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吳孟達因患肝癌治療無效離世。
很多人懷念,很多人傷痛,也引發了很多的思考和討論。
比如知乎上便有一個問題:吳孟達是死于肝癌,還是死于肝癌的治療?根據媒體的報道,吳孟達確診肝癌時間不超過3個月,之后進行了手術和化療,從確診到去世,時間不超過3個月。這樣快的死亡,到底是肝癌本身導致的,還是肝癌的治療導致的?不治療,存活的時間是否更長?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更多的是一些醫生,從他們自己的專業知識角度去分析,但是他們也沒有親見詳細的病歷資料,所以也只能是分析。
從這些回答當中,我們非醫學專業人士大概可以獲知的是,癌癥的主流治療仍然是手術、放化療,還有靶向或免疫治療。此外,腫瘤藥物研發也是在馬不停蹄地進行著。但是,好像很多實際的情況仍然是晚期肝癌的生存期都較短。
也有答主認為中醫對肝癌有明確的指征,如果達叔能夠提早發現自己肝的問題,早期讓中醫介入,則可能達到功能性治愈,即使肝癌仍然存在,患者的生活質量可以恢復到正常水平。最后,答主又說到:當然,好的中醫確實越來越少了。
不過這位答主可謂是遭遇了“群嘲”。他的回答后面的評論幾乎都是嘲諷的。這些評論的核心意思無非就是:中醫治不了癌癥,診斷是癌癥還得靠現代醫學,治癌中醫得靠邊站。
其實這里面又牽涉到很多的問題。中醫能不能治癌癥?答案在筆者這里,是肯定的。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的是,在現在,中醫治癌癥絕不是主流的,也不是大多數患者的第一選擇。或者說,就算是一些患者想第一選擇中醫治法,也不一定能夠實現。
再者,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癌癥的治療花費巨大,又有多少家庭能夠承擔得起呢?尤其是農村家庭。
春節和一位朋友聊天,他60多歲的父親患淋巴瘤幾年了,早先在當地一位民間中醫那拿中藥喝了一段時間,穩定了幾年。去年年底復發,經檢查發現腰部有一些骨頭都黑了,非常疼痛。在市級醫院住院期間,醫生給的治療建議便是化療。但是化療后,患者并沒有好轉,而且過程很痛苦,朋友和他的父親以及家人商量后,決定放棄化療,回去繼續找那位民間中醫調理。目前,他的父親情況相對穩定,朋友家新添了一個小寶寶,這個小生命對老人家也是一種慰藉。
其實遭遇大病,拋去治療效果不說,很多人只能就近就醫,也有很多人也用不起那些昂貴的“特效藥”。更何況,實際上,對于一些難治的癌癥來說,現代醫學也是沒有什么好辦法的。而從理論和實踐來看,確實有中醫治好了一些被醫院判了“死期”的癌癥,這不是挺好的嗎?
對于有這樣醫術的中醫,應該加以鼓勵和扶持,而不是打壓和嘲諷。
70年代有本書,書名是《癌癥是可以征服的》,小標題是:用唯物辯證法指導醫療實踐。書中就講述了不少中醫治癌成功的案例,還有中西醫協同攻癌的案例。
是的,我們有兩套醫學體系應該是幸運的,如何拋棄門戶之見,發揮各自優勢聯合攻堅癌癥難題才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