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抓“兩頭”深度介入社區防控:力求未病先防,確保愈后防復
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第一時間抓住疫情發展的“前頭”,介入社區控制傳染源,力求未病先防;隨著越來越多的患者病愈出院回歸社區,中醫藥再抓住為恢復期患者保駕護航的“后頭”,確保愈后防復。
目前,武漢的疫情防控進入深入排查階段,社區是最基礎的單元,也是最重要的單元。在疫情防控的前期,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社區,對實現關口前移、提高臨床療效和治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集中救治后,越來越多治愈患者重回社區,中醫藥對促進恢復期患者康復將發揮更多積極作用。
此次,中醫藥抓住社區防控的“兩頭”——前期干預和后期康復,有效助力打贏這場武漢保衛戰。
前期干預:
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社區疫情防控
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率先提出中醫藥應第一時間介入社區防控。
1月24日,仝小林與專家組成員抵達武漢,1月25日—26日,在查看過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住院病人和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發熱門診情況后,仝小林提出了他的看法。
“這些住院病人是哪里來的?是從發熱門診來的。門診病人是哪里來的?從社區來的。因此,從防控工作來說,必須從社區開始切斷源頭。”仝小林表示,之所以要求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社區,也與中醫藥特色優勢有關,“新冠肺炎患者初期容易出現發熱、咳嗽、腹瀉等癥狀,而中醫擅長調理脾胃,退熱降咳,使用中藥可以緩解大部分患者初期癥狀,效果很明顯。”
仝小林立即召集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北省中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和武漢市中醫醫院等四家醫院負責人開展座談。他了解到,湖北省中醫院與武昌區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社區緊密醫聯體合作,并擁有互聯網醫療信息平臺。
依托湖北省中醫院與武昌區的社區醫療信息網絡平臺,1月29日,仝小林帶領湖北省中醫院的專家醫療隊前往武昌區,向社區隔離點密切接觸人群發放藿香正氣滴丸、連花清瘟顆粒等中成藥,起到了積極的防治作用。此后,他們又為武昌區社區隔離點的疑似患者和輕癥患者發放了中藥湯劑。
為了方便對武昌區社區隔離點的疑似患者和輕癥患者的用藥指導,仝小林與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劉保延合作,開發出一款手機APP,約500名醫生志愿者在后臺隨時對病人的用藥反饋和咨詢給予指導,及時開展中醫藥療效的評估工作,同時也對恐懼、焦慮的患者進行安撫。
目前,中成藥、中藥湯劑的使用已經在武漢市社區隔離點全面推開,中醫藥抓住社區防控的“前頭”,前期干預對實現關口前移、提高臨床療效和治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集中救治:
開出通治方,加強巡診盡量做到辨證
“一人一湯藥,一人一辨證”是中醫最理想的用藥模式。但面對社區隔離點的大量患者,單靠中醫醫生一個一個把脈開方,是不現實的。仝小林與專家組成員想到了用“通治方”加減的方式對新冠肺炎進行中醫藥干預。
他們通過對武漢市100余例患者的臨床觀察,結合當地的氣候,討論擬定出針對社區隔離點人群的通治方,簡稱“一號方”,方中包含了生麻黃、生石膏、杏仁、羌活等20味中藥。根據主癥的不同,他們還擬定了四個加減方,可在通治方基礎上變化使用。“這樣一來,即使不是中醫大夫,社區醫生經過培訓,也比較容易掌握和操作。”仝小林表示。
2月19日,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開展武漢市集中隔離點中醫藥巡診工作的通知》,要求巡查集中隔離點中醫人員配備及中醫藥治療開展情況、中藥配送發放和服用情況等。湖北省中醫院專家組成員肖明中,近期在對東湖高新區、青山區、武昌區、洪山區等地的隔離點進行巡診和督查。
“巡診專家會根據病人的舌象、現有癥狀等情況進行指導用藥,并配合開展一些中醫適宜技術,我們盡量在通治方的基礎上做到中醫的辨證論治。”肖明中介紹,半個多月以來,湖北省中醫院社區醫療隊深入隔離點進行中醫藥辨證指導用藥909人,對于輕癥和普通型患者,中醫干預的病情好轉率可達84%,中醫藥進入社區隔離點的效果凸顯。
“未來,隨著更多方艙醫院的建設,社區隔離點的確診患者將進入方艙醫院,接受更系統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復。”肖明中表示。
后期康復:
中醫藥為更多恢復期患者保駕護航
隨著武漢市地毯式大排查的開展,“不落一戶、不落一人”“應收盡收”等政策的實施落地,越來越多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與此同時,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的好消息也頻繁從各定點醫療機構、方艙醫院傳出,那么,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如何度過恢復期?中醫藥又能在其中發揮什么作用?
“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仍存在輕微的咳嗽、出汗、身體乏力、活動后氣促等癥狀,身體抵抗力較低,甚至還有極個別病例再次出現發熱的情況,恢復期的中醫藥治療可幫助患者扶助正氣,加快肺部損傷后的修復。”肖明中表示。
2月19日,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西醫結合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對于恢復期患者,應及時應用新版診療方案中推薦的中藥湯劑和中西醫結合康復技術等,促進患者早日痊愈。
“益氣養陰、健脾和胃、化痰通絡的中藥湯劑和中成藥,配合針刺、穴位按摩、刮痧等中醫適宜技術,對患者出院后的康復有很好的療效。”肖明中表示,團隊專家后期擬通過視頻、培訓手冊等形式,對患者進行恢復期的中醫藥知識普及宣傳。此外,推薦患者們通過八段錦、太極拳等傳統健身功法幫助身體的恢復。
可以肯定的是,中醫藥將開辟強有力的恢復期主戰場,為更多患者的康復保駕護航。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刮痧助患者睡個安穩覺 | 國家中醫醫療隊一線抗疫實錄(二十一)
_
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
_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石嘉恒是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出發前,他用文字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我的導師齊文升主任一直教導我們:“急診人不能害怕,不能退縮。”受老師的影響,在這次新冠肺炎的抗疫工作中,我并沒有覺得害怕,相反,內心一直涌動著奔赴前線的渴望。
對我個人而言,首先,我希望能以這次機會作為自己的磨刀石,磨煉自己臨床實踐的經驗,提高自己處理緊急事件的能力,堅定自己臨危不懼的信心;其次,作為一名學生,看著自己的導師年近花甲仍義無反顧投身一線,我的內心時常覺得愧疚不安,希望能盡微薄之力為他分擔一點工作;最后,作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是我們學醫初始就立下的誓言,不忘初心,我理應盡我所能加入到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去。
_
第二批國家中醫醫療隊
_
廣東省中醫院
彭蘇池是第二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2月20日,他記錄了給病房里一位阿姨刮痧的故事。
2月20日,晴。
一眨眼,來到湖北已經25天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我們醫療隊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特別是運用中醫特色療法,讓越來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受益,很多人因此愛上了中醫藥。今天在隔離病區,一位阿姨再次體驗到了中醫特色療法——刮痧的魅力。
查房時,我發現42床魯阿姨有點不開心,于是問道:“阿姨,您這兩天病情好轉很多,補液治療也在減少,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出院啦,怎么反而不開心了呢?”
阿姨說:“這兩天頭疼頭暈得厲害,睡不好。”
我說:“您別擔心,我來想想辦法!”
在詳細詢問阿姨是否有頸椎病、高血壓等病史,頭疼頭暈的時間、程度、性質等問題后,我又查看了阿姨的舌苔,摸了摸脈象。通過綜合收集到的資料,排除禁忌癥后,我決定運用中醫特色療法——刮痧為阿姨解決這個問題。
取來刮痧板,我告訴阿姨刮痧有疏通頭部經絡、止痛止暈的效果。
阿姨說:“好呀!我在二十多年前做過一次刮痧,不過什么感覺都不記得了!”
我開始為阿姨進行頭頸部刮痧,并時不時地詢問她的感受:“痛不痛,力度如何?”
“不痛,力度把握得剛剛好,很舒服!”她答道。
“阿姨,刮完之后,您的頭部會微微發熱發汗,這樣經絡就通了,通則不痛,今晚您就可以睡個好覺!”我一邊給阿姨刮痧一邊用通俗的話告訴她原理。
……
“阿姨,現在刮痧治療結束了,您感覺怎樣?”
阿姨扭了扭脖子,轉了轉頭,說:“真的不暈了,剛剛還不敢抬頭,現在頭有點發熱,還出汗了,好舒服,真沒有想到你還有這功夫!太感謝了!”
阿姨的肯定讓我感到無比開心!真是金獎銀獎不如患者的夸獎!
_
第三批國家中醫醫療隊
_
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來自陜西的第三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已經進駐武漢江夏方艙醫院工作數日,隊員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完全融入工作狀態。今天,我們就來跟隨隊員李天浩的鏡頭,一起去看看他們是怎樣工作和生活的。
_
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
_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宋秀明是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抵達雷神山數日,他用文字記錄了工作的點點滴滴:
忙碌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回首出發時的情景感覺還在眼前。那天,我作為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來到了武漢。我知道:我肩上的擔子不輕,我一定不辱使命!
抵達雷神山,經過三天緊張的培訓和前期周全的準備,2月19日下午,我們披上“戰袍”,準備“迎戰”!我和尹成偉、張興、王婧幾位醫生迅速查房,完善病史采集;商斌儀、呂嬋、蔡蔚然、郭君四位醫生在辦公室整理信息、開出醫囑;緊張有序的工作直至深夜。一定是隊里這群年輕人給我的力量,連續工作了18個小時,我這年過半百的身子骨居然一點也沒有感到累,腦子里都是之前看過的病例和開過的藥方。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效果顯著,2月20日早,我和王婧來到病人身邊,詳細詢問病情、檢查資料,完善病人用藥并根據舌苔脈象開出中藥等。
_
第五批國家中醫醫療隊
_
江蘇省中醫院
袁征是第五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在這次出征前,他已經在醫院發熱門診工作了 21 天沒回家,一接到馳援武漢的報名通知,他第一時間主動請纓。“作為感染科中醫師,在發熱門診也積累了一些新冠肺炎的專業知識。支援武漢對我來說就是換了一個地方工作,這是我最基本的職責!” 袁征說。面對快要過三歲生日的兒子,他說:“你知道嗎?爸爸馬上要去前線和病毒打仗了,等我消滅病毒再回來好嗎?爸爸提前祝你生日快樂。” 兒子也似懂非懂地答道:“好的,爸爸。如果你們的力量不夠,我也可以去幫助你們一起打病毒怪獸呢!”(來源:中國中醫)
雷神山攻堅,國家中醫醫療隊在做些什么
隨著武漢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這家主要用于收治新冠重癥和危重癥患者的醫院在不斷凝聚公眾的目光。該院由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接管的中西醫結合病區,更是讓人充滿好奇和期待。重癥危重癥救治攻堅,中醫藥能做些什么?中西醫如何結合、優勢互補,提高患者治愈率?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這些病區的專家們——
01
從醫護比到專業結構:就是來“啃硬骨頭”的
據介紹,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由來自上海、廣東、吉林的醫護人員共同組成,共同接管雷神山的感染三科五、六、七、八這4個病區(即C5~C8病區),每個病區配置近50張床位。
其中,上海市派出122名隊員,主要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曙光醫院、岳陽醫院和上海市中醫醫院,接管兩個病區。廣東、吉林各61名隊員,各接管一個病區。廣東省的隊員以廣東省中醫院、深圳市中醫院為主,還有來自深圳市多家區中醫院的業務骨干。吉林省的隊員來自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長春市中醫院、吉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和遼源市中醫院等。
“知道要來啃重癥救治這塊硬骨頭的,所以我們的人員配置也圍繞重癥救治的特點展開。”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方邦江教授介紹,三省隊員都是按照重癥治療的要求,以1:3醫護比成建制組建。學科組成方面,也以重癥、呼吸、急診、心血管科等為主,還有重癥、危重癥救治相關的消化、營養等科室人員。他們技術過硬、年富力強,不少人參加過抗擊SARS疫情,經歷過汶川抗震救災等考驗。
除此之外,考慮到重癥危重癥救治少不了西醫的支持治療技術,該批隊員也都有所準備。“隊員中大部分有傳染病防控工作經驗。緊急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ECMO……所有這些可能會用到的技術,我們都有熟練掌握的醫務人員。”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廣東隊領隊、廣東省中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鄒旭教授表示,“醫療行業不是用兵一時,所以我們在平時就強化養兵,強調中西醫綜合技能培訓、三基三嚴。”
據悉,上述三省醫療隊員都是接到命令第一時間集結出發,同時還帶來16臺呼吸機及不少醫療防護物資,到達武漢后分秒必爭做收治準備。“小到清理物資、整理床鋪,大到電冰箱、文件柜等搬運,都是自己動手。”吉林隊副領隊、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王健表示。正是憑著這股精神,雷神山醫院的這四個中西醫結合病區48小時內準備完畢,不到3小時完成首批患者收治。
02
有方案有經驗有高人:不打無準備之仗
據了解,中醫將新冠肺炎歸屬于“疫病”范疇。中醫學在同疫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寶貴的經驗。三省醫療隊對于迎接重癥挑戰,也已經從理論到實踐做出準備。
吉林醫療隊是帶來了《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方案(試行第三版)》。王健介紹,該方案是在首屆國醫大師、長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任繼學在抗擊SARS經驗的基礎上,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疫情防控首席專家、肺病科主任王檀教授團隊制定。該方案將疾病分為外感期、肺炎期、恢復期,而且在每個分期下又細化了證型。“到達武漢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仝小林院士對我們的方案進行了指導,建議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則,在武漢當地辨證應用。”王健介紹,通過服用中藥,該病區18位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咳嗽、乏力、腹脹、食欲差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在治療過程中,針對一些患者年齡大、基礎病多、容易轉重的情況,他們在用藥時針對新冠肺炎以寒濕為主,采用攻補兼施之法,預防疾病向重癥、危重癥發展。據悉,經過以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區患者目前病情穩定。
廣東醫療隊除了帶來廣東方案,還有可靠“援手”。鄒旭介紹,1月29日起,由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任隊長的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已經接管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為新冠肺炎患者改造的隔離病區。這也是當時唯一由中醫系統力量全力接管、負責診治的定點救治醫療機構。“張院長他們已經在武漢積累了大量的重癥救治經驗。我們已經建立起遠程會診機制。他還會定期過來指導、查房。”
上海醫療隊同樣有備而來。據悉,方邦江教授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感染等危急重癥,領銜承擔“基于‘截斷扭轉’策略的中醫藥防治膿毒癥循證評價及效應機制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項目20余項,牽頭制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風溫肺熱病(醫院獲得性肺炎)”等多個中醫診療方案、臨床路徑和專家共識。這些經驗對于新冠患者救治有較大指導意義。
“我祖籍湖北,在武漢讀書、工作多年,我的過去的同事、朋友以及學生很多也都在武漢一線。疫情發生后,我一直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與武漢的同道交流、指導臨床救治工作。”方邦江表示,根據這些前期經驗,春節期間,他還組織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醫結合防控手冊》,不久前已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03
中醫有特色西醫不落伍:讓中西醫結合有增益
既然是中西醫結合病區,就要在保證西醫救治水平不落伍的情況下,體現中醫特色,讓中西醫結合發揮出1+1大于2的效果。為此,上述病區已經開始了富有特色的實踐,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據廣東隊鄒旭介紹,來武漢時,該隊帶來了很多中醫特色防護用品,包括清熱解毒的湯藥、穴位貼敷等,除了用于病人,還可以幫助隊員們保持良好體力。
“按照中醫理論,芳香類藥物、香囊具有消毒作用。我們這次也帶來了不少對證的香囊發放給患者。此外,還用無煙艾灸,給患者提高免疫力。”方邦江介紹,他們還在探索通過針灸療法減少或者替代機械通氣,初步使用效果良好。“很多重癥病人面臨呼吸衰竭難題,但是氣管插管的同時會增加醫務人員暴露風險。如果能通過針灸的使用減少或替代機械通氣,對重癥、危重癥治療將帶來裨益。”
此外,針對重癥患者普遍存在的身體底子差、情緒不穩定等情況,三省醫療隊還不約而同推出了具有安神定志、提高免疫力功效的中醫功法治療,如八段錦、中醫導引等。“癥狀輕一點的可以站到床邊練,重癥的也可以臥床練,坐著、躺著都可以,我們都有針對性的聯系方法。”方邦江表示,隊員們已經將相關功法指導做成網絡版,并將二維碼都貼到每個患者病床邊,掃碼即可跟著練習。
據悉,目前在上述病區,中醫藥治療覆蓋率已達到100%。而上述中醫專家一致表示,中藥湯劑仍是中醫的“看家本領”。
“帶著手套切脈,雖然沒有平時那么敏感,但問題不大;帶著護目鏡看舌象,也沒問題。”鄒旭表示,根據一對一辨證情況,他們在最新版診斷方案的基礎上“扶正救肺”,指導重癥、危重癥救治。
根據前期經驗,方邦江也提出了治療新冠肺炎“表里雙解—截斷扭轉”的防治策略,擬定“敗毒截斷方”并應用于臨床。
據悉,目前雷神山醫院已經具備了中藥湯劑供應能力。“上午開方,下午藥就能送來病房。”鄒旭說。
除了臨床救治,吉林隊每天還會根據擬定的50多項評估點對患者體征進行評估,觀察病情變化。王健介紹,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團隊在1月21日就啟動了吉林省科技攻關項目——“結合地域特點辨證的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效果評價”,他們也把該研究在武漢病區同步開展,通過統計分析、總結,指導下一步更為科學、循證地展開救治。
“我們中醫很榮幸也有信心參與雷神山醫院的重癥救治。要完成好這一使命,必須一切向救治效果看齊。”方邦江說,所以,中西醫應該有機結合、共同承擔,在結合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在搶救危重病方面,西醫同行比中醫來得更多。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是有效方法還是積累出來了。這些都為我們開展工作提供了借鑒。我們希望在一些高風險、副作用大、療效不確切的西醫辦法方面,積極探索中醫藥替代方法。讓患者救治效果最優化。這就是中西醫結合攻堅的意義。”
據悉,接下來,上述病區將積極推動建立病區間會診機制、遠程會診機制和中西醫會診機制。(來源:健康報)
71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走出火神山醫院,他們收到一份中醫藥的“特殊禮物”(附視頻)
2月22日下午,經過火神山醫院醫護人員十多天的科學救治和精心護理,又有71名確診患者治愈出院,這是目前火神山醫院組建以來出院人數最多的一天。截至目前,已有155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陸續康復出院。
當71名新冠肺炎患者走出火神山醫院大門時,他們還收到了醫院送上的“特殊禮物”—— 兩大盒“火神山克冠康復方”中藥顆粒沖劑。
“帶上這些藥,我更安心了!”80歲的楊奶奶說,醫院為大家考慮得很周全。
為做好住院患者的科學救治工作,火神山醫院不斷總結診療經驗,嚴格落實查房、診療、病歷討論、專家會診、感染控制、心理疏導等制度規范,并根據國家指導方案提供的中藥處方,為不同情況的病人提供4種湯劑。火神山醫院中醫專家組還采集中醫癥候量表,制訂中醫辨證分型及協定處方,確立醫院中醫藥治療規范。
隨著移動式中藥房和顆粒劑機器的投入使用,可以根據醫生開具的針對性處方進行調配,更利于患者治療。這批患者出院時,火神山醫院專門為每名治愈患者配制了中藥顆粒沖劑。醫院中醫專家組組長朱蔚介紹,醫院采用普通型患者協定處方和重癥、危重癥患者“一人一方”的方式進行個體化治療。
“今天出院的這批病人,95%以上是經過中醫藥治療的,患者感覺非常好。”火神山醫院中醫專家組成員程金波介紹。
下一步,火神山醫院將繼續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力爭做到精準辨證施治、精準處方處置、精準觀察評估。
“感謝軍隊醫護人員,幫我戰勝了病魔。”一位治愈患者向主治醫生深深鞠躬后說,我會把醫院對患者的深情傳遞下去。
這批患者治愈出院后,火神山醫院立即對空出來的病房和床位進行打掃、清理、消毒,更換新的床單被褥,盡快著手收治新的確診病例,盡最大努力守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