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授予了384名同志、追授16名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這其中包括已經仙逝的國醫大師鄧鐵濤鄧老。
鄧老為中醫殫精竭慮、奔走呼號,獻身中醫藥事業80余年,矢志不渝。他仁心仁術,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鄧老曾說過:“我是為中醫而生的人”。鄧老1916年出生于中醫家庭,他的祖父從事中藥業,他的父親是近代嶺南溫病名醫。鄧老自小目睹父親用中醫藥幫助老百姓解除疾苦,因此立志繼承父業。小時候鄧老隨父親及父親的同行學醫,到1932年,鄧老中學未畢業便考入了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1937年,鄧老畢業,在香港、廣州、武漢等地行醫。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鄧老運用傷寒、溫病理論參與過瘟疫防治,救治過乙腦、流腦、流感等病患,總結出很多寶貴的防治疫病的經驗理論,如今仍在指導臨床實踐中閃耀光芒。
鄧老的一生中,經歷過幾次中醫發展的艱難時刻,每一次,鄧老都挺身而出,為中醫發展奔走呼號。
1980年初,廣東中醫人數減少到解放初期的一半(解放初期廣東有中醫3萬人),而且仍在繼續減少,中醫的衰退十分嚴重。1984年初,鄧老第一次以普通共產黨員的名義,上書中央,請求振興中醫,希望上面重視。鄧老指出的問題受到了重視,不久之后,國務院討論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專門機構的問題。1986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
但到了199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差一點被精簡掉。同年8月3日,鄧老聯合全國名中醫路志正等7人,聯名上書中央,請求不能撤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而是“只能加強和完善”。最終,“八老上書”所提請求得到了肯定的答復。
1998年,全國刮起“西醫院校合并中醫院校”之風潮。鄧老再次聯合任繼學、路志正等名老中醫7人上書,指出:中醫藥是一個很有前途的領域,我們千萬不可等閑視之;中醫小、西醫大,改*革絕不能“抓大放小”。第二次的“八老上書”再一次得到了肯定的答復,中西醫院校合并風被緊急叫停了。
2003年非*典,一開始,中醫戰疫是很不被重視的,前期沒有中醫參與的非*典戰疫,死亡率很高,根本沒有好的治療辦法。后來,呂老鄧老等人上書國家領導人,呼吁用中醫藥來抗擊非*典,救民于危難,并附上中醫藥解決非*典的調研報告,這才讓中醫介入了非*典的治療。當年,廣州是非*典主要疫區,時年88歲的鄧老帶領他的中醫團隊奮戰在抗疫一線,創造了“四個零”的醫學奇跡:“病患零死亡、醫護零感染、病患零轉院、病患零后遺癥”。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后來接受媒體采訪時,記者問“醫護人員怎么預防”時,鄧老答:“吃中藥,就靠吃中藥。所以,不需要靠多少層隔離衣。中醫可以用吃中藥,來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我們很瀟灑,吃了預防藥,戴個口罩就行了。我們第一附屬醫院病人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但當時非*典慶功宴上沒有中醫……
2006年,“取消中醫”之聲再一次出現,對此,鄧老曾在一次全國的經方班中,引用了毛主席的詩詞:“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來抨擊這些反對中醫的“小丑”。鄧老指出,“小丑們”所謂的“萬人簽名”,確鑿之數不過160多人,而廣中醫一附院一天的門診量就6000多人次,他們發動全國那么久了才160多人簽名,與信任中醫、來我們醫院看病的人數比較,也就太少得可憐了吧?
與此同時,對于中醫藥事業本身該如何發展,鄧老也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的觀點并付諸行動。鄧老曾提出:培養“鐵桿中醫,以振興中醫”。2000年左右,面對全國中醫傳承“青黃不接”的困局,鄧老跟時任廣東省中醫院院長的呂玉波商定,帶頭示范,號召全國名老中醫打破門戶之見,集中到廣東省中醫院帶徒,全力打造一個“鐵桿中醫的黃埔軍校”。這一舉措,在全國中醫藥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鄧老有句誓言:我以我血薦岐黃。
2019年1月10日,鄧老仙逝。鄧老的挽聯是自己擬定的:“生是中醫的人,死是中醫的魂”,鄧老囑咐,如有橫批,則寫“鐵桿中醫”。
鄧老的遺書更是讓人產生滿滿的敬仰之情,他說:“我能留給兒孫最大的遺產為仁心仁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筆遺產早已交給兩個兒子。……”
2020年,在新冠戰疫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后面成為了抗疫主力軍,更被正式納入了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中醫藥的發展也迎來了春天,正在向著鄧老所期望的方向前進!
鄧老,吾輩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實至名歸!前輩已逝,但精神不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