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把中醫藥健康扶貧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集中資金、資源、精力,統籌推進貧困地區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服務能力提升。
近日,從中國中醫藥報看到一則消息,講述了江西省興國縣方太鄉分水村中醫藥扶貧的事情,在這個村里,江西省中醫院從2018年10月開始推廣熱敏灸技術,掀起了一股全民艾灸的熱潮。如今,熱敏灸在當地的知曉率達到了91%,使用率達到了67%,成為了當地老百姓日常保健的重要方式。而且,分水村已經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的可喜狀況,一些大病、慢性病患者也將熱敏灸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018年10月17日,江西省中醫院定點幫扶分水村,選了3位同志組成扶貧工作隊駐村。現在的農村留守老人居多,分水村也不例外,在這里,67戶貧困戶中,近一半家庭是因病致貧,如此,解決村民的健康問題,將是幫助貧困戶脫貧的重要方式。
江西省中醫院組織了專家團隊為村民進行健康體檢,建立了全面準確的健康檔案后,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做出了針對性的治療和幫扶方案。熱敏灸,療效好、治療范圍廣、操作方便,最為適合在該村推廣。
熱敏灸,又稱熱敏懸灸,全稱“腧穴熱敏化艾灸新療法”,屬于針灸的一種,是江西省陳日新教授臨床近20年的科研成果。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江西省中醫院的熱敏灸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在央視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華醫藥 抗擊疫*情》中專門報道過。
2018年12月29日,分水村熱敏灸工作室開始向村民開放,為當地村民提供熱敏灸服務。分水村氣候較為寒濕,農村的老百姓長期務農,勞動強度大,村民常見頸椎病、腰椎病以及膝關節疾病,這些疾病若打針吃藥,效果并不理想,而如果采用中醫的針灸等療法,容易見效果,且診療費也少。
不過,對于陌生的熱敏灸,一開始,大多數村民都抱有懷疑的態度。這一點,倒是很正常的現象。
李冬梅是第一人,她的婆婆膝關節不適,她帶著老人家進行熱敏灸治療后,效果不錯,后來,她女兒的蕁麻疹經過熱敏灸治療也明顯減輕。農村是個熟人社會,李冬梅受益后,很快就帶動了她的家人朋友,如此,熱敏灸慢慢就傳開了。
有意思的是,江西省中醫院3人扶貧工作隊在駐分水村的這一年多時間里,還培訓了該村2名志愿者。除此之外,江西省中醫院還在方太鄉其他7個行政村成立了熱敏灸體驗室,共培訓了25名志愿者,他們還鼓勵鄉衛生院的工作人員學習熱敏灸技術,服務當地百姓。
中醫本就來源于生活,在廣大民間尤其是農村本來是有很大的空間的。筆者的奶奶是解放前生人,老家湖南,那時候的農村有不少人懂一些中草藥、懂刮痧、拔罐、刺絡放血這些中醫外治方法,雖然理論上他們多數不通,但實踐經驗卻很豐富,療效也都不錯。再往后,1965年626指示后的赤腳醫生時代,中草藥和針灸是赤腳醫生的兩大法寶,因為這兩大法寶不僅療效過硬,而且成本很低,是貧困的農民也能用得起的。
如今的中醫藥扶貧工作,恰恰又讓中醫藥回歸到農村百姓的生活當中,中醫的簡便驗廉,也使得這種方式更容易為農村百姓所接受。江西省中醫院對口分水村的中醫藥扶貧工作甚至讓筆者看到了當年培養“赤腳醫生”的影子。
進步的是,中醫藥扶貧工作隊是專業的中醫醫護隊伍,他們可以將他們的所學充分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在這里,他們應該能收獲更純摯的醫患關系,也能收獲更多的臨床實踐經驗。
總之,筆者認為,這項工作的開展,貧困鄉村的百姓受益了,更進一步來看,那些參與扶貧工作的中醫醫護人員也獲得了農村廣闊的實踐成長空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