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醫藥

傳承瘟疫學理論,構建中醫疫病防治新體系

張之文 馮全生 成都中醫藥大學 · 2020-09-19 ·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9月18日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傳承瘟疫學理論構建中醫疫病防治新體系

  □ 張之文 馮全生 成都中醫藥大學

  己亥年歲末,新冠肺炎肆虐中國。目前,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國外的疫情仍在持續蔓延。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和獨特優勢。尤其是早期及時的中醫藥干預,能有效緩解患者癥狀,減少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對新冠肺炎的防治和預后具有重要價值。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瘟疫學理論源遠流長

  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發傳染病,屬于中醫瘟疫范疇。中華民族有兩千余年抗擊疫病的歷史,溫病學理論發揮著重要作用,并在不斷的發展中豐富形成了專門針對傳染病防治的瘟疫學理論,豐富和完善了中醫學和溫病學體系。

  先秦時期的文獻已記載有瘟疫的內容。如《禮記·月令》中載“孟春行秋令,則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則民殃于疫;仲冬之月,地氣沮弛……民必疾疫”。“疫”,《說文解字》釋“民皆疾也”,亦即傳染性疾病。據《中國疫病史鑒》記載,自西漢以來的兩千多年時間里,我國雖先后發生過三百余次瘟疫流行,由于中醫藥的護佑,歷史上還沒有出現像西班牙大流感、歐洲黑死病等高致死率疾病的發生。

  中醫對瘟疫的認識可追溯至《黃帝內經》。該著作中已出現“溫疫”“溫癘”“金疫”“木疫”“水疫”“火疫”“土疫”等病名,還指出瘟疫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如《素問·刺法論》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黃帝內經》認為疫病的發生與天、人、邪有關。天,指五運六氣的乖戾失常。如《素問·本病論》曰:“失之迭位者,謂雖得歲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時不節,即生大疫。”人,指人體的正氣虧虛。如《素問·本病論》曰:“人氣不足,天氣如虛,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邪,指六淫邪氣或“毒氣”“尸鬼”等疫癘之氣。如《素問·本病論》曰:“天虛而人虛也,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黃帝內經》已經認識到“疫癘”之氣可從口鼻而入,侵犯人體。如《素問·刺法論》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天牝從來,復得其往。”“天牝”指鼻,因呼吸天氣,故謂“天牝”。

  漢至唐宋,瘟疫理論續有發展。如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中說:“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其中的“傷寒”就是傳染性疾病。晉代王叔和開始把瘟疫分為“寒疫”和“溫疫”兩類,并認為引起疫病的原因是“時行之氣”和(或)“時行疫氣”。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用“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治療瘧疾。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就是從中獲得的靈感和啟示。隋朝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列有《疫癘病諸候》三篇專論,闡述了瘟疫的病因和證候特征。宋代龐安時《傷寒總病論》中制定了五種瘟疫病名,即青筋牽、赤脈攢、黃肉隨、白氣貍、黑骨溫,治療上采用羚羊角、石膏、大青葉、梔子等寒涼之藥,突破了已有的治療瘟疫的方法,對后世瘟疫的治療產生了積極影響。

  明清是瘟疫理論發展的高峰時期。明末吳又可在繼承前人學術成就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大量的臨床實踐,編著了《溫疫論》。《溫疫論》是我國第一部論述瘟疫病理證治的專著,書中全面系統地闡明了瘟疫的病因、發病條件、傳染方式、病變趨勢、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治療大法和禁忌、選方用藥等。吳氏認為瘟疫的病因是雜氣,其認識突破了六淫致病的局限。雜氣的傳染途徑有“天受”和“傳染”之分,其中“天受”指吸收了空氣中疫氣發病,“傳染”是直接與疫病患者接觸發病。吳氏認為雜氣致疫具有“伏而后發”和反復發作的病理特征。吳氏常用達原飲、三消飲、承氣類方等治療瘟疫,這些方藥沿用至今。《溫疫論》問世后,研究瘟疫的醫家和著作相繼涌現,其中影響較大的如戴天章《廣瘟疫論》、余師愚《疫疹一得》、劉松峰《松峰說疫》、熊立品《治疫全書》、陳耕道《疫痧草》、李炳《辨疫瑣言》、汪期蓮《瘟疫匯編》等,形成了頗有影響的“溫疫學派”,成為瘟疫學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中國成立后,瘟疫學理論及經驗被廣泛用于傳染病的防治,中醫藥防治流行性感冒、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熱、登革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等重大傳染病,成就令人矚目。尤其是1954~1957年,石家莊、北京、廣州等地先后發生流行性乙型腦炎,中醫按暑溫、暑溫兼濕辨證用藥,有效控制了疫情;2003年SARS流行,中醫藥的介入治療有效降低了致死率,并減輕了患者出院并發癥;2005年四川暴發人豬鏈球菌病,按照暑熱疫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要求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加強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中醫藥工作者運用瘟疫學理論認識疫情的發病規律,使用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控制了疫情,展現了中醫藥的強大生命力。

  因此,歷代醫家與傳染病作斗爭的寶貴經驗匯集而成的瘟疫理論,對指導傳染病防治,保障中華民族繁榮昌盛作出了重大貢獻,對現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巴蜀溫病研究厚積薄發

  以成都中醫藥大學為代表的巴蜀溫病學派,在瘟疫理論系統研究、教學改革和臨床實踐等方面積淀深厚。

  瘟疫理論研究,成果豐碩

  成都中醫藥大學溫病專家于20世紀70年代在全國率先開展溫疫理論的系統研究,系統梳理古今瘟疫學家的思想,發表系列有影響文章,形成瘟疫學說理論體系。總結新時期SARS等防治經驗,溫病團隊深入開展中醫感染病理論體系研究,將中醫理論與臨床感染病防治相結合,于2004年主編大型專著、國家重點圖書《現代中醫感染性疾病學》。團隊在系統研究古代醫家防治疫病理論基礎上,將瘟疫劃分為溫熱疫、濕熱疫、暑熱疫、寒(濕)疫、雜疫,對每類疫病進行梳理,形成較為系統的體系。研究成果被吸納入全國規劃教材。

  教育教學改革,開拓創新

  學校溫病學科分析傳統中醫課程體系,發現本科教材《溫病學》中疫病知識不足,課程設置上沒有充足的講授瘟疫學知識,學生對瘟疫學理論知之較少的情況,于2000年初在全國率先將疫病學作為新課程加以建設,面向本科生開設《瘟疫學》課程,打破了國內中醫院校尚無面向本專科專門疫病學課程的局面,解決了《溫病學》課程難以設置充足的學時專門講授瘟疫學內容的矛盾,避免了寒溫割裂學習,學生不能融匯貫通、綜合認知的情況。組織編寫出版了特色教材《瘟疫學新編》,后又優化教材,主編出版“十三五”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瘟疫學》,對指導傳染病防治、加強中醫藥疫病防治人才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較早踐行了教育部正在研制《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的關于完善中醫藥學科體系、強化中醫基礎類、經典類、疫病防治類學科的建設、增設中醫疫病相關課程等意見,強化了中醫藥防疫人才的培養。

  隨著瘟疫學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不斷與時俱進,學校溫病學科創新疫病教育教學,提出課程目標必須圍繞疫病人才培養,課堂設計必須結合新發疫情,課程思政必須納入抗疫實踐,教學內容必須理論結合臨床,瘟疫教學注重臨床實踐,培養懂瘟疫、能抗疫的優秀中醫人才。相關研究獲得四川省和學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瘟疫防治,成效斐然

  成都中醫藥大學從建校之初的防治血吸蟲病、鉤體病到后來的SARS、人豬鏈球菌病、地震災后防疫、新冠肺炎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四川地區瘟疫防治的牽頭單位,多次組織專家深入疫區,運用中醫藥有效控制了包括鉤端螺旋體病、人感染豬鏈球菌病、SARS等疫病流行。本次新冠肺炎發生后,成都中醫藥大學專家團隊積極參與疫情防治,參加“中醫藥+互聯網”公益抗擊疫情行動,開展“專家與北美校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線交流會”;溫病團隊撰寫擬訂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癥居家中醫調理方案,運用于學校和四川省、重慶市等多家單位的數萬人次和醫療單位等防護,參加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防疫方案制定,指導基層醫院重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中醫治療,撰寫的相關防治建議書被中央辦公廳信息綜合室單篇采用,主編出版《大眾抗“疫”中醫調護手冊》(四川科技出版社),被“學習強國”權威平臺報道,得到眾多媒體轉載好評。團隊借助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中醫出版”和“巴蜀溫病流派”等微信公眾號開設“瘟疫講堂”,上傳課件供全國同行研習,反響熱烈。2020年4月,成都中醫藥大學專家在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主辦的戰“疫”肩并肩線上“專家講堂”,以《從瘟疫理論認識新冠肺炎》為題與同仁分享從瘟疫理論治療新冠肺炎的思路。5月,受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邀請,對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及日常養生保健進行線上講座。9月,在“西部聯盟大講壇·中醫思維與經典傳承”高級師資培訓班中,以中醫抗擊新冠肺炎為例,講述了溫病經典理論的應用及價值。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這是中醫藥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系統總結、梳理各個歷史時期中醫疫病防治理論,汲取古代經典著作中的疫病防治經驗,深入研究治疫名家學術思想,從疫病疾病分類、辨證體系、治法方藥、人才培養等方面,突破目前疫病理論研究相對滯后、疫病人才培養相對不足的局面,構建系統的、完善的中醫疫病防治新體系。目前亟須加強以下研究:

  不斷豐富完善疫病防治理論體系

  已有的傳染病,通過中醫“因發知受”理論,已經獲得了其因證脈治規律,能夠指導治療。但面對新發傳染病,中醫缺少系統的認知理論,導致對傳染病的認識滯后,甚至產生諸多分歧,嚴重妨礙了傳染病的及時防治。筆者建議可從以下兩點入手:一是加強瘟疫“病”的研究。回顧性總結已發傳染病的氣候特征、始發癥狀、流行特征、證治要點,豐富和完善瘟疫“病”的內涵;二是完善辨證論證體系。當前,各種急性傳染病(經典傳染病、新發傳染病)時有發生,這類疾病病情復雜、癥狀多變。借助傳統衛氣營血、三焦、六經、臟腑等辨證論治體系來認識、指導現代傳染病防治,這種辨證體系的分散導致指導的系統化不夠、專一性不強,不能快速有效地認識和防治新發疫情。系統成熟的辨證論治體系是疫病防治的基礎,因此,整合相關理論體系,構建更為精準的疫病防治辨證體系勢在必行。

  深入挖掘疫病特色治療方法

  確有療效的方藥和療法是瘟疫防治的關鍵。歷代醫家在防治瘟疫中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用藥經驗和特色療法,如晉唐時期用于佩戴辟疫的單味藥物桑根、女青等,明清時期廣泛應用的降香、沉香等多種香料,以及《神農本草經》的雄黃,《千金要方》的老君神明白散,葛洪《肘后備急方》的太乙流金散、屠蘇酒、《景岳全書》記載的紫金錠等等。特色療法如用中藥懸掛、佩戴、燒熏、涂浴、塞鼻、取嚏、點眼、涌吐、粉身、洗浴等防治瘟疫。深入系統整理發掘特色的預防和治療方藥方法,有利于豐富疫病防治手段,拓展中醫防治疫病藥物的使用范圍,對繼承和發揚傳統疫病理論,構建現代瘟疫中醫防治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疫病防治人才隊伍和平臺建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們國家在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突出表現為疫病防控方面人才隊伍的不足。面對疫情提出的新挑戰和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新要求,我們需要從三個方面加強疫病人才建設:一是整合高校、企業、研究院人才資源,匯聚科研創新力量,健全疫病防治高級專家智庫,為推動疫病教育改革創新發展提供頂層設計;二是布局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疫病研究創新中心,整合中醫疫病研究力量,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研究平臺;三是推動中醫瘟疫學科的建設,建設推廣中醫疫病相關課程和教學改革,開辦中醫疫病特色專業,強化中醫疫病理論和臨床技能培訓,加強建設疫病防治臨床基地,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中醫疫病人才隊伍。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青松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到底誰“封建”?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7.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10. 韓亂時,朝鮮做了三件事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5.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6.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7.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8.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9.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0. 元龍:特朗普一示好,主流文人又跪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色影视 |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 亚洲阿v天堂在线 | 亚洲欧洲aⅴ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高清a | 亚洲色久悠悠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精品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