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話中醫
2010-09-19
【當今,很少有中國人會主動去了解每個漢字的來源,很多人更熱衷于每個漢字所對應的英文單詞是什么。如果我們不知道漢字的來歷,不了解每個漢字所包含的真實意義,我們就很難真正了解中國文化。我們天天用漢字,說漢語,但表達的卻是西方人的“邏輯”,這是一種很可悲的情形。近日,讀了北京中醫藥大學 曲黎敏 教授的著作《從字到人》和身心健康專 家徐文兵 先生的著作《〈黃帝內經〉現學現用》,有些心得,與同志們說說。】
眾所周知,漢文字是象形文字,由“文”和“字”組成。“文”是指象形,只能說,而不能拆解,如“人”的甲骨文是一個人的側面形象,又如“大”的甲骨文是一個人的正面形象。而“字”是由“文”合體而成,故可以拆解,如“從”、“眾”、“化”、“北”等。因此,有《說文解字》。漢文字所對應的是取類比象的思維模式,根本不同于西方的“邏輯思維”。因此,每一個漢字都能使人產生豐富的文化聯想。今天我和大家說說與中醫有關的幾個文字,以便更深刻地理解中醫。
醫。醫字的小篆寫作“ ”,由上下兩部組成。上半部分,又由左右兩邊組成,左邊是一個現在的“醫”字,外面這個框,為矩,是古代畫方的工具,表示醫有自己的規矩,如《黃帝內經》所說:其知“道”者,法于陰陽。里面這個“失”代表有傷,也表示針刺。右邊的上部是一個人趴著的象,下部是一只手的象,合起來可以理解為按摩。因此,醫字的上半部分表達了醫“法”,和按摩、針灸等技術和工具。
醫字的下半部分寫作“酉”,是酒壇子的象,酒字的大篆就寫作“酉”。我們祖先最早的藥就是酒,所以,中醫講“酒為百藥之長”。中醫認為,酒可以使人通神明,還可以通行經脈。古代釀酒是備而不用的,是做藥用的。因此,醫字下半部這個“酉”表示藥,表示了醫的器物。
醫字的下半部分還有另一種寫法,是一個“巫”字。這個寫法應該早于“酉”,因為,這個寫法表達了中醫更加古老的起源。“巫”字最早寫成“ ”,由兩個“工”字交叉組成,是指規和矩兩種工具。古代認為天圓地方,誰掌握了規矩,就懂得了天地之道,那么,這個人就是大巫。因此,古代三皇五帝這些圣人都是大巫,和我們現在討厭的“巫婆”有本質上的區別。實際上,藥酒、針灸、按摩、導引等醫療技術和工具都源于古代的巫。
后來“巫”字演化成現在的寫法,象似兩個女人圍著規矩舞蹈。《說文解字》講:“巫,祝也。女能事無形,舞降神者也。”古代凡是從事與神靈溝通為職業的人,女子稱巫,男子稱祝或覡(xi,二聲),女子的主要方式是舞蹈,男子的主要方式是祈禱。巫術在古代又稱為“祝由之術”。“祝”是指祈禱,“由”是指病因、病由,“祝由”是指了解病因進行祈禱,使病不藥而治。據考,“祝由”一說最早見于《黃帝內經》:“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綜上所述,中醫的“醫”字所表達的中醫是一個完整的文化系統,包括道、法、術、器四個層次。“道”是萬事萬物的根本依據,醫也必須以“道”為根據;“法”是人定的因天之序,是說要按照“天道”去做,而最符合“道”的“法”叫做“德”;“術”是法內的技術操作;“器”是有形的物質和工具。《黃帝內經》講:“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聚,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是對中醫文化的一種高度概括。因此,我們認識中醫,一定不可以只是停留在望聞問切和方劑器物上,更要從“道”、“德”的層次去把握生命。
由此可知,中醫是一個有“道-德”統領的文化系統,反過來說,有真正的中醫在,就有“道-德”在。有“道-德”在,“上帝”就沒有市場,它的資本主義精神以及資本主義的醫藥也就沒有市場,這就是最經典的文化沖突,或者按美國人的說法,叫做“文明的沖突”。善良的中國人,并不排斥西方的“先進文化”,但是,“善良”的西方資本卻恨不能把中醫連同她的“道-德”根據徹底摧毀。有些中國人也在似懂非懂或別有用心地起哄,就像操著中國話大講西方的“邏輯”一樣,實在是悲哀!
再來看看藥。藥的漢字上面一個“草”字頭,下面為“樂”。《說文解字》講:“藥,治病草,從草,樂聲。”意思是說藥為草木,故與食同源,與“樂”同聲,故有音樂之功。五聲和合為“樂”,五味調和為“肴”,五味五性和諧為“藥”。中國古人認為,音樂能夠達至人的靈魂,因此,藥也應該和音樂一樣,區別于日常的食物,需要時能達到人的靈魂,救人一命。從藥字的構造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中國人對“藥”的根本認識,由此,使我們更能夠理解中醫為什么講究藥物性味,追求配伍和諧。中國人的“藥”與西方人的“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西藥本于他們的解析方法,和你死我活的哲學,講究藥物成份,講究藥物成分是否能夠有效作用于生病的人體組織。現在,有一種不妙的勢頭,就是要搞中醫的科學化,要學習西醫提煉中藥的有效成分,就像操著中國話大講西方的“邏輯”一樣,實在是悲哀!
悲哀的事還有很多。但是,無論如何,在醫藥上,西方人的那點把戲,別看它已經解析到分子水平,發展出基因技術,而對生命的認知卻離本質越來越遠,甚至離它們的上帝也越來越遠。一句話,越來越不著調,越來越接近于死胡同的盡頭。由于時間和篇幅的限制,今天先說這些。歡迎批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