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2000 篇文章

《人民日報》:鑒古知今 學史明智

點擊閱讀http://www.qstheory.cn/llwx/2019-08/26/c_1124921823.htm

2019-08-26 互動:3

《中國紀檢監察報》:心存百姓 方得民心

點擊閱讀http://www.qstheory.cn/llwx/2019-08/26/c_1124922069.htm
2019-08-26 互動:9

新華調查:你好,我是婦好!

點擊閱讀http://www.xinhuanet.com/2019-08/23/c_1124911861.htm
2019-08-26 互動:8

新華社:你從哪里來,三星堆?

點擊閱讀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19-08/22/c_1124906370.htm
2019-08-26 互動:5

新華社:陶寺遺址:不知驚奇宮闕,今夕是何年

點擊閱讀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19-08/21/c_1124901326.htm
2019-08-26 互動:0

新華社:二里頭遺址:打開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碼

點擊閱讀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19-08/20/c_1124897310.htm
2019-08-25 互動:12

鶴齡:也談“與傳統文化決裂”——與吳銘先生商榷

  鶴齡:也談“與傳統文化決裂”——與吳銘先生商榷  吳銘先生一談再談“共產黨人要理直氣壯地和傳統文化決裂”,強調“共產黨人,優秀的共產黨人,更應該注重改造自己,和自己過去的不正確的、不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東西決裂!而且,要更嚴格地改造自己,比對戰犯改造的要求嚴格多了。因為,我們和共產主義的標準要求,還差得很遠”。  文章
2019-08-25 互動:123

新華社: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點擊閱讀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19-08/19/c_1124892967.htm
2019-08-23 互動:15

新華網:詩詞中的處暑之美

點擊閱讀http://www.ah.xinhuanet.com/2019-08/23/c_1124903867.htm
2019-08-23 互動:9

李零:說歷史比較

中華帝國與羅馬帝國之間缺少明顯的交流,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較更像是在找不同。相比之下,處于東西方十字路口的波斯帝國疆域廣大,建立了大一統的體制,并且與中華帝國交往密切,似乎是更好的比較對象。
2019-08-22 李零 互動:62

為什么王陽明研究啟動了中西學術對話

從馬克思主義出發思考“文化自信”,理解場域首先是社會歷史,據此可把握中外會通意蘊的馬克思與王陽明“思維科學對話”,尋求世界科學和中國文化的機理相通。從工作實質性規定看,這恰恰是“中國人的方法論概念”。可以說,這是思維科學線索上中國與世界的“內在相通”。
2019-08-10 許光偉 互動:66

摩羅 | 司馬遷:黃帝堯舜是不是有理想的人?

  所謂理想,就是超越個人功利的、把個人利益和價值融入到更高事物(天下、國家、部落、種族、萬民)之中的思想趨勢、價值信念。人是社會動物,個人的福利、榮譽、價值,都必須仰仗社會才能實現。個人永遠渺小而短暫,社會生命卻可能偉大、久長。只有具備遠大理想、高超價值的民族,才能把社會建設為一個有生命的、有價值的、能持續的偉大存在,并讓個體生命借助社會價值而偉大,借助社會生命
2019-07-23 互動:62

許全興: 王陽明心學真能救世嗎?

有人認為陽明心學是“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之大成”,“治療當今社會癌癥的一劑良藥”,“21世紀一定是王陽明世紀”。將王陽明心學視為救世良方不過是以往某些人觀點的翻新而已。有人臆造材料,強拉毛澤東為“王陽明熱”抬轎更不可取。對王陽明及其心學應取具體的歷史的科學分析態度。將王陽明心學視為救世良方,主觀愿望雖好,但完全不符合當代實際。
2019-07-11 許全興 互動:94

楚國一個荒野獵夫,為什么敢于教訓頃襄王?其戰略水平堪比諸葛亮

  司馬遷:小人物獵夫之志  這個楚國獵夫沒有姓名,是個真正的村夫野老。他擅長用帶著細繩子的微型弓箭射擊北歸的小雁,聞名鄉里。頃襄王聽說了,就召見他,想聊聊獵雁的事。  頃襄王是楚懷王的繼位者。楚懷王聽秦王欺騙,被扣留在秦國,迫害致死。頃襄王不敢跟齊趙等國搞合縱抗秦,而是繼續親秦,主張合縱抗秦的屈原繼續受到頃襄王迫害,楚國政治、外交都被秦國操縱。老百姓對權貴們的賣國行
2019-07-03 互動:55

馬戎: 曲解“蠻夷入主中原”, 恰恰說明了什么?

  ? 馬戎 |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導讀】作者認為,中華文明的特質之一是對異文化有超強的寬容度和包容力。它對“內”“外”邊界的理解,與對“華夏”“蠻夷”概念的理解一樣,二者的關系是動態和辯證的。中國歷史上,曾出現多次“蠻夷”“入主中原”并導致改朝換代和皇族族屬、姓氏的改變,但大量史料顯示,這些“
2019-07-03 互動:39

談談我對儒家的歷史作用的理解

  談談我對儒家的歷史作用的理解  作者:吳銘(20190701)  所謂儒家思想,在先秦、秦朝、西漢初,并不是顯學,相反,是非常窩囊的一種學術思潮。注意,一是學術思潮,就是說和實踐關系不大;二是不流行,相反,還受到時人的反感。當時最流行是法家思想。特別是秦朝,是法家指導下強大起來、建立起來的王朝。  一、問題的提出  戰國結束于秦的統一。秦雖然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但是,讓普通人從心
2019-07-02 互動:145

摩羅 ‖ 司馬遷:把放羊的殺豬的打魚的看門的都寫進堯舜禹湯的大歷史

  司馬遷把底層賤民融入到帝王將相敘事之中,大大豐富了作品的社會內容、人物形象和文學價值,而且體現了民人一體、共同創造歷史的歷史觀。  古代世界,全球各地的族群都相信人類是神靈的造物,進而相信人類的政治命運和歷史前途,都是由神靈決定的。基督教世界的上帝說、中國古代的天命觀和“奉天承運”的政治命題,都是這種觀念的文化表現。  以這種古代觀念為背景來考察
2019-06-18 互動:95

司馬遷:建構平等與反抗的政治信念

  行業分工和身份尊卑,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前提。可是,身份的尊卑發展下去,就是長久的、堅固的等級制度,這與原始社會遺留的平等體驗產生抵觸,對人類精神造成傷害。有的種族,比如印度、古希臘、古羅馬等,干脆一條道走到黑,把等級制度固定下來。華夏族卻一直為此糾結。為了維護文明發展,必須講秩序、重差異、別尊卑,于是講究君君臣臣;為了尊重平等權利,必須信守天下為公,反抗等級壓迫,于是
2019-06-12 互動:82

在新形勢下我們如何去面對國際社會的中國研究

過去幾十年,東西方學術界的中國研究模式及其走向,深深影響并左右了我國學術界的研究方向,無形中也加大了西方價值觀的輸入。因此,我們應該大力推廣為東西方各國所忽視的研究課題和問題意識,面對他們所熱衷的中國研究課題,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之。我們尤其值得關注東西方各國的對華政策在不同內閣下、不同時期四層“中國”含義上側重點的變化。
2019-06-08 柳不如是 互動:24

摩羅 ‖ 司馬遷:建構天下為公的政治信念

天下為公的理想,與天下為公的行為實踐,幾乎是同時誕生的。后來,天下為公的實踐越來越少,但是天下為公的理念卻越來越發達。人們顯然是想以公天下的理念,對私天下的實踐,進行某種批判和約束。司馬遷撰寫《黃帝本紀》時,顯然抱有刻意突顯遠古先圣天下為公實踐、放大天下為公理念之意。
2019-05-21 摩羅 互動:59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陳晉: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和美學精神

  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和美學精神  陳晉  2017年03月10日08: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7/0309/c85037-29135001.html  1964年春,毛澤東詞《賀新郎·讀史》手跡  毛澤東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沒有精神,人不會有出息。一個黨也是如此,沒有精神,這個黨立不起來。在95年的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培育形成了

2019-05-15 互動:260

中國文化對歐洲的影響廣泛而深刻

  中西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但長期以來,人們感慨西學東漸的魅力時,卻往往忽略雙向文明交流中的“中學西傳”。其實,中國思想文化一經傳播,便受到西方世界尤其是西方思想家們的青睞。比如,不同流派的中國古典哲學思想、唐詩宋詞元曲等不同類型文學藝術被引介到西方世界,對西方思想界、文藝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外學者對中學西傳產生了濃厚的研究旨趣。學
2019-05-09 互動:25

《學習時報》:建國后毛澤東詩詞中的境界和情懷

  建國后毛澤東詩詞中的境界和情懷  發布時間: 2016-11-16 09:33:51 | 來源: 學習時報 | 作者: 毛金香 | 責任編輯: 王靜  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6-11/16/content_39714477.htm  毛澤東一生共創作了100多首詩詞,作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他的詩詞與歷史現實緊密結合,展現了中國革命和建設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誠如古人所說:“詩有史,詞亦有史,庶乎自樹一
2019-04-30 互動:167

《中國紀檢監察報》:毛澤東詩詞中的“偉大民族精神”

  毛澤東詩詞中的“偉大民族精神”  汪建新  2018年05月09日13:1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8/0509/c85037-29974745.html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偉大民族精神”  2018年3月20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把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定義為:偉大創造精
2019-04-29 互動:149

許光偉:王陽明學術思維研究——中西對話的方法論

所謂的“以中解西”,在于強調《資本論》的“工作意譯性”,即以中華的“思想高地”(如共同體、心、人民)對接《資本論》的價值闡述和資本闡述,彰顯中華共同體社會發展形態的生產特性、組織特性與對經濟范疇的認知特性;所謂的“以西解中”,就是對中華經濟形態(突出的形態是“家”“國”主導的經濟體制)進行合乎世界學術規范的新闡釋,從中應深刻體會到中華研究對象的學科邏輯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工作邏輯的內在一致性。
2019-04-25 許光偉 互動:84

《學習時報》:毛澤東與《資治通鑒》

  毛澤東與《資治通鑒》   陳思  2019年04月24日08:07 來源:學習時報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9/0424/c85037-31046400.html  原標題:毛澤東與《資治通鑒》  北宋編年體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體例嚴謹、脈絡清晰、網羅宏富、體大思精,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治世經典。毛澤東對《資治通鑒》的研究持續了一生,他從這部史學巨著中了解古代中國的政治、戰爭、吏
2019-04-24 互動:144

《學習時報》:毛澤東與《西游記》

  毛澤東與《西游記》  陳思  2019年04月03日08:01 來源:學習時報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9/0403/c85037-31010431.html  原標題:毛澤東與《西游記》  《西游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毛澤東是《西游記》的忠實讀者,他在長期革命生涯中,對這部書作了不少精辟的評述。他對唐僧取經的精神贊賞有加,以此鼓舞全黨斗志;他希望同志們要學習孫悟
2019-04-24 互動:109

李零新作 | 山紋考

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1017號墓是霸伯尚墓。墓中所出器物,除個別器物,如五件饕餮紋方鼎,可能是其祖考即早期霸伯的遺物,年代可以早到西周早期,大多屬于西周中期。此墓既有西周早期流行的饕餮紋,也有西周中期流行的垂冠大鳥紋,還有開風氣之先,此時已經出現,并被西周晚期沿用的山紋、竊曲紋、垂鱗紋、瓦文等。各種紋飾集中于一墓,對西周紋飾的演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觀測點。
2019-04-23 李零 互動:40

《黨建》雜志:為有犧牲多壯志——毛澤東詩詞中蘊含的憂患意識

  《黨建》雜志:為有犧牲多壯志——毛澤東詩詞中蘊含的憂患意識  汪建新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8/0711/c85037-30139901.html  2018年07月11日08:42 來源:黨建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憂患意識  中華民族飽經滄桑,曾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千年古訓。古語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r
2019-04-22 互動:163

《光明日報》:毛澤東詩詞中的樹木

  光明日報:毛澤東詩詞中的樹木  汪建新  2016年04月15日10:44 來源:光明日報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415/c1003-28279464.html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樹木    芙蓉國里盡朝暉 傅抱石/作    春風楊柳千萬條 傅抱石/作  毛澤東出生于山區,從小就熟悉山、喜愛山。毛澤東在詩詞中反復吟詠山,有專門以山為題的詩作,如《西江月·井岡山》《清
2019-04-22 互動:128

《學習時報》:毛澤東與《聊齋志異》

  毛澤東與《聊齋志異》  陳思  2019年04月17日08:10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毛澤東與《聊齋志異》(原文地址: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9/0417/c85037-31033881.html)  《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古典文學文言短篇小說。毛澤東對該書的認識視角獨特,而且能夠透析其歷史背景、當時的社會狀況、每個故事所要反映的思想,對書中所反映的社會狀況加以現代視角的解讀,

2019-04-17 互動:126

李零:國學是國將不國之學

托古改制,自欺欺人的闡釋,全是無聊把戲,對中國的形象,有百弊而無一利。不是愛中國,而是害中國。
2019-04-10 李零 互動:329

《求是》(2019年7期):中華法文化的傳統與史鑒價值

點擊閱讀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04/01/c_1124302916.htm
2019-04-09 互動:17

重估中國古代文明的高度

李學勤(左二)研究團隊正在研究清華簡。資料圖片  【學人追憶】  簡帛學是在20世紀興起的一門新學問,它以地下發現的簡牘、帛書為研究對象。近代以來的簡帛發現,以20世紀初在西北地區獲得的漢晉簡牘為始。這些簡牘的數量雖然不多,內容也以邊境屯戍機構的行政文書為主,但已經被王國維先生視為可以與甲骨文、敦煌卷子和明清檔案并列的四大新發現之一。在此之后,不僅在西北地區發現了
2019-04-09 互動:31

譚其驤 | 中國文化的時代差異和地區差異

姑且不講全中國,即使未講秦漢以來的歷代中原王朝,專講漢族地區,二千年來既沒有一種縱貫各時代的同一,更沒有一種廣被各地區的同一文化。雖然學說一直是二千年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從沒有建立起它的一統天下,猶如基督教之于歐洲諸國,伊斯蘭教之于穆斯林國家那樣。
2019-04-06 譚其驤 互動:44

革命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深厚力量

2019-04-01 李方祥 互動:27

馬戎 | 中國文化與政治交往史中的“蠻夷”“入主中原”

王桐齡在《中國民族史》中列出中國歷史上非漢人建立政權時期的族際交融表104個,生動地展示這些建立政權體制的邊疆異族統治集團講漢語、改漢名、娶漢女、重用漢人官員的普遍程度。下面僅以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滿洲人建立的清朝為例來說明邊疆部族“入主中原”后的政權體制與文化演變。
2019-04-01 馬戎 互動:33

《學習時報》:毛澤東與《三國演義》

2019年03月27日08:07 來源:學習時報原文:毛澤東與 《三國演義》 著名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不僅在華語世界擁有廣泛的讀者群,也產生了世界性的深遠影響。毛澤東研讀《三國演義》中所載的政治、軍事斗爭及謀略故事,并對其進行科學地參考與運用。他不但研究其中的戰爭和戰法,還研究其組織、矛盾和特點。毛澤東時常引用《三國演義》中的歷史故事借古喻今,說明一定的道理,

2019-03-28 互動:103

《學習時報》:毛澤東詩詞與傳統文化

毛澤東詩詞與傳統文化汪建新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8/0330/c85037-29897831.html2018年03月30日08:10 來源:學習時報 廣為流傳的毛澤東詩詞不過幾十首,但思想深刻、意境高遠、博大精深。究其原因,毛澤東詩詞不僅高度濃縮了毛澤東的人生追求、偉大實踐和深邃思想,而且也藝術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豐富多樣和勃勃生機。解讀毛澤東詩詞與傳統文化的內在關
2019-03-25 互動:189

《學習時報》: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徐廷華2019年03月22日08:15 來源:學習時報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江者,水也。  毛澤東一生戎馬倥傯,為中國革命,運籌帷幄,迎硝煙,戰烽火,走江跨河,臨湖赴海,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毛澤東第一次見識到的江水是長沙的湘江,江水寬闊、清澈、寧靜,緩緩地流向前方。成就他遠離故鄉的是他的表兄王季范。那時13歲的毛澤東停止了在私塾的學業,在家中幫助父親務農。熱愛
2019-03-22 互動:274

毛主席草書古詩詞欣賞

  毛澤東主席,是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同時又是才華橫溢、獨領風騷的詩人、書法家。  不管是戎馬倥傯歲月,還是日理萬機之余,毛主席總是詩情勃發、激揚文字,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還有大氣磅礴、出神入化的“毛體”書法。  其實,毛主席不但自創書法詩詞作品頗豐,還喜愛手書古詩詞。從內容看,上起先秦,下至晚清,均有涉獵,尤以唐代作品
2019-03-20 互動:210

《蘭亭集序》與偏安一隅

2019-03-15 夢籬笙簫 互動:47

李學勤: 中國早期文明是很燦爛, 但不宜做太多推論

近些年,不少學者指出中原文化———有些論作稱之為“河洛文化”的重要性不應被忽略。這不是要恢復中原中心論,而是說明一個不可抹殺的事實,即在歷史的若干關鍵性的當口,特定的地區會起特殊的作用。歷史學和考古學的研究都表明,我們的先人真正脫離原始的狀態而進入文明的門檻,正是在中原地區。
2019-02-26 李學勤 互動:91

“三大法寶”的中華文化淵源

2019-01-22 曹應旺 互動:30

全根先:梅花與中國人的品格

2019-01-21 全根先 互動:31

童慶生 | 旅行的觀念:二百年的漢語想象

將語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發展置于現代人文科學的傳統中,研究的視野可能更為開闊,關注的問題也會更具普遍性。奧爾巴赫正是這種語文學和世界文學研究的杰出代表。薩義德終身服膺和推崇奧爾巴赫,在自己的批評實踐中堅持強調文學研究的歷史性和實踐功能,以人文主義入世(secular)的態度,從過去的文本中審視當下和周遭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
2019-01-21 童慶生 互動:37

中華理論與馬哲兩大體系親上加親

2019-01-11 段修斌 互動:29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的辯證運動

2019-01-11 傅正 互動:26

從中華民族的精氣神說起

  一個民族只有有了獨立于世的精氣神,民族的血脈才能健康而不屈地綿延,民族的強大才會有根本依托。相反,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屬于自己獨立的精氣神,不管這個民族最初如何看似強大,最終都會在精神萎靡中走向消亡。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綿延五千年持續強盛而不會衰微,一個至為關鍵的因素就是我們的民族有獨立于世的精氣神。這個精氣神的內涵是什
2019-01-10 互動:175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

2019-01-09 朱喜坤 互動:31
1 4 5 6 7 8 9 10 40

今日頭條

最新專題

大國崛起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高清网站在线 | 香蕉网伊中文在线字幕视频 | 思思热在线精品视频67 | 日本免费高清最新不卡视频 |