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一個中醫群里,大家談到有關民間中醫獻方的事情。
關于獻方,有不同的觀點。
有人認為:有一些民間中醫確實有好的秘方,但是沒有幾個民間中醫愿意把秘方獻出來,造福大眾。他們把秘方捂得緊緊的,生怕泄露出去,更別提合作了,把秘方當成子孫后代的賺錢工具,不傳外人。
對于他這個觀點,有別的網友提出了別的看法,比如有人說:現在這年頭,大家都擠破頭掙錢,獻給醫院制藥廠,讓他們掙錢,獻方的人吃什么?還有人說:現在有一些中醫黑,背后有美日背景,想盜取民間秘方。等等
筆者其實不太認同第一位網友的觀點,雖然現狀確實可能是如今民間中醫不愿意獻方了,但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將主要原因歸于這些民間中醫本身,實在有失公允。
因為就在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出現過一場全國范圍的轟轟烈烈的獻方運*動,收集到了數以千萬計的藥方,其中許多秘方在日后為我國的健康事業做出了貢獻。在那場獻方運動中,獻方人既有醫生,也有普通百姓,所獻藥方既有傳抄得來的,也有祖傳秘方。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非常重視中醫藥的發展,當時的黨*中央在1954年就明確指出,中醫中藥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人民幾千年來同疾病作斗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的積累,對于我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在黨*中央的指示下,各地都積極展開了收集民間單方、秘方、驗方和醫療技術的工作。
1958年11月17日,全國中醫中藥工作會議在河北省保定市召開,同時還舉辦了“河北省中醫中藥展覽會”,展覽會展出了河北省發掘收集的民間單方、驗方和秘方,并決定開展群眾性采集秘方、驗方的運動。
1959年,《人民日報》發表發表《采集民間驗方,發掘中醫寶藏》的社論,點名表揚了河北省、福建省在采集民間驗方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并肯定了河北省的工作方法:邊搜集、邊整理、邊研究、邊推廣。在這篇社論中,還批評了當時一些人認為這些土藥方土技術不科學的觀點,并表明:科學來自實踐,實踐是科學之母,民間的土藥方和土技術是廣大人民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實踐的產物,它們最可貴的就是曾經經過廣大人民的反復實踐和提高,再實踐和再提高而發展起來的。
這一社論的發表,掀起來一場全國范圍的群眾性獻方運動。
這場群眾性獻方運動是空前的,廣大群眾懷著對黨對毛主席的感恩心情把祖傳秘方獻給了國家,而國家也讓人民群眾翻身得了解放,沒有了后顧之憂。
在這場獻方運動中,發生過非常多感人的事跡,筆者在查閱這些資料時,每每看得也是熱淚盈眶。
如河南省葉縣老中醫辛少、張存,都是中醫世家,在獻方運動中,他們把家中祖傳的單方、秘方都貢獻給了國家。據說,在民國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遭遇大旱,夏秋兩季糧食大部分絕收,后又遇蝗災,鬧起了饑荒,死人無數,后又起了疫病,葉縣也沒有幸免。在這場疫病中,中醫世家辛家和張家聯手在村莊大路邊,支了大鍋,熬上大鍋藥,免費送給村民和路過的災民服用,使這一方老百姓幸免于難,獲得平安。后來省城一位傳教士聽到消息,想重金購買兩家的祖傳秘方冊子,遭到了嚴詞拒絕。然到了新中國,他們感謝毛主席感謝黨,將秘方無償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為信任因為感恩,因為自己翻身做了主人,這應該是那個年代大部分民間中醫以及普通百姓都愿意獻方的根本原因。同時,當時國家對中醫藥足夠重視、且尊重中醫藥自身的科學性,也讓其中很多所獻藥方及技術得以廣泛應用,為人民健康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所以說,如今,大部分民間中醫不愿意獻方,筆者更認為是外部環境變了,使得人也變了。但是,就算是這樣,在今年新冠疫*情至暗時刻,我們為中醫吶喊之時,也有一些民間中醫表達出了獻方的意愿,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也想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根本就很難或不會啟用民間中醫的力量。
此外,筆者此前寫到過的江蘇一位民間中醫愿意把自己關于慢性腎病的治療研究成果獻給國家,但是也并未得到相應的重視。這么看,也有些不是不愿。
所以,對如今民間中醫不愿意獻方,如果說主要原因是民間中醫的“短視”或“自私”,筆者是真的不認同的,根本原因并不在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