲對于青蒿素和其他抗瘧藥的抗藥性問題,充分展現了一名85歲的老科學工作者對自己所從事的醫藥科學事業的無私奉獻、高風亮節和傾心關注、更高追求。
反觀中國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在演講中卻主要講述了自己的“悲傷”故事。“我生來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當面嘲笑我,學校里有幾個性格霸蠻的同學甚至為此打我……后來我進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當面嘲弄我的相貌。”“是母親教我如何心平氣和地面對,意在說明在這個世界除了他的母親沒有幾個好人”……
兩個諾獎得主,對同一時代竟有如此截然對立的評價。一個靠丑化中華民族和毛澤東時代獲得帝國主義的青睞,一個不畏艱險、勇攀科學高峰、造福人民獲得全世界人民的欽佩,二者高下立判。首先打臉的是那位靠丑化毛澤東時代獲獎的文人。
屠呦呦的公開演講定下了基調,BBC制作的這個短片的主要思路也必須要尊重這個客觀事實,如此才有了上面提到的BBC推介短片出現文革時期的毛主席的情節。
反觀屠呦呦獲獎時中國主流媒體的表現,卻只字不提毛主席。筆者找到了當時的兩篇相關報道:
2015年12月6日的某媒體在頭版頭條報道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報道介紹青蒿素歷史的僅有這一小部分:
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并從《肘后備急方》等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藥”而受益。目前,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
在該媒體另外一篇介紹屠呦呦的文章中,這樣介紹了提取青蒿素的歷史,茲將這一部分全文摘引:
瘧疾是危害嚴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國家年約三億多人感染瘧疾。自本世紀六十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瘧藥因瘧原蟲對此產生抗藥性而失效。時值越南戰爭,促使國際上迫切尋找新結構類型抗瘧藥。在國內(曾由“523”辦組織全國七大省市篩選中草藥3200多種,亦有人做過青蒿,認為無效而放棄),國外(美國結合侵越戰爭需要,篩選化合物達三十萬種)大量工作未獲成功的情況下,領導科研組以現代科學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遺產為指導思想,從系統整理歷代醫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種方藥基礎上,歸納編篡成《抗瘧方藥集》,又從中選200多方藥,組織篩選。
經研制380多個樣品,特別結合古代用藥經驗,從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青蒿“絞汁”服用截瘧記載中,考慮到溫度、酶解等因素,不斷改進提取方法,終于在1971年獲得青蒿抗瘧發掘成功! 發現的有效部位和有效單體—青蒿素,對鼠瘧、猴瘧均具有100%的抗瘧作用。經大量提取藥物,安全性實驗及自身試服后于1972年,1973年分別就有效部位和青蒿素單體,在海南昌江瘧區作首次臨床研究,證實具有勝于氯喹的滿意療效,抗瘧新藥—青蒿素由此誕生!
整篇報道洋洋灑灑近3000字,竟絲毫不提毛主席和毛澤東時代。
BBC的推介視頻不過9分鐘,算下來解說不會超過2000字,卻“不吝筆墨”整段介紹了毛主席指示研發抗瘧藥物的歷史。
丑化歷史是可恥的,淡化毛澤東,忘記歷史同樣是可恥的。BBC短片出現毛主席的鏡頭打臉的不正是這樣的數典忘祖的中國媒體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