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的通報提醒關注維C銀翹片安全性的報道,引起了公眾廣泛關注和輿論的 熱議,以至于某些輿論再次散發出把中醫中藥趕盡殺絕的味道,似乎唯有此天下太平焉。然而,一個再淺顯不過的道理是,如果沒有中醫中藥,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子孫又是怎樣的生存和延續的呢?而人類在沒有使用化學藥品之前,使用的不也都是草藥嗎?問題的關鍵還在于,化學藥品成份的誕生難道不是來源于草藥藥性的啟蒙嗎?
據史料記載:《黃帝內經》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孫思邈《千金要方.診候》曰:“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由此不難看出,中醫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防病,進而使人少生病,以此達到少花錢的目的。而從《大醫精誠》的“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 ,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 ,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這個行醫觀點來說,其何嘗不是讓人看得起病呢? 其思想等諸多方面的先進性,恐怕并不比現在的國際紅十字會章程遜色多少吧;所以,“懸壺濟世”成為了中國大夫的代名詞,而不是其他人的道理恐也在于此吧。由此角度來看把中醫中藥趕盡殺絕的言論,是不是很耐人尋味呢?
然吊詭的是,在一輪輪中醫中藥是偽科學的輿論轟炸中,在中藥出點問題就要趕盡殺絕的浪潮里,外資卻在靜悄悄的覬覦著我國中藥的炮制技術,并早已開始布局花高薪四處挖找中藥炮制技術的人才。題為《國外企業 通過在中國建飲片廠“偷學”炮制技術》等報道就是明證;題為《中藥產權保護刻不容緩 外資覬覦炮制技 術》報道中的“中藥飲片的炮制技術是中藥的核心,‘飲片完了,中藥也就完了。’”這個描述又在向我們昭示著什么呢?如果中藥是偽科學,外資何苦要挖空心思、窮盡一切手段,甚至是不擇手段的花費大筆錢財來獲得中藥的炮制技術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今都在說專利和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似乎也意識到、深知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專利,企業\甚至是國家宏觀層面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將永遠受制于人,并危及企業生存,更不可能獲得較好的利潤;而一些跨國企業也常常將專利、知識產權作為阻擾他國企業發展、進入其本國、或其它市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遏制手段,諸多國家也常常指責我國對其專利、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了,并以此來建立貿易保護主義壁壘。甚至是利用專利、知識產權為其開拓市場后,再以收取高昂的專利費、或停止使用其專利、知識產權的手段,迫使我國產品退出已有的市場。彩電、DVD行業不就是非常好的佐證嗎?我國其它行業在這方面所吃的啞巴虧還少嗎?可由題為《外企首度在華叫賣中藥飲片》的報道看,我國中藥獨特的炮制技術專利、或知識產權卻又在無償的拱手讓人。
滑稽的是,在我國獨有的中醫針灸技術和諸多中藥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可,并有廣泛使用趨勢之際,她祖國的一些人卻在不斷的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斬殺潮。這怎不讓人悲哀呢?而再看看那些吹噓的天花亂墜、夸大其詞的,甚至是帶有欺詐性質的電視直銷醫藥廣告,有幾個不是打著中醫中藥的旗號,披著“洋外衣”在敗壞著中醫中藥的名聲呢?這或許都是在不斷的應驗著筆者的“中醫中藥就是讓人少生病、少花錢”的觀點吧,進而將中醫中藥趕盡殺絕,我們再花費大筆的錢財來“被專利”、“被知識產權”吧。
而不論是此次維C銀翹片安全事件,還是日前題為《李眾勝堂保濟丸驗出致癌西藥 兩種藥被召回》報道所述的問題,不都是不恰當的加添多種化學藥劑所導致的嗎?為什么要添加這些化學藥劑呢?不就是為了提高藥價、或彰顯什么“高貴”以獲取暴利和將行賄的成本讓患者埋單嗎?題為《低價藥消失原因:廠商不愿生產 藥店不愿賣》、《沈陽廉價藥消失后 “兄弟藥”高價登場》、《回扣潛規則:中國廉價藥沒市場醫生拒用》、《廉價藥消失 醫生吃回扣是主因》等報道不就是佐證嗎?
可如果這些廉價“救命藥”能夠添加化學藥劑而改頭換面的話,恐怕也不會消失掉;當然了,其用藥的安全問題或將會急劇的上升,趕盡殺絕中醫中藥之聲或也會變異為一場空前的暴風驟雨,到那時,“被專利”、“被知識產權”的“中醫中藥”必將以更高昂的價格出現在國人面前。因為,過去某些治療癌癥效果很不錯的中藥品種,就是因為價格低而無法給予、或滿足各路人馬的“回扣”,已不得不“被合資”變身為“洋藥名”來高價賣給患者。200年前,我國的茶葉就被他人“專利”和“知識產權”了;今天,將中醫中藥趕盡殺絕,難道不是在重蹈著茶葉被他人“專利”和“知識產權”的覆轍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