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例仍然在以每天新增20萬+的速度攀升,疫苗也還在緊張的研制當中,在此期間,針對治療新冠的醫學研究也一直在進行中。最近,從隸屬于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微信平臺上看到一篇文章《地塞米松治療顯著降低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病死率》,還看到筆者很尊敬的一位中醫教授的一段評論,核心觀點是:最重要的是認真地用中藥,對此,筆者想寫寫自己的看法。
這篇文章是翻譯了一份英國牛津大學某研究團隊的研究報告,這篇論文在線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原標題是《使用地塞米松治療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研究結果的初步報告》,是關于使用低劑量地塞米松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試驗結果。一共有2104例患者接受地塞米松治療,4321例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新冠住院患者中,接受機械通氣或需吸氧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治療,能夠降低患者28天內的病死率,對于不需要接受吸氧治療的患者則沒有益處。
正好是一個月前,6月17日,英國首相辦公室在“推特”上發文,稱英國牛津大學開發出一種治療新冠肺炎的“新療法”,能有效降低死亡率,英首相鮑里斯激動表示“這是英國科學的非凡成就”。這個“新療法”不是指他們研制出了新藥,而是老藥新用,這個老藥就是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地塞米松。
這則消息在當時上了熱搜,說明這則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不過中國的老百姓對這種療法并不陌生,因為早在2003年非*典期間,鐘院士就大膽地采用過——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這種療法,救活了一些重癥非*典患者,但是實際上的死亡率仍然不低,而且使用大劑量的激素,讓這些幸存者出現了股骨頭壞死的嚴重后遺癥,活得很痛苦。
非*典的經驗是深刻的。這次,英國牛津大學開發出的用地塞米松治療新冠的新療法,采用的是低劑量的口服或靜脈注射地塞米松治療(每天一次,劑量為6mg,療程持續10天)。這是區別于非*典時的大劑量使用激素,至于這種10天周期低劑量使用有沒有副作用,就要看后續的報道了。
對此進行點評的這位中醫教授,他參加了武漢一線抗疫,在實戰中用中醫藥取得了非常振奮人心的成績,他說——實話實說:我們不知道激素能否降低新冠肺炎危重癥的病死率,只是知道我們經治的62例危重癥患者吃了中藥后全部存活,且零氣管插管、零有創呼吸機、零ECMO使用。可見,我們的結論只能是:用不用激素無所謂,插不插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認真地用中藥。也許我們的實踐和認識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所以不為某些人接受,但歷史就是這樣,歡迎有識之士調閱原始病歷!
看到這段點評,筆者感到非常振奮,這是有理有據有節的中醫自信!
武漢疫*情中,整建制接管重癥病區的國家中醫醫療隊在救治重癥危重癥患者上,都取得了讓人矚目的成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介紹:中醫藥早期介入、全程參與、分類救治,中醫藥積極參與輕癥、重癥、和危重癥患者治療,以及提高醫學觀察發熱病人和密切接觸者免疫力,出院患者康復方案。中國堅持“老藥新用”基本思路,積極篩選有效治療藥物,總結出“三藥三方”。這是中國經驗的一大亮點。
6月11日爆發的北京疫*情中,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院長在7月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北京這次針對密接隔離人群,僅大興區和豐臺區就先后對21667人次給予“提升正氣,化濕解毒”的中藥湯劑和中成藥投放,在阻斷疾病傳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無癥狀感染者、輕型普通型患者以中醫藥治療為主,重型、危重型采取中西醫協同進行救治。
劉清泉院長還提到過一個數據:截至7月4日已經出院10人,其中7人以中藥治療為主。確診病例中危重型5例,重型21例,全部采取中西醫并重進行救治,中醫辨證施治,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當時,1例危重型轉為普通型,3例危重型撤除呼吸機,1例撤除ECMO(體外膜肺氧合)。19例重型轉為普通型。
6月11日到7月4日,24天的時間,中醫藥參與率100%,危重型和重型患者救治效果是非常顯著的,重型轉普通型率90%以上,無一人病亡。這個救治效果比起地塞米松能夠降低患者28天內的病死率的效果,可謂是云泥之別。
所以說,這位中醫教授的點評真的是非常的中肯,也是非常的自信的。只是筆者也略略從中看到了一點點無奈,在事實層面,我們確能看到中醫藥治療的效果,但是目前醫學研究論文發表的標準,卻使得中醫人難以發表高水平的中醫藥治療新冠的論文,得到世界醫學界的承認,實在是可嘆!
但是,不管怎么樣,這位中醫教授您說的對——最重要的是認真地用中藥,面對新冠,面對很多疾病,中醫人當有自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