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李慎明
根據中醫影響世界論壇秘書長李俊峰和我們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藥國情調研課題組陳其廣、張南等同志提供的材料,我們就積極推動我國中醫藥產業化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和人類健康事業的偉大貢獻,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日益強盛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中醫藥學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與未來醫學發展方向非常一致,國際上也開始重新審視并日益重視中醫藥。作為中醫藥發源地的中國,必須確立中醫藥產業的重大戰略地位,全面振興中醫藥,走中醫藥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中西醫并重的新型醫療衛生保健體系。
一、發展中醫藥產業化的意義
1、發展中醫藥產業化,將有效減少國家醫療財政投入,有效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
目前,各國醫療衛生費用不斷增加,漲幅遠遠高于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發展中醫藥產業化,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獨特優勢,將有效地減少國家的醫療財政投入,降低醫療成本,有效解決廣大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
2、發展中醫藥產業化,將有效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為國家倡導的低碳生活做出重要貢獻
中醫藥產業是一個綠色產業,中醫藥理論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為基礎的,這種“天人合一”思想就是要求人類的生活要與自然和諧,不能以滿足自身需要為借口破壞自然環境。中醫藥產業化發展,能夠為有效減少自然資源的破壞,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起到積極作用。中藥的主要來源是中草藥,大面積種植中藥材,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減少亂砍濫挖,降低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同時,在中藥材的種植、加工過程中,避免使用化肥、農藥等對環境造成破壞的物質,對保護生態系統的安全也將起到促進作用。而且,中藥加工是以純天然的中藥材為原料的,不會出現嚴重的化學污染。因此,發展中醫藥產業,將有效地降低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和環境污染,為國家倡導的低碳生活做出重要貢獻。
3、發展中醫藥產業化,將對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做出重要貢獻
發展中醫藥產業化,實行道地中藥材區域化種植、養殖,有計劃地開發利用天然藥物資源,有組織地開展中藥材的人工種植,可以在保證中藥材質量和來源的同時,為農民開辟一條種植、養殖、加工高品質的綠色藥用經濟作物(生物)的致富之路,為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做出貢獻。
4、發展中醫藥產業化,將積極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
中醫藥產業是我國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維護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責任。當前的中醫藥產業既是傳統行業,又是新興產業,發展中醫藥產業化,建立符合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的中醫藥研究、開發、生產體系,開發出安全、高效、優質的中藥,不僅能夠促進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而且能夠提高中醫藥在國際醫藥市場的競爭能力,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
5、發展中醫藥產業化,將有效延長國民壽命,提高國民健康水平
中醫藥不僅重視疾病的治療,而且更加重視日常的健康和疾病預防,不僅主張針對疾病原因的治療,而且注重調動人體潛在的免疫抗病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這些先進的醫學觀念,是維護國民生命健康,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的有力保障。
6、發展中醫藥產業化,有利于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2009年4月22日,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我國文化產業有很大的發展和提升空間。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將極大豐富我國文化產業的內容,增加文化產業的經濟收入,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加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7、發展中醫藥產業化,將對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及產業發展的轉型做出貢獻
中醫藥產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加快中醫藥產業化發展,建立符合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的中醫藥研究、生產體系,將有利于我國從以能源消耗為主的經濟結構轉變為以綠色、文化、知識、科技為主的經濟結構。
二、因此,我們建議應積極推動中醫藥產業化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部分 制定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戰略,組建國有大型中醫藥企業集團作為核心,帶動中醫藥整體協調健康發展隨著全球醫藥衛生向符合新時期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的模式轉變,中醫藥的理念、原理、方法和技能從療效、預后、可及性和經濟性等等多個方面都顯現出明確的優勢。但與此同時,國內中醫藥因受前一時期不當市場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了醫療機構中醫藥特色優勢退化,中藥藥材質量下降、藥材藥品流通秩序混亂等一系列問題。而大量中藥材和現代工藝中藥提取物卻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流出國門。
要適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醫藥衛生事業的需要、發揚光大民族傳統文化與傳統科技的精華集萃服務中國人民和全人類的需要,迫切需要國務院統率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和國家研究機構,盡快制定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戰略,同時設定相關鼓勵和引導政策,以中醫藥行業現存的優質國有企業和機構為主,采用兼并重組、增資擴股等多種方式,首先在具有中醫藥傳統醫療和藥材資源優勢的地區,著手組建具有藥材采種養、加工、流通、醫療服務和文化教育各個行業的、產業鏈完備的國有中醫藥企業集團,凝聚資源,端正方向,繼承創新,成為地區性的中醫藥產業發展核心。以服務公共衛生保健事業和服務醫藥衛生市場需求為雙重職責,優勝劣汰,逐漸形成跨地區的乃至全國性的國有大型中醫藥產業骨干企業。
第二部分 中醫醫療服務產業化
一、民間、民營中醫醫療服務產業化目標
以市場為需求,以社區為基礎,以健康為中心,充分發揮中醫藥學的傳統特點與優勢,建設以防病、治病、養生、保健、康復為一體的民間、民營中醫醫療市場化服務。
二、民間、民營中醫醫療服務產業化模式
以連鎖中醫診所為模式通過統一、標準化的經營,發展純正中醫醫療服務。
三、民間、民營中醫醫療服務產業化途徑
1、鼓勵建立規模化連鎖中醫門診部,選址、裝修,人員配備,藥品采購等均采用統一標準。
2、各連鎖中醫門診部必須采用純正的中醫藥治療方法進行醫療服務。醫療服務范圍包括:防病、治病、養生、保健、康復等。
3、中醫門診部的醫生必須掌握實際的中醫藥理論和醫療技能,通過政府行政管理部門舉辦的傳統中醫理論及實踐技能考核,并持證上崗。應采取法人代表負責制,醫生由法人聘請。
4、中醫門診部所使用的藥品,必須符合中醫藥質量標準。
5、制定統一的病歷規范要求,從紙質病例入手,逐漸向電子病歷和網絡匯總方向發展,建立病種、病歷數據庫。
第三部分 中醫藥保健、養生服務產業化
一、中醫藥保健、養生服務產業化目標
以中醫藥養生理論為基礎,使用傳統中醫藥保健方法,為群眾提供優質的健康、保健服務。倡導環保、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群眾的生活品質。
二、中醫藥保健、養生服務產業化模式
以連鎖中醫藥保健、養生館等各類養生、保健場所為模式,通過統一、規范的經營,為群眾提供健康、養生服務。
三、中醫藥保健、養生服務產業化途徑
1、積極開發中醫藥保健、養生資源,建立連鎖中醫藥保健、養生館等各類養生、保健場所。
2、中醫藥保健、養生館等各類養生、保健場所的服務人員均須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按照統一的服務標準提供服務,并定期進行中醫藥理論、技能和文化培訓。
3、中醫藥保健、養生館等各類養生、保健場所使用的材料、器具,必須符合傳統中醫藥標準。
4、建立綠色、環保的保健、養生服務體系,各保健、養生館等各類養生、保健場所必須符合環保要求。
5、積極開展保健、養生知識宣傳,倡導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
6、開展以藥食同源產品為主的食療養生服務項目。
第四部分 中醫藥文化產業化
一、中醫藥文化產業化目標
挖掘中醫藥傳統文化資源,打造中醫藥文化新品牌,創作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醫藥文化作品。
二、中醫藥文化產業化模式
以大型中醫藥文化集團為先導,整合中醫藥文化資源,利用各類表現形式,通過多種渠道開發中醫藥文化資源,以中醫藥文化為基礎,創造多種形式的文化產品。通過市場化運營,使中醫藥文化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中醫藥文化產業化途徑
1、組建大型中醫藥文化集團,對全國中醫藥文化資源進行產業化運作。
2、整合現有中醫藥文化資源,挖掘中醫藥文化新資源。
3、投資制作一批反映中醫藥文化的大型文化產品,如:書籍、電影、電視劇、動漫、網游等。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
4、開發全國各地的中醫藥文化旅游資源。
5、建設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園,開發中醫藥文化資源
第五部分 中藥產業化
一、中藥產業化目標
以綠色、環保為目標,建設區域化中藥種植、養殖、加工基地創建中醫藥大型企業集團,發展中成藥產業。
二、中藥產業化模式
區域化種植、養殖,專業化加工,動員、組織中醫藥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優秀的專業人才組建各級專家委員會,指導中藥的種植、養殖和加工,整頓中藥流通秩序,對中藥材質量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制定中藥材收購保護價格,維護藥農利益。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藥企業,以此為平臺,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參與國際醫藥市場競爭。
三、中藥產業化途徑
(一)中藥材種植、養殖產業
1、調查全國中藥材種植、養殖情況,制定中藥材種植、養殖和加工區域化發展規劃。
2、開發中藥材區域化種植、養殖和加工基地,。
3、在中藥的種植、養殖及加工進程中,因地制宜地嚴格執行規范和標準。
4、建立全國統一的中藥材優質種質庫,保護中藥材種質資源,研究提高中藥品質,為種植、養殖和加工基地提供優質中藥材種質。
5、制定中藥材種植、養殖和加工環保標準,中藥的種植、養殖和加工過程必須嚴格按照環保標準執行,使用天然肥料、農藥、飼料等,保持中藥的綠色環保。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化學類農藥/化肥/生長激素/轉基因藥材種子等等。
6、設立專業中藥材收購公司,對各基地種植、養殖、加工的藥材統一收購,集中貯運,保證中藥的品質和綠色環保。
(二)中藥飲片產業
1、制定中藥飲片加工規范和質量標準
2、創建大型中藥飲片加工廠家,對中藥飲片進行標準化生產
3、挖掘傳統中藥飲片炮制方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工業化生產方法
4、建設環保、綠色的中藥飲片產業,降低中藥飲片生產中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三)中成藥產業
1、創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成藥企業,參與國際醫療市場競爭
2、加強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挑選幾種具有代表性的中藥進行深入研究,研制出具有中醫藥特色、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名牌藥品
3、審慎研究、改進中藥傳統劑型,使傳統中藥適應現代人的使用習慣
4、打造多個中藥品牌,形成品牌集群,打入國際市場
(四)中藥食品、飲品產業
1、深入挖掘中藥食品、飲品資源,改進配方,使其符合現代人口味
2、改進原有中藥食品、飲品包裝,使其更具吸引力
3、通過多種方式推廣中藥食品、飲品,建立中醫藥健康觀念
4、以中藥食品、飲品為先導,倡導綠色、低碳、生態的生活方式
(五)中藥保健品產業
1、深入研究中醫藥理論,開發中藥保健品新產品
2、制定中藥保健品標準,保證中藥保健品品質
3、對傳統中藥保健品進行市場化運作,爭取獲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
4、通過多種方式推廣中藥保健品,提高消費者對中藥保健品的認識
5、推進中藥保健品進入國際市場
第六部分 中醫藥法律、政策建設
1、建立和完善中醫藥法律體系,制定一套符合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的法律法規體系
2、修改現行法律、政策中不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和限制中醫藥發展的規定,為中醫藥產業化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環境
3、制定保護中醫藥知識產權的法律,開展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4、建立和完善中醫藥評價體系,制定中醫藥國際標準
第七部分 中醫藥人才教育
1、鼓勵多種教育模式共同發展,培養真正掌握中醫藥理論和技術的實用人才
2、積極借助社會力量培養中醫藥人才
3、鼓勵師承教育和民間辦學,平等對待師承和民辦學校培養出來的中醫藥人才
4、積極發掘民間具有特殊才能的中醫藥人才,為他們合法行醫開放規范通道,鼓勵其發揮一技之長
5、加強中醫藥學科建設,建立一批中醫藥的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研究中心,提高中醫藥教學和科研的水平
6、協調各部門和地方現有的各類人才培養計劃,著眼未來,突出重點,下大力氣培養一批研究開發、生產管理、貿易物流、知識產權等方面的人才
7、將中醫藥人才培養納入中醫藥產業化基金的投資范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