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5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接受新華社專訪。
評:看了部長十多個總結性觀點,篇幅比較長,但可評論的東西并不多,相信一般網友都能看懂。
我個人對方向的觀察是:胡錫進前面放了緩和風,專訪是比較正式的導向,然后可能是想辦法拉回關系。緩和信號已發送,就看金毛怎么想了。
歷史告訴我們:不要為謀短暫安寧而付出長期負重的代價。
2、交通部:開展時速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列車研制和試驗。
評:高速鐵路好不好?當然好。超600公里時速鐵路快不快?當然快。
不過,我對中國交通十四五規劃抱有不同態度,不支持修建超500公里時速的高速鐵路,我認為,在現有高鐵基礎之上,把時速提到400公里就足夠了。主要有以下幾點理由:
A,中國350公里時速的鐵路和普通鐵路已經布滿全國,并且還在擴張,路網非常密集,只要繼續通過科學改造,把時速提到400公里,完全能夠滿足快速出行的要求。
B,500公里以上時速的出行要求可以通過擴大民航供給能力來解決,一方面要擴大干線機場的吞吐能力,另一方面要更多地開通支線飛機,讓中短途航空出行成為一種新出行主流,構建不同需求的航空圈應該成為未來交通規劃的新方向。超600公時時速的高鐵,其安全性應該不會高于飛機。
C,航空線的建設比起超高速鐵路線的建設最大的好處是不占用耕地,國人現在只看到了出行快的好處,沒有看到普鐵、高鐵、普路、高速公路對耕地的大量占用,如果在現有路網的基礎上再構建超高速鐵路網,除了運力浪費,影響最大的就是耕地浪費。
D,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大家觀察水災的時候,一般只關注江河湖泊的水利建設問題,沒有看到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影響問題,任何水系的連通和相互包容,自然形態是最為重要的,一旦被破壞,水系的連通性就被破壞。縱橫交錯的高鐵、鐵路、高速路、公路已經將過去的地形分割得支離破碎,水系走向完全混亂,簡單的架橋留孔遠遠無法滿足原來的正常流動要求,水災來臨,排水困難,旱災來臨,灌溉困難。對自然環境內生性影響還沒有計算在內。
E,交通的方便快速要兼顧到日常需要。高鐵快,但絕大部分人一年能坐幾趟高鐵?每年能在高鐵上度過十天以上的人占比多少?大家再看看城市交通,有時候,我開車從河西到河東花的時間比去一趟武漢所用的時間還長,而我一年中95%以上的天數在市內流動,是解決城市交通時間損耗重要還是解決長途時間損耗重要?如果高鐵時速能在現有鐵路基礎上提到400公里,還有多少再提高的必要?你的長途出行時間真的那么寶貴?
不支持時速600公里的鐵路網建設,不是拒絕新科技,是我們能夠選擇更合理、更科學、更有利于國計民生的投資方式,這是我對中國高鐵熱的冷思考,希望中國科學家多花點時間解決好人口眾多、問題眾多的城市交通問題。
3、實價280元的救命藥賣到70萬元一針。
評:五年前就曝出2元進藥賣到198元,成本一千的心臟支架賣到6萬元。280元的成本賣到70萬元,雖然有點想不通,其實也正常,這也是通貨膨脹,這是市場經濟規律。醫改遵循的是市場規律,一切現象都是市場現象,不理解,是思想跟不上中式市場時代。
未來,可能還有更離譜的事。
4、TikTok聽說要被美國敲詐,強盜式敲詐。
評:我沒有玩過那東西,不評它的好壞。近幾天,很多朋友都讓我評這事,說這也太恥辱了,美國真是欺人太甚。
到目前為止,我對該公司的老板一無所知,他是不是中國人?他的家人是不是中國人?他的大股東都是中國人嗎?他的公司財產屬不屬中國財產?我全都不知,我無法判斷美國是不是在欺負我。即使全都姓“中”,我也未必會為它惋惜,華為的教訓近在眼前,他不早點提防,他在想什么?
如果又要把它的事提高到國家層面展開外交戰,我個人不贊成。
5、內循環已成國家戰略,起因是中美關系惡化引起的連鎖反應。
評:內循環本身沒有什么問題,14億人口的國家,在被外敵封鎖的情況下,可以確保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這是一個非常規應對策略,不是主動封閉戰略。
但是,但是,但是,內循環有成效的前提是:能搞好國內綜合平衡。
一個兩極分化的資本化經濟環境,內循環是不可能健康發展的,如果真想靠內循環的戰略破解西方的封鎖危機,必須制定一系列政策解決全局性的各類不平衡固疾,財富的兩極分化就是關鍵之關鍵。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什么?資本主導一切,全社會資產資本化,金融決定階級分化,財富不斷向少數人手上集中。這都不是內循環的條件,這是內分層的條件。
附言:
有人問:針對美中疫情控制的效果對比,是否能說明民主制度的優劣?答:此話題偏離了就事論事,我不便評論。
寫于2020年8月6日星期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