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方舟子先生的一篇大論,圍繞中藥六味地黃丸的成分、功效、毒副作用,洋洋灑灑,口若懸河,首先把六味地黃丸批得一無是處,繼而把中醫批得一無是處。其實六味地黃丸只是一個手段,把中醫批倒批臭才是真正的目的。自詡為反偽科學斗士的科普學家方舟子先生,怎么看怎么好像文化大革命里的紅衛兵,中醫好像也屬于四舊?我不太懂文化大革命的歷史,不過透過傷痕文學的描述,我還是能夠感覺到那個時代紅衛兵的無知和可笑。
常用中成藥的真相——六味地黃丸
【標明的成分】
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
【聲稱的功效】
滋陰補腎。
【真相】
六味地黃丸處方來源于宋代太醫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由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所載的“八味腎氣丸”減去桂枝、附子二味變化而來。本是兒科用藥,用以“治腎怯失音,囟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晄白等癥”。到了明代開始用它來給成人“補腎”,現在被當成了“補腎壯陽”的保健品。
該藥含有澤瀉。澤瀉因為生長在沼澤邊緣,“性能瀉水”,故名,中醫因此比附澤瀉能“利濕泄熱而降腎濁”,主治小便不利、熱淋濕痛、水腫漲滿、消渴、遺精(有人也許奇怪為何治遺精也要“瀉”,豈不越瀉越遺?這是因為中醫認為遺精是“相火妄動”引起的,所以要降火)等,顯然是因為澤瀉的生長習性或其名稱引起的聯想。《神農本草經》將澤瀉列為“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的上品藥,認為澤瀉“久服耳目聰明,不饑,延年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仿佛吃多了這種水生植物人也能變成水上飄了。現在的中醫據此也認為澤瀉能利尿、降血壓、降血脂。
動物實驗表明,澤瀉反而能讓肝臟、腎臟出現腫脹。飼喂含澤瀉提取物的飼料3個月,使大鼠的肝臟出現混濁腫脹和玻璃樣變性,腎臟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出現腫脹、空泡變性[1],表明澤瀉具有肝毒性、腎毒性。曾有乙肝患者因服用含澤瀉的中藥,導致血液、肝、腎多種器官中毒而死亡[2]。
有口服六味地黃丸引起藥疹的報告[3]。
【文獻】
[1]浙江人民衛生實驗院藥物研究所,中草藥通訊,1976,(7):314
[2] Yuen MF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 24(8):1179-86
[3] 汪為平等,臨床皮膚科雜志,1986(6):335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我是一名中醫副主任醫師,以前聽說取消中醫的鼓噪,覺得一笑即可。看了《常用中成藥的真相——六味地黃丸》一文,才真的驚訝于這個世界上竟然有對中醫、對醫學這么無知又大膽妄言的教授。說幾點常識性問題,就教于方家:
1.“六味地黃丸能多吃嗎”這個問題,我先問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東西是可以多吃的?水?氧氣?還是飯?酒?“過多”喝水會導致水中毒,“過多”吸氧會導致氧中毒,“過多”吃飯一餐會撐破胃,長期“過多”吃飯會導致肥胖等一系列并發癥,醉酒而死的人更加不在少數。那么,六味地黃丸作為一個藥品,有哪位正式的中醫師還是那本正式權威出版的中醫著作中說可以多吃?請找出來!(我覺得批駁的最有味的就是這段話,既然方舟子說出混賬話,那么就這么混賬著駁斥一下,就可以看出方舟子張牙舞爪然而外強中干的本質。不過我還是想透著樂一樂,是啊,別說藥了,吃飯吃多了還撐死了呢,這根本不能說明什么問題,也被方舟子先生硬是拿來當論據。有意思。)
2.我沒有看到任何一本正規出版的中醫著作中說六味地黃丸是“補腎壯陽”藥,我們中醫從來都是作為補陰藥使用,在文章中“聲稱的功效”中也是說“滋陰補腎”。不知為何到了我們尊敬的方舟子教授手上就變成補陽藥了?陰陽都分不清,究竟是誰在忽悠廣大讀者?還是為了吸引眼球不懂裝懂?(這種中醫的理論,灑家也是不懂,留給真正懂的專家來鑒定吧。)
3.中醫治病強調辨證論治,即區別個體對待,中醫認為“相火妄動” 是引起遺精的病機之一,但絕對不是全部。遺精也不是都屬虛證,虛證當然要補,但實證必須要“瀉”,在中醫學中叫做“通因通用”。望文生義,認為遺精就不能瀉的人,說明連基本中醫常識都不懂,為何還敢冒充行家?(這個倒是,中醫也講辯證法,一分為二的看問題,這個方舟子先生不要弱智的批駁了,這里邊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咱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你駁斥這個就成反革命了,嘿嘿。不過單就哲學思辨方面來說,馬克思主義講究的矛盾論確實是相當先進的)
4.有一個很多人都聽說過的笑話:以前食鹽很珍貴,平常人家很難有鹽吃。一個從來都沒吃過鹽的窮人到別人家做客,發現自己平常吃的菜竟特別好吃,就問主人是何緣故。主人告訴他是菜里放了“鹽”,好客的主人打發了一包鹽給客人,并且告訴客人只能放一點點。客人回家后,覺得菜里面放一點點鹽就那么好吃,多放一些不是會更好吃嗎?由此懷疑主人“只放一點點鹽”的告誡是因為小氣,于是在炒菜的時候把一包鹽全部放進了菜里面。這菜還能吃嗎?!方舟子教授把“久服耳目聰明,不饑,延年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再引申一下就成了“水上飄”,方舟子教授是否就是這位客人呢?“真理哪怕往前再邁進一小步就是謬誤”這句話,學富五車的方教授一定是聽說過的。(不要片面的看問題,古代的東西么,幾乎都是瑕瑜互見的,比如說山海經,書上上說神州大地這邊有個什么山,山上有個什么礦,還有個什么樹,還有什么怪獸,至于什么樹,什么怪獸當然是糟粕,沒什么科學依據,可是大致山脈走向,有什么礦藏,還有什么金生麗水等等,這些在后來都是可以驗證的,我們祖國的山脈河流與山海經所說所差無幾,礦藏幾乎也可以找的到,比如昆侖的玉,大冶的鐵,山海經上都有的。)
5. 方舟子教授說的“動物實驗表明,澤瀉反而能讓肝臟、腎臟出現腫脹”。我不明白“肝臟、腎臟腫脹”是什么意思。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是急性或慢性毒性試驗,是要一直加大劑量到出現毒副作用、甚至出現死亡一半動物為止的,后者的劑量叫做半數致死量。即使純水也有半數致死量的。如果說出現毒副作用,這個藥就不能用的話,請方教授找一種沒有毒性的藥物出來。不說劑量和時間,只是說毒性結果,說明根本就不懂實驗科學的常識。西醫是一門實驗科學,所有西藥都有毒性,都有半數致死量。是否所有的西藥,包括水都不能再用了呢?“曾有乙肝患者因服用含澤瀉的中藥,導致血液、肝、腎多種器官中毒而死亡。”如果因為有人吃了六味地黃丸而死亡,這個藥就是假藥,就是騙人的話,請方教授找一種歷史上沒有吃死過人的藥出來。客觀地說,這樣的藥不敢說沒有,但一定很少。“有口服六味地黃丸引起藥疹的報告”,那么我可以告訴方教授,包括維生素B 6等藥物在內,幾乎每一種藥都可能引起藥疹。實際上,魚蝦牛奶面粉都可能引發皮疹,引起腹瀉,嚴重的還要命,是否該從此禁絕?(這個灑家也不懂,什么藥理,不懂,不過大部分的藥都有毒副作用倒是真的,西藥上也有啊,容易引起什么什么癥狀,說明書上都有,方舟子要想評論中西醫,那就一碗水端平,批評中醫有毒性,那就把西醫拿出來晾晾,不能無理扁擔三,有理三扁擔,那不成地主惡霸了嗎。)
6.中醫治病常用多種藥物配伍組成方劑,為的是藥物之間互相促進提高療效,互相制約降低毒副作用,六味地黃丸配伍的特點就是典型的“三補三瀉”。至今還沒有看到過哪位醫生會讓病人連續3個月服用澤瀉這一種藥的治病方法(姑且不論劑量如何)。實驗研究的結果不等于臨床結果,不知道方舟子教授知道這個常識么?
7. 所有藥物包括中藥都有毒副作用,即使正規使用都無法完全避免,認為中藥沒有毒副作用的觀點是錯誤的,更不用說病人自己亂用藥,藥不對證(不是“癥”),甚至劑量、時間、方法、禁忌都不對。先哲們早就說過“是藥三分毒”。讓人們知道包括六味地黃丸在內的中藥也有毒副作用是件好事,至少可以減少一些盲目用藥、濫用藥,從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藥害。方舟子教授如果是處于這樣的善意的話,真應該感謝又為科普做了件好事,但如果把這當作取消中醫或證明中醫無效有害的話,其動機就值得懷疑了。中藥無毒的觀點多出現在一些非正規的書籍、廣告上,本就是不良之人行其不良之事的武器。拿此作為攻擊中醫中藥的借口和依據,本來就可笑。就像有人用菜刀殺了人,怪打菜刀的鐵匠或是菜刀本身,就把所有鐵匠統統法辦,把所有的菜刀全部收繳鑄成一只大鼎。這樣的事情別人肯定不會做,但作為科學化身,“反偽科學斗士”的方舟子教授,哪怕是切菜時不小心切了手指,也是要大造“菜刀真相”的輿論,呼吁從此“禁絕菜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