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養
——中醫看病(九)
【馬克思說:“徹底的自然主義或人道主義,既不同于唯心主義,也不同于唯物主義,同時又是將這兩者結合的真理。我們同時也看到,只有自然主義能夠理解世界歷史的行動。”中醫文化就是徹底的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真理。】
【中醫的“病”和西醫的“病”不同,因此,中醫看病與西醫看病也不同,中醫治病與西醫治病更不同。中國人不需要人人都做中醫,但是,必須對中醫有一些基本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了解做一名真正的中國人有多么值得自豪和慶幸。】
在西方科學和西醫的作用下,我們中國人已經把“中醫”等同于“治病”了,已經忘記了中醫的根本精神不在“治病”而在“養生”。現在,我們看到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所謂的中醫養生非常熱鬧。看上去是一件好事情,其實,在它的背后隱藏著一系列的陷阱。首先,這種所謂的“中醫養生”把養生從中醫文化的整體中分離出來,切割了中醫文化養治一體的完整意義。其次,這種所謂的“中醫養生”熱加強了一種普遍的錯誤認識,即中醫的主要價值在于養生,治病還得靠西醫。再次,這種所謂的“中醫養生”熱是由一批對中醫一知半解的資本主義商人操縱的,他們為了商業利益,和腐敗的資本,以及資本主義傳媒狼狽為奸,瘋狂地“盜采”和“消費”寶貴的中醫資源。因此,我想給愛好“中醫養生”的朋友提個醒:(1)中醫的全部價值都在養生,是不可以分為養生和治病兩個部分的,治病只是養生所不得已采取的下下之術。(2)由于中醫是完整的養生文化,所以,中醫沒有不能治的病,沒有什么不治之癥,只有不治之人,就是那些不相信中醫的人。當然,我這里講的中醫,是整體的概念,不是說具體的中醫師或舊稱的郎中。為什么說中醫是完整的養生文化呢?
第一,我們知道,整個中醫文化體系是以《黃帝內經》為基礎的,可以說,《黃帝內經》就是中醫的《圣經》,是中醫文化不可動搖的本源和本體,后世的著述和實踐都是《黃帝內經》的流變和應用。比如,被世人尊崇的《傷寒雜病論》只是中醫文化的根本《黃帝內經》在“治用”上的集中收獲,是《黃帝內經》的流變。當然,“發展”論者一定要把它叫做“發展”,那只能打上引號。因此,《傷寒雜病論》不可以被看做是中醫的本源。或者說,離開了《黃帝內經》去本《傷寒雜病論》,必然導致中醫的墮落,從整體的養生文化墮落為狹隘的治病文化。不幸地是,中醫又確確實實走上了這樣一條“有病”的道路,一條使中醫不斷衰敗的道路。如果中醫不能回歸到養生的道路上來,最后就會成為無源之流,成為一條干枯的河床。
“發展”論者的要命盲點,就在于錯將流變當發展,然后錯將“發展”出來的流變當源頭。我們反復強調,世界是輪回的,當一種文化發展到高峰以后(即有了終極的根據,如基督教的上帝,中華的“道”),一切所謂的“發展”本質上都是流變,就像一顆大樹的分枝,然后開花結果,這種“發展”其實是“收藏”的過程,是年年更新的過程,是為新的大樹準備先天的過程,這是自然的規律。但是,如果,我們在某個時點,將某一種流變當成了文化的源頭,而忘記了真正的源頭,那么,人們“收藏”的就不是“再生”而是“死亡”,就像摘了果子砍了樹,一代不如一代。這個道理其實非常簡單,但是,這么簡單的道理,中國人就是不明白,幾千年來,一直把流變當源頭。
在整個中華文化上,一說到中化文化就是孔子,就是儒家,或者加上佛家和道家,少數人會提到諸子百家,就是不明白,這么多家,都是中國文化的流變。外國人搞了個“軸心時代”,中國人也跟著湊熱鬧,豈不知西方的“軸心時代”是百流歸一,發展成統一西方的基督教這個信仰文化,這是真發展。西方經過資產階級革命也不拋棄基督教,而是把科學和資本主義統統歸結為基督教文化的碩果。這就叫做養樹摘果子,而且告訴你:這棵樹是任何人,永遠都動不得的。而所謂的“軸心時代”于中國來說,是中華文化本已衰落的“道”源的大流變,大分裂,大耗失。這好比是摘果子砍樹,或者是拆廟分家。中國文化真正的發展,早在黃帝時代,以“道”的提出為標志,就已經達到了她的最高峰。但是,這種高峰,并沒有達到應有的不可動搖的高度,即宗教信仰的高度,因此,沒有真正的宗教維護,道就不斷衰竭。于是有夏商周歷史的演變。中華道源,經過夏商周的糟蹋,本已奄奄一息,再經過諸子百家們的“百花齊放”,就只見“鮮花”而不見樹木了。從此,中國人再也看不到“道”的本來面目,宇宙的終極真理,由此淪落為任人解讀的西方“哲學”(中國人是不叫哲學的),中國成了地球上唯一一個沒有統一信仰的人類種群,一個叛徒輩出的種群。而中國人拿其中的儒家文化作為新的文化源頭,拋去了“道”這個終極的根據,中國社會就開始了完全以“人治”替代“道養”的時代,就開始了“法比天大”的動亂時代。講了兩千多年的“仁義禮智信”,越講越衰。西方人為什么可以欺負全世界人?不就是因為他們扛著“上帝”的“普世價值”這面旗子嗎?你可以罵這面旗子多么骯臟,多么血腥,但是,人家有這面旗子,你有嗎?我們曾經有過,而且把敵人的旗子壓下去過,但是,終究還是丟下旗子叛變了。這就是沒有信仰的劣質種群的自作孽。抱著鈔票去下地獄吧!
在中醫文化上,也同樣重復著離經叛祖的故事,后世的郎中有幾個以《黃帝內經》為本的?又有幾個以《傷寒雜病論》為本的?現在,《黃帝內經》也變成了中醫的選修科目,甚至從《黃帝內經》流變出的《傷寒雜病論》也被列為選修。祖宗都不拜了,或者拜錯了,中華和中醫豈能不斷香火?現在,那些高居在廟堂之上的人,天天高喊“振興中華民族”,卻穿著西人的洋裝,念著“科學民主”的咒語,連什么是中華民族都沒搞清楚,振興個屁呀!他們也裝模作樣地祭拜黃帝,卻連要繼承黃帝的什么東西都沒搞清楚,裝什么蒜呀!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中醫的理論告訴我們,沒有了“道養”,違逆了天地,單靠“人治”是不能實現“長生久視”的。我們雖然不信“上帝”,但是,信上帝的英美,人家的“聯邦”歲月,已經超過了我們最長壽的“大漢”。
第二,《黃帝內經》已經深刻地向我們揭示了,人的生命是“生長收藏”的循環運動,這種循環運動和天地自然的循環運動,即春夏秋冬的循環運動是完全一致的。《黃帝內經》還進一步揭示了,人的“生長收藏”這種循環運動,與天地自然的“生長收藏”相對應,主要是以人體的藏腑經脈為中介的。這個中介的責任和能力,是確保人的“生長收藏”這種循環運動,適應天地自然的“生長收藏”循環運動,而不是能夠使天地自然的“生長收藏”適應人的“生長收藏”。因此,《黃帝內經》強調“養生”而不是“治病”,即使治病,也是強調治未病不治已病。我們甚至能夠感悟到,《黃帝內經》把人的整個生命的價值都歸結為養生,歸結為能夠“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甚至提出了“真人”和“至人”的非凡生命境界,作為人生的最高參照。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講,人的“生長收藏”,也就是人的生命,都是順著天地的運動養出來的,而不是治出來的。應春氣而養“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應夏氣而養“長”,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應秋氣而養“收”,逆之則傷肺,冬為飱泄,奉“藏”者少;應冬氣而養“藏”,逆之則傷腎,春為痿闕,奉“生”者少。接著又講,“夫四時陰陽者(四時的變化,就是陰陽的變化),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這里要指出的地方,就是“從之則治”,它是要告訴我們,“養”就是最根本的“治”。 這段話雖是文言,但很好理解,沒有讀不懂的,也沒有做不到的。正如文中所言,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只是我們不愿去遵照執行罷了。
我們所要“治”的疾病,都是逆時氣造成的,那么,中醫治病的根本法則和技術器物,也就是使人恢復到正常的順時氣的狀態。因此,治病的本質就是治時方,就是把反逆的時間,或者過了,或者遲了,撥回到正常的、合符于自然的狀態。比如,冬天沒有養“藏”,就會傷腎,就會得少陰病。治療少陰病的方法是什么呢?治療的原則,是使腎氣回到“藏”的狀態。治療的技術方法,是用藥物的氣味來模仿冬天這個時空應有的陰陽狀態,引導腎氣重新得到“藏”,得以康復。四逆湯輩,就是養藏的方藥,就是幫助病人把陽氣收回到腎水中去。但是,醫生和藥物,只是幫助的外力,如果調整過來以后,自己不養,又去傷害你的冬藏,少陽病就會復發。因此,所謂醫藥治病,只是給你自救的機會,僅此而已。換句話說,病不是治好的,而是養好的。對于中醫,世上沒有不治的病,只有不治的人。
我們說養生就是治病,可能很多人還是一下子轉不過灣來。我給大家講兩個我家的實例。我的孩子原來“盜汗”很嚴重,那時我還沒學中醫,就給他買了好多補品,也看過西醫,吃過西藥,都沒效果。后來,我愛人聽人家介紹,帶著孩子去看了一個中醫。他開了幾副藥,然后特別叮囑:不要給孩子喝牛奶,不要給孩子飲料,冷飲千萬別喝,水果也不要吃。回家吃了藥,不再“盜汗”了。因為,沒太在意醫囑,孩子過了一段時間又吃了牛奶、飲料和水果,真靈,又“盜汗”了,又去看那位中醫,他說你的孩子不能吃這些東西,其實多數中國的孩子都不能吃這些東西,也沒有必要吃這些東西,你千萬要記住,就是不吃我的藥也會好的。從那以后,家里再沒有牛奶飲料的影子,孩子也再沒有“盜汗”。由此可見,孩子的“病”是他自己養好的,醫生只是告訴該怎么做。這就是真中醫,不掙錢的中醫。
另一個例子,是我愛人,從姑娘的時候就痛經,她說什么藥都吃遍了。到時就痛,痛的一身都冒汗,我是親眼見過的。她還告訴我,有一段時間,她跟著練過氣功,雖然不是為了治病,但是,那兩年,居然沒有痛經。后來,因為其它的原因,停止了練功,于是,痛經的毛病有回來了。其實,練功于她就像治療,不治療了,而致病因素不變,于是舊病復發。直到我08年開始學習中醫,夏天把家里的空調全部關掉,家里買了幾把蒲扇,就這樣過了一個夏天,她自己上班的空調也盡量不開,實在熱的難于忍受就調到28度以上,同時,也不吃冷飲,盡量不吃寒涼的食物,還沒過完那個夏天,來經時就不那么痛了,后來就不痛了。就怎么靈。現在,她一有機會就勸她的朋友和同事,千萬不要享受空調,實在受不了,可以吹吹電扇,最好還是祖傳的蒲扇。為什么,她的老毛病能夠不治而愈,而且當年見效呢?就是因為重新“過回了夏天”,就是應了《內經》說的春夏養陽,陽氣養起來了,體內的寒氣出去了,病就好了。再一次證明,病是養好的,不是治好的。由此,也就證明了中醫就是完整的、包含了治病的養生文化。中醫的養和治是不可分割的,養是本,治是標,養是體,治是用。同時,也證明了,中醫是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賺錢的。
庚寅年十二月二十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