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大發展必須走自己的路
中醫藥大發展必須走自己的路——鄧鐵濤教授在參加國家科技部“中醫基礎理論現狀與對策建議”會議上的發言
每個學中醫的人心中都有一份難解的中醫情結,中醫藥是瑰寶,中醫藥有優勢,中醫藥要發揚光大……但反觀現實,無助、迷惘、困惑、還有些許莫名的悲傷,卻常?;\罩在現代中醫人的心頭,揮之不去。中醫藥怎么了?在離開其賴以生存的東方哲學的土壤后,中醫藥在現代文明筑起了鋼筋鐵網中如迷途羔羊般左沖右突,努力地尋找著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卻最終失去了方向……中醫藥的未來之路究竟在何方?中醫藥發展的源動力何在?本文是著名老中醫鄧鐵濤教授在參加國家科技部“中醫基礎理論現狀與對策建議”會議上的發言,本報全輯如下,希望能對現代中醫藥人有所啟迪。
關鍵詞一:危機
關于中醫的問題,我一直都有很多話想說。中醫現在出現了危機,搞的不好,中醫就會消亡!
請先回顧一下歷史。大家都知道中醫歷史悠久,但不知道近百年來中醫命運的坎坷。1929年,國民黨政府召開了第一次中央衛生委員會,由余云岫等提出《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要廢止中醫,認為廢除了中醫才能掃除中國的衛生障礙。但是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他們失敗了,沒有成功。
解放以后,來了個王斌。王斌先是東北衛生部部長,后來到中央當衛生部副部長。王斌認為中醫是封建醫,應該跟隨封建社會的消滅而消滅。但是對中醫采取消滅的手段,人民不會同意,所以他要改造中醫。那個時候中醫都要學西醫,我們都重新去學習西醫,由醫科大學三年級學生當我們的老師。后來王斌的思想被中央批判,《人民日報》公開點名予以批判,最后還撤了王斌的職。但是,王斌的思想影響非常大。他的目的就是要改造中醫,消滅不了就改造。近幾十年,中醫的發展一直受到這種思想的干擾。2000年,上海的中醫雜志發表了一個青年中醫的文章,說:“中醫變也得變,不變也得變。”那么中醫往哪里變?往西醫那里變。這是很有代表性的目前年輕中醫的看法。前年北京一位教授也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中醫能夠治的病種越來越少,而西醫已經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中醫剩不了多少空間,對中醫充滿悲觀。最近,《中國中醫藥報》還在討論“腦主神明”還是“心主神明”,專家提倡要用“腦主神明’,取代中醫的“心主神明”。這些都是改造中醫的思潮。所以,盡管學中醫的人數有所增加,但是年輕中醫對中醫藥的信心卻越來越弱了。可以看出,改造中醫思潮的影響,力量非常之大?!叭【啿恍校脑煊行А?,這是中醫藥當前嚴重的危機所在。
中醫實際的表現怎么樣呢?
1.中醫醫療方面?,F在全國的中醫院都存在西化傾向——“中醫院西醫化”。這里面有很多原因,主要還是為了賺錢。患者來看中醫才花十來塊錢,如果做透視、CT、打針輸液就可能幾千塊錢。所以中醫院在經濟上、學術上,都往西醫院那邊靠。
2.中醫教育方面。中醫教育也是往西醫那邊去套,很多理論課都是西醫的。有的似乎講的是中醫課,但其中講西醫的內容比中醫的多,即使有一些學生的中醫思想比較牢固,到臨床實習一年,一看全都是西醫的方法,一壺中藥可有可無,這個學生的信心也就沒有了。讀了四年,就算中醫占60%,但是一到了病房,中醫連20%都沒有了,都往西醫方面走了。
3.中醫科研方面。中醫科研當然是沿用西醫那一套,因為中醫沒有現代科學研究的手段、方法,很自然的引進西醫那一套方法來研究中醫。但是,中醫科研曾經有一段很輝煌的時候,就是研究非手術治療急腹癥那一段時間。在“西學中”方面,的確做出了很好的成績,如“胃穿孔”,滲透到腹腔里邊的液體多少就開刀,不到那個水準可以不開刀。但是那么好的形勢沒有延續下來,現在哪個醫院再去研究急腹癥非手術治療法?中醫治療骨折用小夾板固定,提出了“動靜”結合的理論,但今天的中醫院卻以能手術為榮!傳媒也喜歡宣傳中醫院的手術成功事例。
現在小切口的手術就認為是最高水平的,那不切不是更高明嗎?子宮疾病的治療,西醫用子宮切除法,不能再生小孩,而中醫治療后還能生小孩。這些優勢,我們都沒有很好地、大力地去推廣。又如白內障,毛主席的白內障就是中醫治療的,是中醫研究院的唐由之老院長做的“針撥套出術”。他那個手術小切口的位置發現得比美國要早,美國的眼科醫生在十幾年后才開始選擇該位置。其實我們的一些技術雖然比外國的先進得多,但是我們自己人都不承認,沒有去宣傳我們自己的東西。而外國的有那么一點點,我們就見報了。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現狀?!跋麥缰嗅t不行,改造中醫有效”這個歷史影響如果還不改變的話,真的以后要到國外去學中醫了。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天律一個傳染病醫院的院長,在某個地方發生“白喉”需要“白喉血清”時,他一算,把半個中國的血清調到那個地方都不夠用。因為他學過中醫,就用中醫治療白喉的方藥,又進行篩選,篩選成四味藥,做成水劑,每一瓶藥可以治療一例,治療一例才一塊五毛錢,就這樣把問題解決了。而若用白喉血清來治療,不僅貴,以后再用血清的時候,會有血清反應;可用中醫的辦法沒有這個問題,又便宜。但是后來就沒有人把它再研究、再提高了。不少部門的同志認為,中醫那么古老,古老就是落后。人家是人工合成了,你還是草根樹皮,一想一對照,想當然優劣就對照出來了。這是表面上的現象。人們往往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所以大家不認同中醫,是因為對中醫缺乏認識的緣故。要發展中醫,傳媒的責任很重。
國家要貫徹發展中醫的政策,現在的確需要花大的力氣,要在政策、經濟、法律上都有所重視。新頒布的《中醫藥條例》我還沒有仔細去研究,我相信還有傾斜的余地。
關鍵詞二:科學
一般人都認為,中醫是醫,西醫也是醫,西醫既然在微觀上已弄得那么清楚,要發展中醫,沒有西醫的幫助是不行的。這個觀念是目前最大的障礙。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中醫跟西醫不是一個理論體系,中醫是宏觀的,是宏觀醫學;西醫是微觀的,是微觀醫學,它是從靜止的、局部的、細微的方面下工夫;中醫的認識是通過整體的、天地人相應的、動態的觀察得出來的。我們中醫不是封閉的,很早就有“中西匯通派”,一百年前就有,早就接受了西醫的解剖、五臟六腑的形態學,但是其他的理論沒有接受。解放以后,中醫仍然認為要用陰陽五行、臟腑經絡。但因為占卦的、算命的也用陰陽五行,就把這個理論混淆了,誤認為中醫的陰陽五行是封建迷信。
中醫有很多理論是宏觀的,也是超前的。像西醫知道“脾”有免疫功能才幾十年,以前凡是脾有損傷,就切掉,認為脾在人成長以后,作用就不大了。但是現在知道脾原來是一個大的免疫器官,所以千方百計要保住它,因為有很多無脾綜合征,一旦被細菌感染后,死亡率很高。而中醫1700多年以前就知道了脾有免疫功能,那是在張仲景時代。張仲景提到“四季脾旺不受邪”,如果脾是健康壯旺的,就不容易受邪,那就是免疫功能。又像肺有非呼吸功能,西醫知道有多久?也不過就是幾十年。西醫知道肺可以產生前列腺素、血管收縮素等,影響血管收縮舒張,這才幾十年;我們中醫老早就說了,“肺主治節”,它協助心臟來管理一切,所以血管的舒張收縮很重要。肺“通調水道”,肺還有參與水液代謝的功能,中醫兩千年以前就知道了,西醫上世紀50年代才理解肺除了呼吸、換氣、紅細胞換氧的作用外,還有其他的功能。我們中醫不僅僅在理論上有建樹,更重要的是指導臨床實踐。所以有一些水腫病人,用了利水的藥不消腫,中醫就要治肺,實際上運用了這個理論而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這樣的內容,現在還有很多。像“腎主骨”、“牙齒屬腎”,這些道理,我們是可以用得上的。例如我的朋友陳祖芬的外孫女在美國,已經2歲多了,就是不長牙齒,走路無力、全身乏力,西醫認為是基因缺陷,無法治療。他從美國回來,到廣州去找我。我根據中醫的理論,認為屬五軟五遲之病,牙齒屬腎、脾主肌肉,走路屬于脾,所以我給她補腎、補脾。治療了半年多,牙齒長出來了,走路好多了,后來帶著那個方子,到美國繼續服藥去了。這就說明了我們的理論是可以指導實踐的。我治療的另外一個出牙問題的病例是我們科一個西醫的兒子。他是因為抗生素吃多了,牙長不出來。我也是拿補腎的藥給他吃,后來牙長出來了。所以說,這些經過幾千年臨床實踐檢驗和發展的中醫基礎理論,是可以指導我們的實踐的。你沒有去進行中醫臨床,沒有按照那個理論去實踐,你是不會相信的。
金木水火土,這些能解決問題嗎?根據中醫“五運六氣理論”,今年的“非典”就是“濕”,因為今年是農歷癸末年,是“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今年屬于“多水、多濕、多寒之年”;所以治療非典,除了解表、清熱解毒等治療之外,一定要“去濕”,這樣才容易好。所以,香港某雜志要我寫文章,我在文章中說“非典”到6月份,它自己就會走了。我憑什么說?就憑我所知道的一些中醫的理論。所以,要理解中醫的理論,必須通過臨床,通過病例。這次“非典”就是通過臨床來說明中醫是有效的。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說中醫藥治療“非典”還是很神奇的,要大家重新去認識。
中醫并不是落后的,有些是超前的。例如,西醫模式過去就是生物模式,統治了醫學界多少年了,近二十年才提出來“生物——心理——社會”模式,這是在向中醫基礎理論靠攏。中醫就是天人相應的模式,把人和天地相應。比方說時間醫學,世界上有時間醫學也不過十年,美國的哈爾貝格,有“時間醫學之父”之稱。后來我們成都中醫學院一個助教,把《內經》的有關內容翻譯發表在他們的雜志上,這個美國人看到后,認為“時間醫學之父在中國”,他要到成都考察時間醫學。
過去有一個老中醫發表文章說要招收一些文科學生,就馬上有人批評他說,你知不知道醫學是自然科學?他不知道自己講這個話的時候,美國已經很注意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了?,F在強調生物——生理——社會模式,不就是兩個科學的結合嗎?這已經是走在中醫的后面了。中醫早就是多學科的結合,所以理論體系中有天文、地理。有人說中醫沒有數學,那是錯誤的,他們只認為統計學才是數學。要重新來認識科學。我認為,中醫學的大發展在20世紀沒有辦法,是因為單純依靠20世紀自然科學沒辦法幫助中醫提高。
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們廣東省中醫西醫在報紙上“打仗”。西醫說你說人參那么神奇,有起死回生之功,人參就是含糖份,跟蘿卜差不多。真把中醫氣死了。現在慢慢才知道,原來人參中含有人參皂甙,人參皂甙還不止一種,有能升血壓的,有能降血壓的?,F在又說,里面還有人參多糖,這些夠了沒有呢?還不夠,還沒有到我們中醫運用人參的水平。我治高血壓用人參,治低血壓也用人參。高血壓該用人參的就用人參,低血壓該用人參的也用人參。這靠的是中醫理論的指導,而不是靠化學成分,提取出哪一種皂甙。中醫走的是綜合的道路,西醫走的是分析的道路,盡管兩者是矛盾的一對,但剛好是互為補充。不能拿西醫那一套去改造中醫,否則就錯了,這一點非常重要。
陰陽有什么迷信呢?陰陽就是矛盾的一對,有陰不能無陽,這個就是矛盾,就是辯證法,所以說中醫理論充滿了辯證法。中醫講寒熱虛實,表里陰陽,是很重要的“八綱辨證”,這就是辯證法。寒和熱是一對矛盾,虛和實也是一對矛盾,表和里也是一對矛盾。這次“非典”一來就用激素,從中醫理論看是錯的。因為激素是入里的,它是把全身的精華調動起來,去治一時的發熱;在發燒的時候,用了大量激素,引表邪入里,今后會有“非典”后遺癥?,F在我們有兩個青年醫生在香港,就是幫他們治療仍在ICU的“非典”患者,陸續幫他們使患者好轉。中醫講表和里,“非典”來的時候,是表癥,要解表,肺部就不會發展到那個炎癥程度。所以中醫理論是辯證法的,不是玄學。乙型腦炎也是病毒性病,多屬中醫的暑濕,中醫療效不錯;用西醫的方法,后遺癥比較多,死亡率比較高。中醫就是這些很簡單的宏觀的理論,它里邊含有很豐富的內容。
關鍵詞三:發展
今天我們要發展中醫,不繼承中醫這一套行嗎?能發展嗎?不能發展。客觀地分析,我們在中醫理論上,有很多問題現在比以前明確了。所以,我認為,發展中醫,就是發展醫學。我們中國醫學要飛躍發展,超過美國,除了大力追趕世界之外,應該把重點就放在中醫上面。因為中醫優勢是世界其他國家沒有的。現在西醫的抗生素越來越貴,對身體的損害也越來越厲害。我們一位教授住進西醫院,用了抗生素,心跳馬上就亂了,他要求停藥,醫生說要停你就出院吧。他后來出院就是吃中藥,調理好了。所以,我認為抗生素已經快到盡頭了,將來要接替它的,恐怕要靠中醫中藥。解決世界上沒法治療的那些險惡的抗藥性細菌性、病毒性疾病,將來也要靠中藥。為什么廣東“非典”能夠那么快疫情就過去了?海南省過去流行過出血熱等傳染病,那時我們學院派人去,中山醫科大學派人去,省里大醫院派人去。最后的總結,中山大學的校長肯定了中醫的療效最好,因為我校的醫生在駐診的醫院設立了中西醫對照組,療效統計確切。所以對付病毒性病中醫肯定是要超過西醫的。遇上了這樣的病,不讓中醫上是錯的。現在治療細菌性疾病,抗生素好像占優勢。但是,如果加上中醫就更好?,F在肺結核病又蠢蠢欲動,加上中藥治療,療效也會更好。特別是對肺己形成空洞的病癥,中醫用健脾藥,再加上抗癆藥就好了,這就是中醫的優勢所在。
今后如何發展中醫呢?我剛才講在二十世紀自然科學的條件下中醫很難發展,要靠二十一世紀。二十世紀的軟科學對中醫有幫助,像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等這些老三論。不打開這個黑箱,通過信息就可不斷了解這個黑箱。所以,中醫學其實是信息醫學,不相信它,不理解它,就不會認同它。中醫就是靠信息,從宏觀了解里邊。怎么去弄懂里面呢,就是靠信息。西醫過去一直用止咳藥、消炎藥治療咳嗽,效果有時不明顯。中醫治咳嗽,不單單治肺。五臟六腑都可以引起咳嗽,就看牽扯到五臟六腑的哪個臟腑。到目前為止,我認為中醫治療咳嗽也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因為理論有優勢。
今天要發展中醫藥,光用舊的那一套,用西醫那一套去研究中醫,雖然有作用、有幫助,但是要想實現飛躍發展,一定要跟二十一世紀新的科技相結合,真正走自己的路,在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指導下進行研究。這樣肯定就會有飛躍的發展。
另外,希望政府部門重視中醫。我們現在強調與國際接軌,美國醫療的軌我們能接得了嗎?1996年美國花費1300多億美元醫療費用,仍有好多問題解決不了,慢性病解決不了,老年病解決不了。他們估計這個世紀很快可能要達到兩萬億美元,那我們能夠接受得了嗎?中醫就是簡驗便廉,有時是很簡單的。舉一個例子,文革時期,廣州空軍醫院有一個十個月的嬰兒,吞了一個螺絲釘,一頭六個角,一頭是螺紋。因為是十個月的嬰兒,不敢給他開刀,希望他拉出來。等了兩天,嬰兒發高燒,嗷嗷叫,然后看看中醫有沒有辦法,就到我們學院請了我們外科教研室的張景述教授會診。這個病中醫有什么招呢?張老師叫拿一碗稀飯、一杯骨炭粉、一些蓖麻油來。拿骨炭粉調了稀飯喂嬰兒,嬰兒最初不肯吃,慢慢愿意吃了,把那一碗稀飯吃完了,半個小時以后,再給他喝了一湯匙蓖麻油。因為嬰兒還在發燒,又開了個中藥方。結果那個小孩兒十二個小時就把那個螺絲釘拉出來了,這個螺絲釘上面好像是電鍍一樣鍍了一層骨炭粉。原來螺絲釘到了幽門那里,六角頭卡住了,胃想把它排出去,就動,一動另一頭就刺激胃壁,就痛了,越痛就越收緊;稀飯灌滿后,螺絲釘碰不到胃壁,疼痛就減輕了。骨炭粉和金屬結合,像電鍍一樣,光滑了,就順利離開了幽門。如果給小孩開刀,能過得了麻醉關、手術關、感染關嗎?十個月的嬰兒出現的這樣難的急癥也解決了,誰說中醫治不了急癥?原來這個方出在《驗方新編》,在《瘍醫大全》上早有記載。可見我們中醫是一個偉大的寶庫。
國務院對于中醫的指示:“中醫不能丟”。可是,我們目前丟的太多了。談到研究,首先要把它撿回來,撿的工程比研究的工程還要大。
微觀的東西一定勝過宏觀嗎?拿我研究的課題來說吧。像重癥肌無力,最近我們搶救了一例危象。病人在湖南某大醫院,因為肌無力氣管切開了,呼吸困難,就上呼吸機,花了兩萬多塊錢,還是不行,醫生說你去廣州吧。病人到廣州住進了我們醫院,首先就是進ICU,也就是搞西醫那一套。他父母一算這個帳,不得了,小孩兒如果死了,背這一身債怎么還?所以,就抽掉那個呼吸機的管子,不讓上了。后來竟扔下孩子跑掉了。我的學生把我拉去,我說趕緊上呼吸機,錢我給他想辦法。然后上了呼吸機,再用我的藥給他吃。我那個藥叫“強肌健力口服液”,這個藥按照藥監部門的規定,我們醫院不能做,所以就沒做,但是我還是剩了十幾盒。十幾盒藥上去,慢慢就行了。一個星期以后,他的父母回來打探,還沒死,又回來了。我叫學生去香港募捐了兩萬多元,剛好夠小孩離開ICU,轉普通病房。我又通過香港《大公報》發消息,香港又捐了一萬塊錢,結果這個小孩最后出院回家了。通過這個病例的對比:湖南那個醫院很有名,沒治好,在ICU用西醫辦法沒治好,我們用中醫辦法治好了。這個病西醫研究得很細了,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方法就是激素、換血、X線照射胸腺、摘除胸腺等。我們憑什么理論呢?我們憑的是脾主肌肉的基本理論。脾主肌肉,肌肉無力是虛癥。這個病又易反復,是因虛致損了,這種病人治好后,我一定叫他再吃兩年藥,然后就不會復發。所以,我們的理論是“脾胃虛損,五臟相關”。有一個北京的“肌無力”病人,專門到廣州治病。他說,北京的醫生叫他寫遺囑,說只有幾年命了,因為他們那里已找不到十年前至今仍然活著的病人了。我給他治,治了大半年,現在基本上沒有癥狀了,但仍在服藥中。
現在我們大概治療了好幾百例肌無力,這個病我們幾乎可以說已經找到攻克它的辦法了。但是我那個藥申報批了八、九年,去年才批準進入二期臨床。
中醫研究,西醫的很多方法可以借鑒,但是我認為,要根本解決中醫的發揚問題,要走自己的路。所以,我建議立一個課題,專門研究中醫的研究方法。如何去研究這個問題呢?透過中醫的歷史,多接觸中醫治療病人,多找一些老中醫討論討論,同時,去看看全世界有什么最新的方法,然后再來設計研究的方法,使中醫有個能飛躍發展的方法論,以便更好地發展中醫。同時很重要的一條,必須要用科學的哲學作為指導思想,離開了這個,離開了辯證法,很難做成功的。
中醫很重視運用辯證法,西醫是更重視運用機械唯物論。過去,西醫認為沒有大樣本的定量統計不行;現在西醫往中醫的方向發展,開始重視個體化、個體的特殊性,因為世界上沒有兩個病人的病是一模一樣的。他們現在也要開展定性研究,也開始重視個案了。所以,我們中醫過去沒有用西醫的方法,他認為你沒有統計學處理,沒用!你治好了,他說不治也會好。我研究重癥肌無力,不能給病人用安慰藥來對照,沒有取得許可,沒有病人同意,這樣去處理是犯法的,這種用人試驗的野蠻方法不可取。
我認為,中醫研究要把西醫那些不好的東西改過來。像糖尿病足,上個月我在我們醫院治療一例。西醫建議切掉兩個腳的十個趾;后來我給他敷藥,讓他吃中藥,痊愈出院了。有些人說中醫治不了糖尿病,實際上,中西醫結合就是好的方法。我有一個朋友,患陰囊炎,在醫院花了上千元還未好,打電話咨詢我,我說你買包葡萄糖粉撒滿它,一有水滲出你就撒上去,結果他那包葡萄糖粉用了三分之一就好了。中醫的方法就是簡便,我是從清代王清任那里學來的。
最后,我認為必須強調以下四點:
第一,對于中醫要另眼相看;
第二,對于中醫要有傾斜政策;
第三,中醫的研究必須走自己的路,千方百計走自己的路,西醫的路你可以借用,借用不行你就改路;
第四,大長我們中醫的志氣,中醫才能夠發展。
關于中藥問題,順便談幾句。我不認為中藥走向世界,就要搞像青蒿素這樣的藥,就要樹這樣一個樣板。現在青蒿素的命運大家知道嗎?青蒿素發明30年了,出口已經18年了,但是只占世界治瘧疾專用藥的5%。全世界治瘧疾藥銷售額15億美元,青蒿素僅約五六千萬美元,且并非都落入中國人的腰包。外國藥廠用我們供應的青蒿素,用人家的包裝,以人家的名義高價賣。為什么青蒿素這么好的藥,用不到病人身上呢?因為用這種銷售渠道的青蒿素治療一例病人要6~8美元,進不了公立醫院,降到1美元才能進公立醫院。現在只有有錢的人才能買得起。所以,青蒿素應該說是一個很好的科研成果,有利于世界人民的好成果,但是,如果我們只是這樣做,能行嗎?
中藥現在的管理對于中醫近于扼殺。醫學的一切科研應該首先面向這個宗旨,而不是要以能進入美國市場為榮,認為進了美國藥檢部門,就是最好的、最有能耐的,那就錯了?,F在,我們用的藥有很多都沒有了。像要用當歸頭,他給你整個當歸,他認為里面的成分一樣,當歸頭和當歸尾一樣,但是我們用起來大不一樣,當歸身、當歸頭、當歸尾不一樣。這樣做不是為中醫服務的。中醫藥為什么不全心全意面向我們13億人民呢?又便宜、又有效、又好,這才是我們的總目標。我們大學原來的副校長,現在搞了一個“兩天療法”治療瘧疾,比一般的青蒿素還好,但“兩天療法”又給做生意的人拿去了,藉此拿去上市,人家的股價升了,出不出藥無所謂!力不必用在生產上!所以現在他又研究了一個“一天療法”治療瘧疾的方案,效果很好,估計能打入國際市場。但這個藥的合格證也不易拿到,條條框框太多。藥監部門應該明確,管好藥是為人民,一是為人民的健康,一是為國家的經濟利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