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張揚 通訊員 湯雙平)12月5日,徐州醫科大學赤腳醫生博物館開館。展館完整詳實地展示出了赤腳醫生相關的實物及史料,再現了赤腳醫生當年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場景,展現了中國基層衛生事業發展的光輝歷程。
“赤腳醫生”,曾在中國基層衛生事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解放初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專業性醫學人才奇缺,農民求醫多是依靠有基礎醫療知識的當地人,他們忙時務農,閑時行醫,一根銀針、一把草藥,卷起褲腳、蹬上自行車,走街串戶看病送醫,用樸素實用的治療模式,守護了當時農村多數百姓的生命健康。
為了銘記赤腳醫生的貢獻,弘揚赤腳醫生“扎根大地、痌瘝在抱、佑護寒黎、醫心赤誠”的精神,徐州醫科大學廣泛征集文物史料,建成赤腳醫生博物館。徐州醫科大學校長鄭駿年表示,“赤腳醫生不僅為中國基層衛生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世界初級衛生保健提供了成功典范。學校將依托赤腳醫生博物館,構建基層衛生事業發展交流平臺,為醫務人員提供教育場所,為學者提供研究平臺,傳承赤腳醫生精神,促進中國醫學文化事業發展。”
“中國赤腳醫生第一人”王桂珍受邀來到博物館,并捐出了珍藏多年的學習筆記、診療工具、榮譽證書。經歷了“赤腳醫生”到“鄉村醫生”名稱的轉變,王桂珍見證了中國鄉村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變遷。
博物館里的赤腳醫生之家真實再現了赤腳醫生的家庭原貌,也將王桂珍的思緒拉回到了從前。“我們經常白天與社員一起參加生產隊勞動,晚上回家點燈為社員看病。農忙時送醫送藥到田頭,帶著銀針治病到床頭,空閑時光翻山越嶺到深山老林采草藥。不管是白天黑夜,刮風下雨,還是天寒地凍,哪怕是三更半夜,只要有病人需要,一定隨叫隨到,全心全意為病人救急。”
赤腳醫生博物館的建成也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贊譽,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Gauden Galea博士在賀信中談到,初級健康保健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實現人人健康的途徑。中國在初級健康保健方面作出的赤腳醫生、農村醫療合作計劃和三級衛生保健服務網探索,意義重大。
傳承赤腳醫生精神,培養全民健康的“守門人”。徐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夏有兵認為,赤腳醫生們的身上體現了時刻把人民裝在心里的家國情懷,體現了扎根基層、護佑百姓的醫者仁心,具有重要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內涵。作為醫學院校,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弘揚這種救死扶傷的精神,涵養學生的為黨、為國、為民情懷,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永葆初心,甘于奉獻。
據了解,徐州醫科大學承擔江蘇近1/3臨床醫學人才和40%的基層定向生培養任務,累計為社會輸送8萬余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醫學專門人才,在織密區域基層醫療服務網,助力健康中國國家戰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