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環球時報總編老胡發了個微頭條,提了個問題:新冠疫*情正在歐美猛烈反彈,大家都很關心,疫苗能很快進入市場并發揮決定性作用嗎?老胡以一個反問亮明了自己的觀點:流感疫苗已經相當成熟了,但是作為大規模易感流行病,疫苗阻止了它的傳播嗎?
顯然,流感疫苗并沒有完全阻止流感病毒的傳播,近些年每年的冬春季節仍然是流感的流行季。
近來,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姜慶武教授說,從全世界的流行情況來看,世界各國、各地都反映,新冠肺炎的流行、致病性在減輕,癥狀在減輕,無癥狀病例的比例在增高。比如我國這一次新疆喀什的疫*情反彈,先是出現了1例無癥狀感染者,繼而在相關地區全員核酸檢測后發現100多名無癥狀感染者,幾天之后這其中一小部分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患者。
在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排名第一的美國,也體現出了新冠病毒在朝著低致命性方向進化的特點。新冠病毒本身是一種極易變異的RNA病毒,在病毒傳播過程中,根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傳染性較強、但是致命性較低(不容易讓宿主過早地病亡)的毒株更容易感染更多的病人,繁殖、生育,把子孫后代擴散在大地上,成為在傳播中占主流的優勢品種。
張伯禮院士也在10月底時對疫*情防控做過研判:病毒已發生變異,傳染性增強但毒性減弱,表現為無癥狀感染者越來越來越多,會給防控帶來較大壓力。
因此,不只一些傳染病專家判斷過我們高概率會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持續快一年的現在,大概不少普通老百姓也都已經有了這種認識。既然是極有可能長期共存,并且新冠病毒又極易變異(流感病毒也一直在變異),那么單靠疫苗恐怕是治不住它的。
對比中國,美國每年感染流感并因流感而死亡的人數就已經很是讓人嘆為觀止了,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爆發于2019年9月29日的流感,到2020年2月,已至少有3400萬人感染,約35萬人不得不住院治療,死亡人數達到了2萬人。我國國家衛健委公布的2019年12月流行性感冒發病數是近120萬,死亡人數16人。此外,我國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僅有2%-3%左右,美國流感疫苗接種率大概在45%。
從這些數據也可以看出,盡管美國流感疫苗接種率遠高于中國,但是其流感感染人數以及死亡人數卻遠遠高于中國。原因可能有很多,但這也說明,疫苗只是預防,且不是百分百預防,之后的新冠病毒恐怕也可能是這種情況。
有一位重癥感染科中醫教授提出過“以治代防”的見解,他說:疫苗不是萬能,離開疫苗也不是萬萬不能,什么人要接種?要接種多大范圍?如果是100億劑,誰來生產?病毒變異否?脫靶否?疫苗絕不是某些人吹噓的終極武器,而中藥是:只有依靠中醫藥強大而穩定的療效,發現一個病人治好一個,消滅了傳染源,一樣可以達到‘以治代防’的效果,可能成本還要低得多。”
在新冠疫*情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中醫藥,在今年被更多普通老百姓重新認識和信任,中醫藥發展也迎來了新機遇。在應對新冠肺炎方面的作用,已經通過實戰為大家所見。藉由這個時機,中醫藥應對流感的優勢也被重新報道。
中醫藥治療流感證據鏈完整,治法也很豐富,效果也好。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教授就介紹過中醫藥治流感在四個方面效果非常好:退熱時間較快、較穩、較持久;解除咽喉疼痛、關節酸痛等流感癥狀效果非常好;對減輕流感出現的咳嗽癥狀效果很好;對一些重癥危重癥,中西醫聯合救治可減少抗生素、呼吸機的使用,降低病死率。
看各類專家對新冠病毒的判斷以及中外對流感防治的不同效果,可能最后新冠病毒真會像流感病毒一樣與我們長期共存,而我們應該慶幸的是,我們不僅有有效的防控措施,還有有效的治療方案,有躋身世界前沿的在研的新冠疫苗,也有獨一無二的中華醫學。
疫苗或許發揮不了決定性的作用,既然是長期共存,那么不管是面對流感病毒還是新冠病毒,我們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預防為主的方針下,疫苗是預防的重要方法,中醫治未病也是預防的重要方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