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評制點評中紀委原副書記撰文推薦竹林鎮
2014年3月11日,我剛剛發表了
【中華論壇】普評制點評鞏義竹林30年“三評”評出好鄉鎮
作者:普評制 發表于:2014-03-11 02:26:59 閱讀:491 參與:7 回復:7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68/73/96/9_1.html
文章說,我剛剛在人民、新華、新浪發表了兩個微博:
#我有問題問總理#基層領導的評判罷免權什么時候能夠交給基層老百姓及其代表?這是最帶根本性的組織用人制度問題,是老百姓切身利益最帶根本性的組織保障問題,希望能夠引起黨和國家領導的高度關注和高度重視。
#我有問題問總理# 301事件痛定思痛,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這就是:這一次為什么又是新疆出問題而不是西藏出問題?因為陳全國把家庭聯戶代表制帶到西藏并全面推廣而且已經初見成效,而新疆領導由于缺乏這方面的寶貴經驗,沒有或者沒有高度重視推廣家庭聯戶代表制,所以才問題不斷。這件事,希望能夠引起黨和國家領導的高度關注和高度重視。之前,我還發表了
【中華論壇】普評制點評信陽事件的前因后果【兩會重發】
作者:普評制 發表于:2014-02-25 09:54:51 閱讀:1379 參與:6 回復:2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68/29/03/7_1.html
文章指出:
今天,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為什么還要重發《普評制點評信陽事件的前因后果》這篇文章呢?原因很簡單就是這篇文章還沒有過時,一些觀點還很重要。你比如,最帶根本性的組織用人制度更重要。曼德拉說:“我反復提醒大家,解放斗爭并不是一種反對任何一個團體或種族的戰斗,而是反對一種壓迫制度的斗爭。 ” 所以我說,【普評制認為,社會主義的嬰幼期、青春期所犯的一切嚴重錯誤都是封建主義的世襲制、終身制、官僚制,資本主義的普選制、官僚制所造成的。 換句話說,我們所反對的是世襲制、終身制、普選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為這些制度而犯錯誤的個人、團體或種族。】你比如,
普評制這個概念,是我在《試行推廣普評制機不可失!》這篇文章當中,首先提出來的。參見
【人民網 兩岸論壇】試行推廣普評制機不可失!
普評制 閱讀(118) 回復(0) 2006-11-19 10:06:12
原文網址: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08943&bid=4
標準是“三個代表”,核心是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在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上,落實到普評制上——把評判罷免權交給老百姓,交給實踐,交給歷史永遠不會過時。至于,最基層的農村、企業、學校、醫院、居委會等等,一年之中投幾次票?那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你比如,
黨員領導干部非常好的單位,他們已經主動實行了家庭聯戶代表制,那就一年評判一次。而對那些必須派工作組的問題單位,剛剛開始的時候,為了把老百姓當家作主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惡性事件的發生,有必要三個月評判一次,直到黨員領導干部養成非常好的民主作風為止。
而最先按照普評制這個概念行事的,其實是袁庚。參見
【中華論壇】袁庚的改革實踐充分證明:普評制是切實可行的真理
作者;普評制 發表于:2013-07-27 19:53:39 閱讀:709 參與:26 回復:12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62/65/17/1_1.html
1983年4月24日,蛇口工業區第一屆管理委員會成立,取代了原來的建設指揮部。
令人興奮的是,這屆管委會是由民主投票產生的。而且規定,管委會兩年一屆,每屆均由民選產生,每年由群眾對管委會成員投信任票,不信任票過半數就得下臺,包括袁庚自己。袁庚說:“群眾監督干部,群眾有權選舉和罷免干部,這至關重要。我相信可以改變一下干部結構和工作作風。由組織部門提名,上級批準的做法容易滋生干部‘人身依附’的觀念。我想做一個不太小的改革,冒一點風險。”
…………
對于蛇口的做法爭議極大。顧立基說:“這種改革適合政府不適合企業,但當時管委會是政企合一的,它有積極的意義。”事實上,正因為是政企合一,不是純粹的政府,袁庚才有機會按照他的理想去改革。選票的力量就是在袁庚離休前的10多年里,蛇口工業區的領導干部雖然掌管人事權和數以十億計的財權,卻沒有發現過貪污受賄一類的案件。袁庚離休,蛇口恢復干部委任制后,貪污、受賄案時有發生,甚至當年蛇口的優秀干部虞德海在離開蛇口后,因“土壤”不同了,也成了全國聞名的巨貪。
今天,我才知道那第二個按照普評制這個概念行事的,其實,就是竹林“三評”了,并且一下子就堅持了30多年,太難得了!!!
“群眾評黨員、黨員評支部、支部評黨委”每年兩次。活動中黨員向群眾代表述職,讓群眾評議;黨委、支部及其成員向全體黨員干部述職,讓大家評議。群眾評議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鼓勵對黨員干部提意見指名道姓,毫無保留。黨員干部對照檢查向群眾反饋,做出落實整改計劃。支部和黨委歸納黨員群眾提出的各種問題和建議,列入下一步工作目標。30年來,群眾提的12000多條意見和建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竹林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王曉輝說:“‘三評’30年,有8名干部因不公不廉或能力不強被免職。”【這就是,在讓老百姓對基層領導行使評判罷免權,而不是那種群眾說了不算的民主評議。】
竹林鎮黨委副書記杜景占說,30年來,竹林全鎮無封建迷信,無重大刑事案件,無黃賭毒……保持了良好的社會風氣,成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三次蟬聯全國文明村鎮。
一位曾經的河南省委書記,前后21次到竹林鎮調研,贊嘆竹林鎮“三評”評出了一個堅守群眾路線的好典型,也是帶領群眾走上全面小康之路的典型。【袁庚改革、竹林“三評”,足以證明】
只要我們下定決心,一個一個農村,一個一個居委會,一個一個企業,一個一個學校,一個一個基層單位,去踏踏實實幫助那里的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去幫助基層全面落實家庭聯戶代表普評制,我相信,什么藏獨、疆獨、臺獨,什么貪污腐敗黃賭毒,全都不在話下。
非常遺憾!《鞏義竹林 “三評”評出好鄉鎮》這篇文章對竹林鎮的介紹不夠全面,所以,當我在網上搜到下面這篇文章的時候,非常高興,下面就請大家看,
鞏義竹林鎮踐行群眾路線30年 中紀委原副書記撰文推薦
2014年02月21日17:04來源:大河網
http://news.dahe.cn/2014/02-21/102646336.html
1983到2013,鞏義竹林的30年,折射了中國基層社會的飛速變遷。
竹林,1983年,這還是一個生產大隊的名字,彼時,竹林剛剛起步,就免除了群眾的農業稅及統籌提留。是年,村支部書記趙明恩44歲,人到中年。
1984年1月,竹林生產大隊改為竹林村。而十年后的1994年,竹林撤村建鎮,此時的竹林,已經名聲大振,54歲的鎮黨委書記趙明恩,在竹林小鎮迎來了52歲的胡錦濤,并不年輕的趙明恩向胡錦濤匯報竹林精神時,胡錦濤饒有興趣,認真地在本子上記錄。
這一場景讓趙明恩銘記至今,他曾對記者說,“這些年我接待領導首長幾百上千人,首長做筆記的只有胡錦濤書記。我匯報時,他親自做筆記”。
胡錦濤離開竹林鎮兩個多月之后,人民日報發表《從竹林看中國》,在記者孟曉云的筆下,竹林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2013年,竹林已經從一個村成長為一個年產值50億元的河南省百強鎮,產值、稅收、財政均比1983年增長上千倍,人均收入由1983年的87元躍升到26000元,成為國家級的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并進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試點。
2014年2月18日,記者趕赴竹林鎮,探訪竹林飛速變遷背后的支撐力量。
據竹林鎮黨委書記趙明恩介紹,竹林的30年巨變,離不開一個法寶,那就是持續不斷地踐行群眾路線,開展“群眾評議黨員、黨員評議支部、支部評議黨委”的“三評”活動。
“三評”活動發軔于1983年,30年來,每年堅持開展兩次“三評”,吸納群眾意見,匯聚群眾智慧,接受群眾監督,按群眾意愿和要求解決問題、干事創業。
據介紹,1982年前,當時的竹林村由于一度忽視了黨的群眾路線,導致集體主義渙散,連一些村干部也無心工作,5個支部委員有3個辦了小企業,13個生產隊長有8個只顧發展個體經濟,村里一度班子癱、人心散、社會亂,甚至出現了賭博、酗酒、打架斗毆、信神信鬼、燒香修廟、超生早孕、大辦紅白喜事等不良現象。
時任村黨支部書記趙明恩在1983年“七一”前夕,組織召開了全體黨員和群眾代表會議,發動群眾對黨員干部進行評議。原定一天的會議連續開了七天七夜。在當時的會議上,群眾對只顧自己致富的干部提出尖銳批評,對每個黨員干部的做法進行了深刻剖析,對支部的所作所為進行了認真評議,使支部和黨員干部的思想受到很大震動。這就是“群眾評黨員、黨員評支部”的開端,也是竹林“三評”的肇始。
從1983年起,這種評議就在竹林每年的6月、12月延續了下來,逐漸完善,形成了制度。隨著竹林村黨支部逐漸升格為黨總支、村黨委,后來撤村建鎮又成立了鎮黨委,“群眾評黨員、黨員評支部”的做法,也慢慢演變成“支部評黨委”。近30年來,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三評”作為竹林每年黨建工作中雷打不動的大事,一直堅持下來,并成為了踐行群眾路線的一項有效方式。
竹林“三評”具體方法是:先由黨員向群眾代表述職,讓群眾評議;同樣,黨委和支部成員向全體黨員干部述職,讓大家評議。在此基礎上,分別填寫對黨員、支部、黨委的民主測評表,同時提出批評建議。群眾評議一般采用無計名投票方式,對黨員干部提意見則鼓勵指名道姓,毫無保留。黨員干部對照檢查再向群眾反饋,作出落實整改計劃。支部和黨委歸納黨員群眾提出的各種問題和建議,列入下一步工作目標。
30年來,竹林通過這種富有成效的“三評”活動,加強和改善了群眾的思想工作,促進了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的進一步發揮,提高了黨員素質,促進了民主管理,提高了鄉風文明,服務了人民群眾,推動了經濟發展。
“三評”是竹林鎮黨委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傾聽群眾意見建議的有效途徑。據不完全統計,30年來,鎮黨委先后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12000多條,制定出整改措施36000多條,為群眾承諾的800多件實事全部辦結到位。通過“三評”,一批被群眾認為不符合條件的黨員受到處理,先后有8名中層干部因不公不廉和能力不強被免職,純潔了黨的隊伍。1994年,鎮里準備投資新建辦公大樓,群眾反對,在“三評”中提出把錢用到發展教育上,后來經過4年奮斗,全鎮經濟上了新臺階,群眾又在評議中提出,必須建設能與竹林經濟發展和對外形象相稱的辦公樓,于是竹林鎮才在1998年改建了辦公樓。
竹林通過行之有效的“三評”活動,評出了欣欣向榮的新竹林。2014年1月22日,中紀委原副書記、河南省委原書記侯宗賓在新華每日電訊撰寫長文,把竹林“三評”作為忠實踐行群眾路線的好典型向社會推薦,并引起廣泛影響。(陳耀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