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說:“徹底的自然主義或人道主義,既不同于唯心主義,也不同于唯物主義,同時又是將這兩者結合的真理。我們同時也看到,只有自然主義能夠理解世界歷史的行動?!敝嗅t文化就是徹底的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真理。】
【中醫的“病”和西醫的“病”不同,因此,中醫看病與西醫看病也不同,中醫治病與西醫治病更不同。中國人不需要人人都做中醫,但是,必須對中醫有一些基本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了解做一名真正的中國人有多么值得自豪和慶幸?!俊 ?/p>
說邪
——中醫看?。ㄊ ?/p>
中醫講的致病因素,被概括為三類。一是外邪,就是常說的六淫,即風、熱、暑、濕、燥、寒六種在天之氣。二是內傷,就是飲食、勞作、情志等人類自身的因素。三是先天,即父母所給,說是先天,實際上是父母的內傷,因此,可合于內傷。分為三類,其實兩類,總歸一“氣”。外邪是氣容易理解,內傷是氣則需做些解釋,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討論。這里但說外邪。
講到中醫的致病因素為內外之“氣”,順便指出,這是中醫與西醫的一個本質區別。西醫的致病因素,只有外邪而無內傷,關鍵是,西醫的外邪全是“物質”,寄生蟲、細菌、病毒、“致癌物”等等。因此,西醫所治的病也是器質的壞死,治療的方法則是消滅致病物質和清除壞死的組織。氣與質,氣是質之本源,質是氣之末變。因此,治氣者治于本,治質者治于標,善治氣者,既治已病,更治未病,善治質者,只能治已病。病現于形質,無異“病入膏肓”,故治形質者,治愈者少。此外,西醫的致病因素不像中醫那樣是已知的,而是未知的,因此,病因和病名層出不窮。
回到正題,中醫認為,地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天有風、熱、暑、濕、燥、寒六氣,人有五藏六腑。五藏六腑有氣質之分,中醫論氣而不論質。攻擊中醫的人,說有人切處脾臟也能活,說明五行學說站不住腳,這是因為他們不知中醫論氣而不論質,切除脾臟的人,其己土之氣或可認為寄于肝藏【此論待考】。五行就是五種地氣,于人來說,地氣對于生化萬物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將地氣稱為五行,行就是生化運動。五行的生化運動,表現為相生相克。生者,生其不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苏撸破涮^,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天氣、地氣,在人身之內,化合為藏腑十二氣,統于手足之厥陰、少陰、少陽、太陰、陽明、太陽十二經,而十二經又統于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六經。六經諸氣,在五行的主導下,構成了土樞四象,即以土為軸,木火金水為輪的軸輪運動,運動周圓,則五行六氣平衡,是謂平人。五行六氣失衡,則運動不圓,是謂病人。何以運動不圓,而使人致???緣于外邪內傷,致五行六氣失衡。
《內經》講,六淫致病,而風為百病之長。所謂六淫,就是我們說的外邪,也就是風、熱、暑、濕、燥、寒六種天氣。這六種天氣,本是生人之氣,為什么又會成為致病的外邪呢?此緣于“淫”,淫者,過也,過則不和而為邪。一氣為邪,必損它氣,使病作于經脈或藏腑。所謂病作于經脈或藏腑,皆是人身受損之本氣自病,而非邪氣直接為病。吾輩必須了解,所謂六淫為病,必有內傷為應,否則不病,即《內經》所言,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五行六氣皆統于六經,因此,五行生克,六氣已在其中,受制于五行生克,而不為邪。言木克土,實為厥陰風木克太陰濕土,是謂木主風氣之疏泄而制濕氣之困約,故濕不為邪。言土克水,實為太陰濕土克太陽寒水,故寒不為邪,而濕土能制水寒,賴土能伏火熱,如甘草附子治腎水之寒【又:后天之坎水,居先天之坤位,故水土合德。有水土合德,則必有寒濕合邪,故治水之寒,必顧燥濕,治土之濕,必顧溫寒】。言水克火,實為水主寒氣之封藏而收君相之火暑火熱,故暑熱不為邪。言火克金,實為君相之火暑火熱克陽明燥金,故燥不為邪。言金克木,實為陽明燥金克厥陰風木,是謂金主燥氣之涼收而制風氣之溫泄,故風不為邪。
又,五行六氣,實為一氣之陰陽,故能統于六經。行與氣調和,則六氣不為邪,行與氣失調,則六氣為邪,六氣為邪,必有五行受損。厥陰風木,風在天為陽,木在地為陰,風動則木遏營郁,津液疏泄;木強則風息,故無風邪之害。治中風,皆以桂枝達木為法要【藥之五味,對宮為補,本宮為瀉。肝木味酸,桂枝味辛,氣溫,故桂枝能補木氣之溫升】。少陰君火,水火并統,熱在天為陽,君火在地為陰,熱炎則君火衰而心迷,腎水寒而失陽根,火旺則熱邪不作而神明,陽秘而腎水不寒,大凡熱邪內侵,不無風邪開道,故治熱邪,當不忘兼顧培木,以息風補火【世之所謂瀉火,實為瀉熱邪之誤說,熱邪必瀉而火斷不可瀉,有廣告說:怕上火,就喝xxx,更是利令誤人之招搖】。少陽相火,暑在天為陽,相火在地為陰,暑盛則火衰,使三焦如釜底抽薪,而決瀆失政,腎水則坎中無陽,而冷若冰窟;火旺則暑消,故無暑邪之過。治中暑,法通治熱。太陰濕土,濕在天為陽,土在地為陰,濕淫則土敗,而中氣失運,中氣失運,則軸輪不圓而百病踵生;土燥則無濕邪而中氣健運,軸輪周圓,故無病,病也易解,若言風為百病之長,則濕是百病之源。陽明燥金,燥在天為陽,金在地為陰,燥結為邪則金氣虛虧,而失收降之政,君相之熱暑不能歸藏于腎水,反作上逆,故病上熱下寒;金氣充盈則燥不為邪。太陽寒水,寒在天為陽,水在地為陰,寒動則坎陽離越,【坎陽者,水中之精,精絕則人死】溫水化冰,水滿而蘊溫則寒不為邪。
六淫為病,首感于經脈營衛,不解則傳藏腑,使藏腑諸氣自病,而諸癥各異。以風邪為例:風性疏泄,木曰曲直,風主繁殖,木主生發。風氣與木氣調和,則木舒風恬,風促木之曲直生發,木主風之疏泄繁殖。若風動為邪,人身風氣感之,則病中風。衛氣藏于肺,源于胃,行于經絡,本性閉斂,是人身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線,衛失于外,則六淫可侵,衛不失守,則六淫不犯。六淫之中,惟風邪之疏泄能使衛氣失其閉斂,故暑熱燥濕寒,邪作內侵,無不夾風,或風暑,或風熱,或風濕,或風燥,或風寒,因此,《內經》講,風為百病之長。風邪內侵,疏泄作用于營血,使其溫而不升,故發熱,泄而不斂,故津血出,或自汗,或吐衄。若不解,則風邪循衛氣經絡傳于肺胃而病熱,因為衛氣藏于肺而源于胃。或循經傳于肝而病筋竅容色,見筋痿爪脆色枯,口眼歪斜,因為肝木開竅于口,藏血而華色,主筋而榮爪。
中醫所謂扶正祛邪,就是扶持人身的五行之氣,抑制六氣,如此,則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辛卯年二月二十五日
關鍵詞:中醫 說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