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柳葉刀》在線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評估了COVID-19(新冠肺炎)對患者的長期影響。筆者理解的這個長期影響應該就是新冠后遺癥的意思。
這項研究是由金銀潭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和中國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共同完成的一項隊列研究。
研究對象是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之間從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1733例新冠患者,患者中位年齡為57歲,隨訪時間是2020年6月16日至2020年9月3日。
研究結果顯示有76%的患者報告至少有一種持續癥狀。據報告,疲勞或肌肉無力的比例為63%,而有26%的患者有睡眠困難,此外23%的患者有焦慮或抑郁。研究還發現,一些患者出院后繼續出現腎臟問題,即在住院期間腎功能正常的患者,有13%在隨訪中腎功能異常。
澎湃新聞較為詳細地報道了在《柳葉刀》在線發表的研究論文,新聞發出來后,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有網友表示擔憂:“這病毒何時是個頭呀,看樣子只要患上了,就別想痊愈了,好害怕!”這條評論是獲贊最多的,說明大家對新冠病毒仍然是較為恐懼的。
也有網友表示:作為科學的調查研究,應該把患者分為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分別調查,看看到底后遺癥是由疾病導致,還是由中醫或西醫治療導致,讓大家心中有數。
其實筆者是比較贊同上面這位網友的提議的,但是筆者也感覺到,這種研究可能很難做這么明顯的分割,因為早期中醫還沒有很好地介入的時候,是以西醫治療方式為主的,而且到最后所公布的結果也基本上都是提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我們早先看到的國家中醫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的一些病區,那肯定是以中醫治療方法為主的,而且他們所取得的成績也有一些具體的數據出來,那些成績都非常亮眼。但是總的來說,國家中醫醫療隊的總體數量其實也僅有西醫同道的十分之一多一些,實際情況也是絕大多數的治療也都是中西醫結合的。所以這個研究可能不好做。(當然這只是筆者的推測)
不過這種提法仍然是有意義的,因為不少人一遇到這種研究結果就會對中醫冷嘲熱諷,比如有人就說:疲勞與乏力絕大多數的直接原因還是在于肺纖維化,而失去或顯著降低了肺原有的氣體交換功能,這比較容易理解。但是,不能理解的是,中醫“大咖們”不是說按照他們的療法,可以有效消除這些臨床癥狀么?
我們再仔細去看這個研究的對象,隨訪的治愈患者都是從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總共1733例,這里面有多少患者在出院后還堅持做康復治療的,報道并沒有指出。
張伯禮院士說,中醫在免疫調節這一塊有獨特的學術優勢。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也早在2月23日便印發了新冠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助力恢復期康復。2020年4月,湖北日報專門報道了中醫藥在新冠患者康復階段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報道中提到:在2月24日,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就開設了新冠肺炎康復門診,通過中醫藥湯劑、針灸、艾灸等中醫適宜技術,膳食指導,鍛煉等方式,為862位患者提供康復治療。3月5日湖北省中醫院成立了新冠肺炎多學科模式(MDT)康復門診,為患者提供線上線下的治療服務。往后,湖北省其他一些地級市中醫院也紛紛成立新冠肺炎康復門診,采用多學科診療模式,發揮中醫藥診療和干預特色,均取得一定成效。再到4月6日,張伯禮院士、劉清泉院長的傳承工作室落戶武漢市中醫醫院,并立項國家級科研項目《中西醫結合治療醫務人員新冠肺炎(輕型、普通型)的近期及遠期療效觀察》。
同期,除了湖北省,其他一些省市,如湖南省、深圳市等地在中醫藥助力康復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數據和事例方面讀者朋友們可以參閱筆者之前的文章:數據|康復階段中醫藥如何大顯身手。
2020年7月24日、10月26日、12月26日,張伯禮院士幾次回到武漢,對武漢市中醫醫院新冠肺炎感染者中醫康復中心進行調研了解情況。7月24日下午,張伯禮院士在看過一些康復患者后,接受了長江日報的專訪,他表示:從整體來看,絕大部分治愈患者一般沒有后遺癥。有后遺癥也會很快康復;少數人的后遺癥較多或者復雜,需要的時間可能長些,按照現在的恢復速度估計,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例如肺部纖維化、腎臟功能損傷等這樣的問題。此外,除了身體上的康復,還有很多治愈患者的心理傷害也要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劉清泉院長也曾總結過:新冠肺炎的后遺癥并不是特別多,也沒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但是一定要加強免疫功能的調整,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中醫認為,“瘥后”不是疾病辨證論治的終結,而是疾病暫時緩解的一個階段,因此,瘥后防復是非常重要的。
綜合這些信息來看,我們應該思考,這項研究中涉及到對象到底有多少堅持了“瘥后防復”的中醫或者說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筆者猜測,實際生活中,真正落到每一個具體的個體身上,在各種壓力下,可能有很多人治愈出院后并沒有堅持康復治療。
還有網友評論說:只談病毒而不談藥物后遺癥是不公正的,是別有用心的。筆者也覺得有道理,確實有的可能是藥物后遺癥。對于重癥患者,應該是用過激素的。尤其是在沒有中醫藥體系的歐美國家,一些朋友可能還記得在2020年的6月某天,英國首相辦公室在“推特”上發文,稱英國牛津大學開發出一種治療新冠肺炎的“新療法”,能有效降低死亡率,英首相鮑里斯激動表示“這是英國科學的非凡成就”。這個“新療法”不是指他們研制出了新藥,而是老藥新用,這個老藥就是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地塞米松。但非*典因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所帶來的后遺癥慘痛教訓還歷歷在目,中國人是不應該忘的。
筆者在此前還寫過幾篇有關新冠后遺癥的文章,可以參考閱讀:
還有網友提到重感冒、肺炎等疾病在康復階段也都有類似的后遺癥癥狀。筆者認為如果我們能相信中醫瘥后防復的理念,堅持采用中醫康復方法來調理身體,絕大多數是可以消除后遺癥的。
香港醫院管理局在2020年10月28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中醫藥對新冠肺炎康復者的氣喘、乏力、睡眠質量差等癥狀有明顯改善效果。這就很有說服力。或許往后,湖北省各個城市的新冠中醫康復門診會有數據出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