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疫苗的誕生,的確基本根治了天花、麻疹等傳染病,但疫苗研發具有嚴重滯后性、復雜性;循證醫學清晰、標準化、方便普及,然而論證過程十分漫長,也不適合應對新發傳染病。對疫苗和循證醫學的頑固迷信,本質上是對西方的制度迷信、技術迷信,他們忘了還有中國制度、中國中醫可用。新冠疫情以來的事實,已教育了很多人,還沒醒的人也該醒了。
1、疫苗的歷史和原理
用“疫苗”預防傳染疾病的做法,來源于古代中國。早在宋代,聰明的中國人就發明了“人痘”預防天花。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種方法,是利用天花患兒身上的痂或膿汁直接作為痘苗,吹到接種者的鼻孔內,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癥狀略輕的痘,從而獲得對天花的免疫力。經過6-7代培養的“人痘”,其安全性非常高。清代醫書《種痘新書》提供了一個數據,致死率降至0.33%。清代早期,由于順治皇帝死于天花,康熙對天花的傳染非常警惕(康熙本人也得過天花),下令在全國大規模推廣種痘法。
大約也是在這個時候,中國的種痘法傳入俄羅斯,然后傳入英國。18世紀末,英國一位鄉村醫生琴納改進了種痘方法,使用牛痘接種。100多年后,牛痘接種方法又回傳中國。清末沿海一帶,出現了一種新的職業叫“痘師”,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盡管現代疫苗的研制過程已進入了基因層面,但基本的原理和古代種痘是相似的。通過對病毒滅活后,將疫苗注入人體,讓人體產生對這種病毒的抗體。等這種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爆發時,注射過疫苗的人就不容易被傳染。所以,絕大多數的疫苗都是預防性的。
不可否認,接種預防疾病在中國古代出現,以及現代的進一步成熟,是人類應對傳染性疾病的巨大進步。
2、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謬論
2016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通過統計監測數據,比較疫苗前、后時代(2011-2014)相關疾病年平均發病率,挑選出七大“防病利器”。這些疫苗非常有效的預防了這些疾病的發生。
疫苗防病效能數據一覽表
然而,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謬論。疫苗對某些傳染病的驚人療效,導致了某些人對疫苗想當然的迷信。如果認為疫苗能應對所有傳染性疾病,那就大錯特錯了。
疫苗盡管極大降低了某些傳染病的發生率,但并非萬能。表格中的傳染病,都是已出現多年的種類,疫苗的研制也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還有許多傳染病,例如埃博拉、非典、中東呼吸綜合癥等,至今沒有公認的有效疫苗。
一是因為疫苗的研發并非都能成功,即便時間足夠(埃博拉病毒已出現50多年了);二是非典這種新發傳染病,來去都很快,短時間內研制疫苗是幾乎不可能的,起碼目前還沒有成功的先例。
疫情爆發以來,我們的媒體動輒歡呼雀躍報道疫苗的進展。盡管目前已有疫苗研發進入動物實驗階段,但其在人體的有效性、安全性還未得到驗證,需要進行多期臨床實驗才能驗證結果?,F在,外省疫情基本控制住了,湖北疫情也進入了穩定時期。至多個把月,全國絕大多數病人都要出院了,哪里找到足夠樣本的病例去實驗呢?綠色通道再方便,必要的研究步驟絕不能少。
新冠病毒是新發傳染病。幾乎可以肯定,等有效疫苗研制出來,疫情很可能早已過去了。比如世界衛生組織就曾表態,“疫苗最快18個月內可以準備好”。這就是疫苗應對突發性傳染病的尷尬。然而,某些人不知為何到現在都還沒醒過來。
當然,考慮到這種病毒可能還會長期存在,國家繼續研發疫苗以備不時之需是可以的。只是,即便到了下一次,僅靠著疫苗就能救我們嗎?
3、循證醫學同樣存在滯后性
所謂循證醫學,按照循證醫學創始人David Sackett教授定義,就是“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目前可獲取的最佳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師個人的專業技能和長期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觀和意愿,完美地將三者結合在一起,制定出具體的治療方案。”
循證醫學的基礎,在于具有可重復性的科學研究,優點在于準確、清晰、可追溯、可量化、方便社會化普及。但如果沒有已被證實且具有可重復性的科學研究作為根基和支柱的話,循證醫學的治療方法便不能建立。要知道,反復的、大量的去證明一個研究結果,是需要相當的時間成本、物力成本的。所以,循證醫學模式雖好,但卻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在面臨突如其來的疫情時,由于研究的論證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成本,顯得在短時間內難以應付。此外,在循證醫學模式中,某些人津津樂道的“隨機雙盲大樣本對照實驗”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在實際情況下難以實現,離真實世界有很大的差異。
疫情爆發以來,我們所見到的一切,不足以說明了這一點嗎?
4、疫苗和循證醫學靠不住,靠什么?
一些人對疫苗和循證醫學的頑固迷信,本質上是對西方的制度迷信、技術迷信,他們忘了還有中國制度、中國中醫。
中國采取堅決的防控措施比單純依靠疫苗更可靠、更徹底、更主動。歐美日韓疫情已大爆發,但國情不同,未見像中國這樣的徹底的封城、封村舉措。中國一聲令下,全國一盤棋,應對疫情秩序井然,很快就掌握了主動,這在他們那里是不可想象的。他們能做的,就是調高檢測標準,以此來控制確癥人數,典型的掩耳盜鈴、鴕鳥政策。美國甚至打算把新冠肺炎當作流感來應對,真是讓中國人大開眼界。
美國主流媒體把中國的做法,挖苦為“中世紀”的辦法,把他們依靠疫苗和現代設備的辦法,叫做“現代化”的辦法。只是,世界衛生組織考察組到中國后很受教育,對中國“中世紀”的應對方法嘖嘖稱贊。
他們歐美日韓既然不能徹底封城、封村,也無法下令學校、商店都關門,更害怕疫情影響經濟發展,所以只能讓病毒“子彈飛”。這種情況下,疫苗就是救命稻草。要能給所有人都注射一針疫苗,就不需要像中國那樣舉國應對,多省力的事情?可惜,疫苗不爭氣,走路慢騰騰,千呼萬喚就是出不來。得有多迷信西方,才會認為沒有它中國就不能最終控制新冠肺炎?他們和美國主流媒體看法一致,認為中國封城封村不符合“國際標準”,對經濟破壞太大。
循證醫學的局限性、滯后性,經過疫情以來的事實教育,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懂得了。同時,中醫藥快速、有效、安全,也被更多人所認可。也和西醫藥一樣,中醫藥已深度進入了國家治療方案,在各省都得到了大規模應用。不依賴循證醫學,中醫藥可以高效治療新冠肺炎,具備速度快、重癥轉化率少、花錢少、后遺癥少、出院標準高、康復期快等諸多優點。
當然,對中國制度和中醫藥已創造的這些佳績,頑固的疫苗和循證醫學迷信者們不會相信。我們要做好準備,因為誰都叫不醒裝睡的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