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癌癥分布圖
《中國生態六講》連載之三
癌癥的源頭在哪里?
蔣高明
媒體報道,中國癌癥病人呈現大幅度增長趨勢,每年新增癌癥病人312萬人,因癌癥死亡211萬人。“窮癌”高發,“富癌”增多,無論窮人還是富人,患癌病人都在增加,出現了“癌癥面前人人平等”的不幸局面,中國已成為頭號癌癥大國。
為什么癌癥越來越多?醫院里有那么多的病人?這要從源頭的食物和對待疾病的技術路線談起。
先說維持人類基本營養的谷物。自從人類發明了農藥和化肥,農業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些化學物質,農藥越用越多,害蟲和雜草也越來越難治理,食物中的農藥和除草劑殘留根本就難以避免。人們的一日三餐,或多或少地誤食了農藥和除草劑。盡管是微量,甚至可以達到國家或國際的所謂安全標準,但長期積累,人體的各項器官還是會受到影響。長期在一線生產這些有害物質,過度使用和接觸這些物質,是窮人的“窮癌”產生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人類吃的動物蛋白質。由于采取了速生養殖辦法,激素、抗生素、維生素不斷添加于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積累于動物體內,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人沒有吃藥,可生病后,以前的常規抗生素根本不起作用,因為人體內的細菌產生了耐藥性。
第三是提供人體基本維生素的蔬菜由于采取反季節種植方法,而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影響。反季節蔬菜滿足了人們一年四季對綠色蔬菜的需求,但由于反季節種植嚴重違背自然規律,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激素,有害物質當然會大量進入人體。
第四是各類人工合成激素的亂用和混用使得人體內部的生態平衡打亂。當前,人類激素、動物激素和植物激素可以混用,表面上可以起到增產的作用,且激素可以通過工廠大規模生產。這些激素或直接通過食物進入人體,或通過水體污染間接進入人體,這些成分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但沒有引起重視并不說明問題不存在,近些年兒童性早熟現象與激素的混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第五是各類飲料、酒水和調料中化學添加劑的大量使用,這也給人們的健康帶來隱患。如今的所謂科學技術,可以讓酒廠不冒煙、不進糧食就能生產酒水,醬油醋也可以用工業化的辦法生產,雖提高了產量,甚至口感更好,品相更好,但非糧成分進入人體并不是什么好事。飲料酒水中的化學添加劑是年輕人,特別是少年兒童生病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大多數患白血病的孩子從小就飲料不離口。
第六是中草藥也像種植莊稼那樣生產,也使用大量的化肥和農藥,這使得中草藥在提高產量的同時,質量在下降,有效成分在下降。中藥處方往往加大劑量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但人們在治病時也攝入一些不必要的化學物質。一些中醫院的醫生告訴我,為了療效,劑量有時會增加十倍。
第七是大量西藥的生產和過量使用。在當前西醫西藥話語權體系下的醫療機構,以過量使用西藥為主,有病吃藥,且可公費醫療免費吃藥,藥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疾病。其他諸如過度體檢,過度治療,雖然是以健康的名義,但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商業目的,人們的身體由此導致的傷害也難以避免。醫療商業化、市場化的現狀客觀造成了病人越治越多,醫患矛盾不斷增加。
無獨有偶,因食物與治理技術路線嚴重偏離的美國,癌癥病人也呈居高不下的狀態。美國有約165萬名癌癥患者,其中有約58萬人死亡。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美國每年患癌癥人口比率反而是中國的2.29倍。這還是美國積極采取了癌癥預防為主十年后的結果。因此,從患癌的人口比率看,世界第一癌癥大國是美國不是中國。數據無情諷刺了那些嚴重西化和美化西醫的人,在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式上,他們唯美國馬首是瞻,農業、工業等發展方式向美國看齊,災難性后果當然也向美國靠近。實踐證明,美國的食物結構、醫療治理不是先進的,而是落后的,不足以取。
事物總是不斷發展的,社會也在不斷進步。應當說人類社會在今天已經取得了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難以達到的成就,但健康水平的下降和病人的大量出現,也是前所未有的。要解決上述問題,應從源頭抓起,從健康食物抓起,從優美的生態環境抓起,從科學的疾病預防抓起,而不能為了所謂經濟目的,商業目的,無限度地犧牲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本文來自蔣高明科學網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999772.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