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中國醫學神奇與奧妙(十八)
冬至以后話感冒
夏天的小白兔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長至節”、“亞歲”等至少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漢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
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吨芏Y 春官 神仕》:“以冬日至, 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饑餓與死亡。 《后漢書 禮儀》:“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边€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并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節。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后,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臺灣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地回升。
冬至是一個節氣——陰陽互交的時刻,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白晝最長,北半球則是黑夜最長。由于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規律,天地大氣互交的滯后性,導致這一天僅僅是最冷季節的開始,自此進入“數九寒天”的臘月¼¼
由于溫度的降低,人體一般能夠積極的適應這一變化。但是,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特別是北方地區,由于人們室內室外溫度的差距較大,就容易導致人們失去故有的適應自然溫度變化的功能——皮膚腠理(人們說的漢毛孔)開闔過度,致使人體皮膚的應急能力難以跟上,導致受寒感冒。這種感冒稱之為“風寒感冒”,較為明顯的特征有這樣兩點:感冒低燒、流鼻涕、出虛汗等等?! ?/p>
為此建議:出門前要多加衣服,保護好頭部,特別是后腦勺風府穴的部位?! ?/p>
感冒的初期應該注意手部的痛點(阿是穴):但是并非傳統的穴位,如:列缺、合谷之類,而是陽池與陽溪之間的中泉穴、陽池和陽谷穴之間的部位,一般情況下這些地方會存在隱性的“阿是穴”。對其按掐,應該比列缺和合谷穴更好使。
當然,列缺穴、合谷穴也能夠起到調理已經形成的感冒?! ?/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