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妖除魔,還我神州朗朗乾坤
千里眼葫蘆娃又出來轉眼珠子了
這才是真正的中國醫生
紀錄片《蒼生大醫 》
登陸央視紀錄頻道
由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
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聯合出品的
紀錄片《蒼生大醫》將于本周六
7月17日晚八點黃金時間
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出
新時代的蒼生大醫 紀錄片《蒼生大醫》今晚播出
北方網 2021-05-17
由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聯合出品的紀錄片《蒼生大醫》,近日攝制完成,將于今晚在天津衛視播出。
心濟蒼生,大醫精誠。18年前,抗擊非典,他挺身而出;庚子新春,決戰新冠,他年過古稀,逆向而行。他就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
這位老者,曾在武漢奮戰80多個日夜,沒有人會忘記,他與武漢“肝膽相照”的情義;更不會忘記,關鍵時刻他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為世界提供抗疫“中國方案”的信心和勇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事業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非常重視,多次將中醫藥稱之為瑰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日前,在河南的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我們要發展中醫藥,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紀錄片從2021年初疫情多點散發的線索切入,以故事化的創作方式,真實呈現了張伯禮人生兩次請纓抗疫的故事,運用大量珍貴影像資料回顧了張伯禮院士七十多年來在中醫藥現代化之路上的奮斗歷程,紀錄片用普通人的視角,去領略中醫,進而感受張伯禮“賢以弘德,術以輔仁”的人生經歷。
武漢疫情爆發初期,就在張伯禮和團隊爭分奪秒,明確中醫證候,找到對癥藥方時,一個更加嚴峻的問題,擺在張伯禮的面前。方艙醫院,每天急需八萬袋中藥,用量之大,難以想象。在當時的疫情之下,一般的藥企,根本沒有能力生產。
病情如火,情急之下,張伯禮撥通了九州通九信中藥廠總經理朱志國的電話,求助緊急生產。一位72歲老人樸實而堅定的聲音,深深打動了朱志國,他決定,再難,也要上。企業通宵作業,整整堅持了51天。更讓朱志國感動的是,當疫情趨于穩定,張伯禮還在關心企業的藥費是否結算:“政府給我們結算了,張院士臨別的時候,也送了一個藥方給我們,既可以預防新冠,也是可以作為平常預防流感這些,他精心配了方的,我們聽了也很意外,也非常的感動。”
新時代的蒼生大醫,既要有醫者仁心,更要守正創新,以傳承發展中華文明瑰寶為己任。為此,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指出:“要做好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傳統中醫藥發揚光大。”
桃李春風,潤物無聲。幾十年來,張伯禮把大量的心血傾注在對年輕學生的培養上。
在天津中醫藥大學,十三年來,每逢寒冬,都會有一次“靜悄悄”的暖心行動。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士趙筱慕,來自甘肅靖遠山區,2020年,當她從天津中醫藥大學護理專業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才聽說了一件防寒服背后的故事:“上學時學校私下給我捐助了一件防寒服,我說當時學校怎么沒人和我穿的一樣呢,后來才知道,張校長要求學校發放時,不同款式、不同顏色、不同圖案,就是為了保護我們的自尊心。我覺得校長和老師們都是這樣溫暖的人,就像照亮了一束光,我也想成為他們這樣的人。”
像這樣的暖心故事,在紀錄片中多次呈現。該片歷時近一年的創作,從千余小時的海量素材中精剪而成,攝制組跟隨張伯禮院士赴湖北武漢、河北石家莊支援抗疫,感受著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的療效,記錄著循證醫學、組分中藥,為中醫藥現代化賦能的創新與改變,見證著張伯禮作為一名醫者、老師、科學家的仁心仁術,和他卸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時的囑咐與寄托。
如今,傳承千年的中醫藥,正在一代代人的手中,發揚光大。
紀錄片《蒼生大醫》將于今天21點20分,在天津衛視首播,敬請收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