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一位懂中醫理論的朋友,給我講中醫的醫理,有關中醫、西醫的具體內容我無權判斷,但是,他講的中醫理論與治療,簡直是把《實踐論》、《矛盾論》講活了,他講的中醫唯物辯證法至今記憶猶新。
一,總體的“活人”與局部的“死人”
他首先講了中西醫的歷史發展過程和對于人的認識。
中醫理論是在實際治病過程中形成的,是從活生生的人中抽象出來的,這樣的人,不僅是生物人,是和大自然聯系的人,而且是社會的人。人的臟腑學說、經絡理論、按摩治療等,這些理論被幾千年醫療實踐證明是科學理論,在西醫沒有進入之前,我國就發展到幾億人口大國,中醫在其中的作用不能否定。中醫的理論是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過程中抽象出來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它是哲學基礎就是唯物辯證法。
西醫理論則是建立在解剖學基礎上,是建立在現代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基礎上形成的,雖然從局部看具有科學性,但是,西醫學中的人,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死人”,是用儀器能夠觀察得到的局部的人。西醫理論把人體劃分成很多部分,治療時劃分成外科、五官科、胸科等等。那一個部分有癥狀,就歸入那一科治療,因此,人在西醫理論中就不是一個整體,人也不再是活生生的人了。西醫用現代儀器觀察人的一些部分,對于局部具有科學性,但是,從總體看,西醫對于人的認識并不科學,治療的方法則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其哲學基礎則是機械唯物論和形而上學。
二,現象與本質
中醫的治療,首先要判斷病源,通過“望、聞、問、切”,透過現象,再對病源的本質作出綜合判斷,不是像西醫那樣,把人劃分為部分的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中醫對于人體的認識,對于病源的判斷,要從面色、眼神、氣味、脈象以及病人口述等綜合分析,得出的內臟病源的判斷,認為人體之間五臟六腑有著內在聯系。
西醫治療則是根據病癥出現在什么部位,就劃歸某科室治療,完全不考慮人體內部之間的聯系,就現象論現象,就局部論局部。
三,陰陽、虛實診斷,辯證施治
中醫對于人體、病癥分陰陽、虛實。他舉例說,由于人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人體的背部接觸陽光,屬陽,胸部則屬陰等等。可見,中醫理論是把人和大自然的聯系概括在內的。治療時,同一種病,不同的人、不同的季節,根據時間、地點的不同,用不同數量的藥,辯證施治。
西醫采用的各種儀器,探測不出陰陽、虛實,因此,在西醫理論中根本不存在陰陽、虛實的概念;中醫的經絡系統學說,在實際治療中確實起作用,但是,用現代儀器還觀察不到,因此,在西醫的理論中也不承認存在經絡系統。在中醫的治療實踐中,證明經絡系統是客觀存在,雖然現在還沒有儀器能夠使人體器官感觸到,并不能排斥這個系統的存在。
四,固本與去邪
中醫理論強調固本,就是要調整人體本身的陰陽平衡,認為內因是決定性的,只要人體自身健壯,外來的“邪氣”就侵犯不了,認為外因是第二位的。這是矛盾論的內因與外因關系理論在中醫中的體現。
毛主席說:“我們中國如果說有東西貢獻全世界,我看中醫是一項。”
這位朋友還講了一些具體的中西醫理論和治療,我不懂,但是,對于我來說這卻是一次生動的唯物辯證法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