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舌
——中醫看病(六)
【馬克思說:“徹底的自然主義或人道主義,既不同于唯心主義,也不同于唯物主義,同時又是將這兩者結合的真理。我們同時也看到,只有自然主義能夠理解世界歷史的行動。”中醫文化就是徹底的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真理。】
【中醫的“病”和西醫的“病”不同,因此,中醫看病與西醫看病也不同,中醫治病與西醫治病更不同。中國人不需要人人都做中醫,但是,必須對中醫有一些基本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了解做一名真正的中國人有多么值得自豪和慶幸。】
在中醫的望聞問切里,望有兩項,一是望色,就是觀察人的面色,神色,以此判斷患者的病證。但是,望色的功夫非常深奧,只有象扁鵲和仲景那樣的大醫才能一望而知病之所在。僅僅依靠望色辯證的醫生已經沒有了。因此,一般對于望色,只知為了大概,不是十分關注。常人對于觀色,也略知一二,故常說某某臉色不好。總之,對望色比較能夠理解。二是,望舌,就是看舌的變化,以把握陰陽的變化。和切脈一樣,一般的人也覺得不好理解,看舌怎么可以了解到身體的重要信息?我們要知道,舌之于中醫也是非常重要的求證所在。
我們還是從“活”字起手來看舌的重要性。舌有水為活。反之,舌無水則無活,而舌水無常則病。如果那天你感覺自己口干舌燥,那一定是身體出問題了。因此,舌與人的生理狀態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個關系就著落在舌水上。什么是舌水?就是我們常說的口水,或者叫唾液,中醫叫涎。希望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今后再不會隨地吐口水了。舌水為什么如此重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第一,萬物何以生?有陽光雨露唄,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陽光講的是陽氣,不用多說。雨露是什么?不就是水嗎?不是。在中醫里,雨和水是不同的。雨屬中央,屬濕,故稱濕土;水屬北方,屬寒,故稱寒水。對這一點,包括很多醫工也是模糊的。
第二,《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太陰所至為化為云雨”。《素問》又說:“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可見,萬物萬物生化,惟有云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就是說,天地之氣相交才產生了云雨,也即陽氣和陰氣相交就產生了云雨。
第三,天地的陰陽氣交產生云雨,而萬物得以生。人體的陰陽氣交也必然產生云雨,而人得以生。人的陰陽氣交所生之云雨,在個人就是我們講的口水。為什么口水就是人體的云雨呢?前面說過“太陰所至為化為云雨”,而太陰屬脾,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而五藏化液,脾液為涎。因此,脾液也即口水就是人體的云雨。
云雨在人,還有一說,就是男女交媾古稱云雨。為什么男女交媾也稱云雨呢?因為男女交媾就是陰陽氣交,有了男女之云雨,才有新人的化生,所以古人將男女交媾稱為云雨,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道合一”的絕妙寫照。但是,現代人類一年四季都云雨不斷,而且變著花樣云雨,這就是背道而馳了,就是玩命了。
第四,辰龍在春,雷動在春,節氣之驚蟄在春,雨水也在春,因此,云雨在春,使春能主萬物化生。
第五,我們都知道燕窩,中醫視它為養生的上品,為什么?就是因為它是燕子的唾液,是燕子的云雨,是燕子陰陽氣交的產物。又因為只是有限的燕子才以唾液做窩,所以十分珍貴。但是。講“科學”的人,拿去做化學分析,結果看到的都是普通的成分,于是說燕窩沒有什么很大的價值,大概與白木耳差不多。大家可以想想,到底是中醫無知還是“科學”無知呢?
舌水的變化就反映在舌苔上,因此,看人的舌苔就是看人的云雨,就是看人的陰陽氣交,就是求治病之本。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我們這口吐沫。當然,對舌苔還有其它更豐富的解釋,但是,了解舌水的重要性,是基礎。
庚寅年十二月十五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